經濟數據分析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影響有多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4 09:30
經常見有些股民甚至是大V和著名分析師在分析股市行情時,頻繁引用經濟面因素來說明最近行情走的不好的原因。給人們的感覺是經濟數據時時刻刻影響當前的行情走勢,至少也是緊密相關的樣子。
實際上無論從邏輯上還是歷史數據來看認為經濟面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都是個徹底的錯誤。最為關鍵的是這個錯誤認識會嚴重影響你的投資決策。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的意思是股市表現一般超前領先於經濟走勢或長期走勢最終會是與經濟走勢一致。很顯然這個概念並沒有完全同步的意思。可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在每日的行情分析中都拿出當天的經濟狀況數據來與技術進行綜合分析呢?既然股市與經濟走勢並不是同步的和只是長期來看走勢方向相同,那麼做為短中線的交易策略天天引用經濟數據來分析行情又有什麼呢?
在行情暴漲或暴跌以後拿出經濟數據來論證,很顯然是沒有投資決策意義的。比如今天股市大跌,有專家就說是因為就業指數或什麼經濟指標很差,這完全是給暴跌事後生拉硬搬找理由。這些經濟數據在暴跌前就公布了,在暴跌前這些專家怎麼就沒有預測到要暴跌呢?還有個著名的教授在電視節目上大談近段時間的上漲是因為公布了什麼什麼政策……。這就是個事後諸葛亮。在當時政策公布的當時他上哪去了?也沒見他預測股市要漲啊?很明顯,如果這些經濟數據是股市行情的最重要因素,能夠大概率決定行情走勢,我想他們早就預測出行情了。也不用在行情上漲或暴跌後進行找原因了。
股市的行情是多種因素合力的結果,與單一因素極少有單條線的因果關系。即使是在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時,也不一定馬上對行情產生影響。比如開兩會或美國聯儲公布經濟數據。會議的內容和數據很多時侯早就被市場預知了,在行情上已經有所表現。當公布數據或內容時大多數情況下市場還是按着自己原有的規律走下去。只有與市場預期有重大差別的經濟數據或會議內容才可能會行情產生同步的影響。注意這里用的是「可能」!就是說也有可能沒有同步發生影響。因為股市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的。經濟會議等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就算是馬上對行情產生了影響,大多數也可能是短暫的。比如降低印花稅等。退一萬步真有那麼一天有一個重大因素對股市行情產生了突發影響,人們也基本事前預測不到。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有幾個經濟學家預測到了?還有市場上的各種黑天鵝舉不勝舉。
從歷史上數據看,無論是我國股市還是美國股市都是都與經濟數據也不是完全相關的和同步的。經常出現幾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相反走勢。
先看近的,比如2015年的我國上漲至5000多點A股行情明顯就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如果你按照經濟基本面來操作就會錯過這一輪大行情。再遠一些,在我國股市二十多年來,也多次出現股市行情走勢與經濟基本面相背離的情況,有時甚至多達六年以上。
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與美國GDP季度增速年率、美國失業率、美國PMI制造業指數、美國聯邦基金基准利率等主要經濟數據就經常出現與美國股市行情走勢矛盾的情況。又如經濟學家頗為看重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50為該指標榮枯分界線,低於50則意味着制造業萎縮,市場及經濟學界就會擔心整個經濟前景。然而我們看到美國1990至2000的PMI制造業指數,有幾次滑落50以下,出現了被視為恐將迎來經濟危機的信號,但並未影響期間的美國十年大牛市。
傳統觀念認為:進入升息周期,股市應該下跌,進入降息周期股市應該上漲。從實際情況來看,經常會出現相反情況。比如1995年1月,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利率上升至6%,卻並未對應着美國股市的下跌,美股總體延續宏觀大牛市。甚至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1%上升至5.25%的升息周期,並未對應着股市的下跌,股市依然趨勢向上。
眾多的經濟數據本身就有着混沌的甚至矛盾的特征。經濟數據對行情的影響力更是充滿了不確定性:表現為有時有影響,有時沒影響,有時馬上影響,有時滯後影響。有時短期影響,有時長期影響。有時能估算影響時間,有時無法估算。有時這個數據影響,有時那個數據影響……。並且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得知哪個數據影響的權重最大,以及發生的時間。
與其每日關系經濟數據不如在股市低迷時選擇幾個好公司進行價值投資來應對復雜的經濟環境與股市行情的風險。(本文作者孟可系資深投資人士)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