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MI回升將帶動PPI大幅回暖 或創五年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1 12:01
和訊網消息 2016年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點評道,高位回落不改復蘇趨勢,滯脹純屬杞人憂天。 整體而言,鄧海清認為,除非政策層出現重大失誤,否則經濟回升仍將持續;且前期回升力度越小,回升的放到更長的時間序列中可以看到,4月PMI及多數分項指標仍然是數個月以來的次高值,表明經濟復蘇仍在持續。持續性將越強。對於2016年,仍然堅持房地產投資和寬財政帶來經濟回暖,「周期歸來」是本輪經濟回暖的關鍵,2016年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長期看空債券市場,長期看多大宗商品,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
首先,放到更長的時間序列中可以看到,4月PMI及多數分項指標仍然是數個月以來的次高值,表明經濟復蘇仍在持續。對於4月PMI及各分項指標,決不能僅僅與3月PMI相比、魯莽得出經濟重新下滑的結論;4月制造業PMI較3月回落,但仍然為仍為10個月以來次高值,繼續保持高位。同時,3月PMI較2月回升幅度高達1.2,4月略有回落0.1並不能說明經濟惡化。
其次,從歷史上看,在復蘇階段,也出現過PMI大幅回升之後的小幅下行。例如,2009年4月PMI較3月回升1.1至53.5,之後三個月均低於53.5,分別為53.1、53.2、53.3,而當時顯然經濟處於快速回升階段,現在可能是當時歷史的重復。
再從分項來看,PMI生產指數回落0.1至52.2,新訂單回落0.4至51,均為高位回落,並不代表趨勢。原材料庫存回落0.8至47.4,產成品庫存下降0.5至45.5,表明企業仍然處於去庫存階段,但是正在由主動去庫存過渡到被動去庫存,低庫存仍然是未來經濟回暖的動力之一。進口回落0.6至49.5,看似回落幅度較大,但是4月仍然是28個月以來次高,表明進口仍然強勁。從業人員下降0.3至47.8,可能與去產能有關,但是仍然為7個月以來次高。原材料購進價格繼續大幅回升2.3至57.6,創2011年6月以來最高值,預示PPI將繼續大幅回升,可能回升至-3%附近。
說到PMI購進價格回升預示PPI回升,鄧海清認為,結合PMI下滑和PMI購進價格回升,市場可能會重燃滯脹擔憂;他強調,滯脹只是杞人憂天。
第一,4月PMI仍然是10個月以來次高值,並不能認為經濟回落;
第二,PPI回升意味着工業部門距離擺脫通縮更進一步,市場在2014-2015年反復強調通縮加劇經濟惡化,那為何現在卻不承認擺脫通縮有助於經濟回暖?
第三,從歷史上來看,滯脹的四種類型是1970年代的石油供給沖擊型、中國民國時期的國家動亂型、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崩盤型、2014年日本稅制改革型,根本沒有一次所謂貨幣超發導致的滯脹;
第四,如果貨幣超發能夠導致通脹上升,那日本、歐洲央行還愁什麼通脹起不來?
第五,滯脹論的主要邏輯是貨幣超發,但滯脹論者卻從來沒有解釋過貨幣超發導致通脹上升的具體路徑,他們認為貨幣超發之後,經過某種神秘的黑箱過程,出來的結果就是通脹。但實際上,貨幣超發的結果只能是金融資產價格上漲和金融資產價格泡沫,而不是大家瘋狂買菜、買工業原材料。只有投資金融資產才能獲得資本利得,而瘋狂買菜只能導致蔬菜吃不掉最後變成垃圾;
第六,此輪工業價格回升的原因是房地產、基建投資回升,如果沒有最終需求,試問囤積大宗商品賣給誰?炒大宗商品也只能是炒期貨,炒現貨的成本太高;而現實是螺紋鋼現貨價格仍然顯著高於期貨,表明炒期貨並非大宗價格回升的主因,更不要提貨幣超發;
第七,在現代金融體系下,貨幣超發的結果是資產價格泡沫而不是通脹,即使導致通脹,必然是先有經濟回暖再有通脹。中國目前的經濟前景只能是復蘇、過熱或者衰退,滯脹的概率約等於零。對於堅持看空經濟的人,也應當看空大宗商品價格和通脹,因為經濟回暖是通脹回升的必經之路;一邊看空經濟,一邊看多通脹,實在是自相矛盾。
對於未來經濟形勢,鄧海清表示,政策層和市場需要警惕三點風險:一是國家對房地產調控過嚴導致房地產投資回暖被扼殺;二是國家對於經濟過熱和通脹上行的擔憂導致「寬財政」和「寬信貸」虎頭蛇尾;三是信用風險傳染導致債券和信貸融資萎縮,導致經濟回升動力仍在但缺少燃料。這些現在都已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跡象,在經濟復蘇仍然處於初期時,政策層需要敲響警鍾,以免扼殺來之不易的復蘇。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