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觀點】內銀淨利收入跌 盈利能力如何翻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內銀股已陸續公布今年首季業績,目前尚欠建設銀行(601939-CN)(00939-HK)未披露其首季成績表。翻查已公布業績的四間大型國有商業銀行 業績,除盈利延續以往接近無增長,不良貸款率上升等趨勢外,個別內銀股的撥備蓋覆率已跌穿150%。資產質素轉壞當然值得關注,可是亦不可以忽略銀行的淨 利息收入變化,因為收入下降,業績又如何可以重拾增長?
內地銀行資產質素轉壞已非今日發生的事,其中農業銀行(601288-CN)(01288-HK)不良貸款餘額在去年底時已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因此當該行在周四公布首季業績時,顯示其不良貸款餘額增至2216.23億元,較去年底增加87.56億元,絕不令人感到意外。撥備覆蓋率則為180.43%,較去年底下跌了9個百分點。
至於另一間不良貸款餘額超過2000億元的大型銀行則為工商銀行(601398-CN)(01398-HK)。截至今年3月底,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046.59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251.41億元或14%。不良貸款率為1.66%,較去年底增加0.16個百分點。
內地大型銀行資產質素轉壞,相信已在不少投資者的預期之內。因為內地經濟放緩,企業還款能力難免受到影響,否則內地亦不會推動內地企業拖欠銀行的貸款,轉為股權,以降低企業債務問題。但這是否一個合理的安排,相信投資者自有定論。
銀行資產質素轉壞,當然惹投資者關注,因為這不單止拖累銀行盈利表現,亦會消耗銀行資本,引起投資者對銀行集資的憂慮。就以工行為例,截至今年3月底,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8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45%?資本充足率為14.66%;除了一級資本充足率外,其餘兩項指標均告倒退。
資產質素轉壞,未必最惡劣之處,只要經濟情況改善,總會有改善空間。因此銀行只要能力做到本業,總有走出谷底的曙光,問題是從內地銀行首季業績,發現銀行的淨利息收入有倒退跡象,內銀股盈利能力又如何翻身?工行今年首季錄得淨利息收入為1188.1億元,按年減少5.16%;按季跌幅更達到7.1%。工行解釋淨利息收入下跌,是受到去年人民銀減息5次影響,導致該行年化淨利息收益率收窄19個基點至2.28%。當然亦與該行在今年首季整體貸款及墊款,按季增幅只有3.4%有關。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中國銀行(601988-CN)(03988-HK)身上,首季淨利息收入為795.36億元人民幣,按年減少1.81%,按季下跌3.4%。淨息差為1.97%,按年收窄了0.25個百分點。該行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貸款總額為9.47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3.71%。受到減息因素及貸款增長幅度只錄得單位數,內地銀行盈利能力直接遭受打擊。
四大行首季淨利息收入表現(表)
農業銀行 1017億元 按年跌7.07%
工商銀行 1188.1億元 按年跌5.16%
交通銀行 340.28億元 按年跌2.78%
中國銀行 795.36億元 按年跌1.97%
單位﹕人民幣
為何在今年首季工行及中行等銀行貸款增長如此緩慢,這當然與內地經濟在今年首季增長幅度只有6.7%有關。但是在今年內地整體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665萬億元,已較去年同期的3.6萬億元增加近3成,那麼內地新增加的貸款的目的地在哪裡?同時有關數據之會否另一層何啟示作用?再回歸到銀行盈利能力本身,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出現倒退,內銀股盈利會否仍可以保持1%增長,絕對成疑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