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比特幣的存在就是游戲和賭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06 08:32
◎何志成(獨立經濟學家)
任何貨幣都有主權,大多數貨幣都有國家背景,而比特幣的“親爹”卻是計算機軟件,虛擬得不能再虛擬。當現實世界貨幣流量極大,所有貨幣都貶值壓力極大的時候,如果沒有比特幣,互聯網也會創造出另一個虛擬貨幣。
與傳統的貨幣不同,比特幣的設計者最初就有意地針對現實貨幣的人為操控、無止境的濫發。全世界所有貨幣都在超寬鬆,唯有一個貨幣有節制,這自然地成為“賣點”。但貨幣稀缺是大忌,因為現實的貨幣都是與財富的增長成正比的,貨幣太少,流動性緊缺,經濟增長也將停滯。因此,比特幣不是貨幣。
但稀缺性卻是炒作的好題材。比特幣的數量是有限的,市場誇大了這一點,更何況比特幣還有一個殺手——全球流通,網上交易。這對很多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國家來,是多麼美妙的炒作基因。
虛擬貨幣能夠在現實世界存在,能夠被狂炒,自然有其合理性。這個所謂的合理性來自於大多數人的恐懼:所有主權貨幣都具有貶值的長期趨勢性,對抗通貨膨脹可能只有靠非現實世界的虛擬貨幣。這個錯覺導致一個更大的錯覺,很多人以為,比特幣能夠成為真實的貨幣,甚至有一天國際貨幣體系會由比特幣統領。
其實,無論主權貨幣具有多大的缺陷,比特幣都無法取代。比特幣之所以能夠吸引眼球,恰恰因為它不用承擔主權貨幣的職能。為什麼要強調它的稀缺性,因為它根本不是用來購物的,它天生就是玩物,無非是讓手持大量真實貨幣的人玩一玩而已。
比特幣更現實的作用就是賭博,如同網絡炒黃金外匯,滿足一部分人的賭博需求。比特幣借助互聯網,可以在全球開設交易所,利用匯率差,地區差,通過“搬家”實現增值,直至通過互聯網跨國套現,避開外匯管制,這是它設計的妙處。有些人誇大極少數在網上通過比特幣購買虛擬物品或購買真實商品的行為,其實這些也是炒作,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利用比特幣賭博。但有一點必須想到,正因為現實世界存在賭博需求,比特幣才能一點點地從虛擬金融市場侵入到傳統的貨幣體系市場中,因為傳統的虛擬金融市場已經無法滿足這類人的賭博需求。
現實世界的貨幣流如此之大,沉澱的貨幣如此之多,肯定有一部分資本會尋求高風險市場,純粹的高風險市場——其實就是賭博市場。比特幣的侵略性在於它的包裝,打貨幣的旗號。很多人幻想,有一天比特幣的“親爹”突然間又會變出什麼新花樣,讓更多的網絡交易商認同它,使用它,它真可能成為新的世界貨幣。那時候,持有比特幣的人不是要發大財了。其實,這是做夢!
很多愛好比特幣的人最初是覺得好玩,隨后有人寫文章吹噓它是一次虛擬金融領域的創新與試驗,有巨大的成長性;再后來,又有人寫文章鼓吹炒作比特幣能夠賺大錢,於是,炒作該貨幣的浪潮從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蔓延,直到席捲全球。短短5年,它兌美元的價值從剛開始露面的一美元兌換1309個比特幣,經歷幾次起起伏伏,甚至是大起大落之后,突然間狂漲,到了2013年11月底,1個比特幣的價值居然被炒到可以兌換1200美元。
炒作比特幣的人們似乎想用它的暴漲現實提醒現實世界:不要忽視我的存在,早晚有一天,我將從電腦中走出,流向每個人的錢包,甚至取代很多國家真實的主權貨幣。而筆者以為,這恰恰是它炒作自己的技巧而已。
必須承認,比特幣近期的暴漲有很多非正常因素,這個怪胎的出現,反證了現實世界各國貨幣的硬傷。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推行超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市場風險偏好情緒高漲,投機成風,傳統的投機平台已經無法滿足廣大饑渴投機客的需求。
筆者與炒作比特幣的一位朋友聊天,他告訴我,比特幣很好玩,既有匯率差價可以玩,也有網站差價可以玩。比特幣的狂熱追求者群體就是通過頻繁的“搬家”掙差價。這是個體力勞動,所以叫“挖礦”,上癮的人,可以24小時不睡覺。他的話,既反映了中國人的“勤勞”,也反應了中國人的悲哀。
筆者不反對小賭怡情,但要告訴炒作比特幣上癮的人群:比特幣永遠不可能成為真實貨幣,比特幣的存在,就是游戲,就是賭博。不要把賭博誇大到正大光明的程度。
- 從機票到股票!投資日本正是時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