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GalaRing張沖:花7個月 造出智能戒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06 08:33


2013年,智能手錶興起,大約半年時間,風暴從手腕蔓延至手指,智能戒指出現。GalaRing創始人張沖是該領域的創業者,風暴來襲,疾如閃電,品從研發到上市,他花了僅半年時間:今年3月成立團隊,5月確定品方向,8月工程版出爐,10月正式開賣……

做智能戒指 想法天堂般美好


張沖是信息安全企業安天實驗室一創業團隊負責人,今年3月份考慮創業,那時候穿戴設備已經遍地開花了:有智能手錶,提醒來電、消息、郵件的;有運動手環,許多人用來減肥的。至於智能戒指,它還在暗處,許多團隊正在開發,但市場上看不見。

選一個什麼方向呢?張沖團隊進行了大量“頭腦風暴”。“手錶、手環類品不便攜、容易丟,還有些放兜裏、上廁所會頻繁報警,用戶會很煩躁,因此這個方向放棄了。”張沖發現,東西要便攜,戒指是最佳位置,市場上又沒人做,於是他就上了。

在戒指上做些什麼功能呢?跟智能手錶一樣,弄些消息提醒功能?“這類有屏幕的品,待機時間不長,很多是兩天一充或是一天一充,體驗太差。”

做成運動類手環,利用感測器,搜集用戶體能信息?“感測器本身並不複雜,但戒指這個位置,若要把感測器弄進去,它會變成一個巨無霸戒指。”

張沖發現,一些高端手機已經有NFC功能(近距離無線通訊),但沒什麼實用價值,他決定就此切入。但難題又來了,做成NFC支付嗎?“這很麻煩,需要對接銀行等金融機構。”

想來想去,張沖團隊最終決定,把智能戒指做成一個信息“鑰匙”,取名曰GalaRing G1,裏面裝兩塊NFC晶片,一塊能將驗證信息傳給手機,比如用戶對APP加密,拿戒指與手機一接觸,就能給APP解鎖;另一塊能存儲個人信息,戒指與手機一碰,就完成了名片交換(目前僅限有NFC功能的安卓手機)。

下工廠碰壁 實際地獄般滋味

討論品方向,花了張沖團隊大概一個半月時間。“實話,那一階段過得還是蠻爽的,品沒出來,每個人都能碰撞火花。”張沖回憶時,把這段日子比喻成“天堂”。

今年5月份,品進入硬件生階段,張沖開始與廣大工廠老闆、工人打交道,工廠帶來成本、時間、質量壓力,讓張衝壓力倍增。“軟的層面,有種創造未來的感覺,一到硬的地方,明顯感覺掉入‘地獄’。”

深入硬件領域,張沖經歷不斷設計、妥協、重新設計的過程。“現在戒指的寬度是14mm,最初我們設計要比它窄三分之一;最初設想厚度是1.5mm-1.7mm,現在是2mm。”張沖坦言,按照最初厚度生,工廠做是可以做,但不良率太高,“100個戒指,大概有40-50個報廢,成本扛不住。”[NT:PAGE=$]

張沖團隊是互聯網背景出身,與工廠思維相去甚遠。“互聯網思維嗅覺很快,想到一件事,佈置給下一個環節,基本不用去管了,但是在工廠這一塊,你還得擔心會不會按照你的要求做,是不是做得好。”

在生戒指鋼圈時,工廠可把張沖累“折壽”了。他找到的工廠靠近東莞沙井,而自己又在深圳蛇口辦公,“開車過去得兩個小時,為了確保質量,每天要跑個2-3趟,回到家多是凌晨1-2點了。”張沖向記者形容當時“地獄”般滋味。

在篩選皮料(GalaRing外表用牛皮覆蓋)時,張沖也傷了不少腦筋。“我們原來委託一家皮廠採購皮料,但最后的質量總是讓人不滿意。”最終把張沖逼得自己跑到深圳華南城,篩選合適的皮料,加工、切割再交給工廠組裝。

新一代品 軟件硬件尚存挑戰

張沖向記者透露,新一輪的“地獄生活”又將來臨,GalaRing第一批不到1000個已經賣完,接下來准備再做1500-2000個,沒辦法,他得把所有工廠都跑一遍。

反思之前一段段日子,張沖覺得互聯網做硬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們原來沒有接觸過消費電子品的工廠,對硬件几乎沒有概念,磨具、生工藝、組裝都是現學現賣而成的,原來搞互聯網,現在做硬件,這是必須要邁過的一個坎。”

但這並不是,智能戒指硬件本身有多複雜。“現在的穿戴設備,硬件遠沒有智能手機複雜,它包含CPU、內存、屏幕等,但手機業鏈已經很成熟。”

而智能戒指還是一片空白,需要自己去採購配件、原料,自己去找工廠組裝、加工。更關鍵的是,手機批量生規模很大,一就是10萬台、100萬台,而智能戒指的批量規模太小,大的工廠(如富士康)覺得是“小菜”,不願意配合,張沖只能去找能小的二工廠合作。“這也是國內所有穿戴設備面臨的問題。”

在軟件開發上,張沖也明顯感受精力有限。幾個月前,張沖曾打算在戒指中增加手勢控制的游戲功能,但團隊開發能力,還跟不上規劃需求。“我們正在與小米合作,希望把戒指的原始碼公佈,讓功能部分交給有興趣的開發者。”意思是,GalaRing將從一個純粹的品,變成一個平台,所有人都能在上面開發APP。晨報記者 王方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