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的定義及其重要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什么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是一項由美國主導、12國家間共同簽訂的貿易協定。當前,TPP的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美國和越南。這些國家對全球總產量的貢獻約為40%,占全球貿易三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一。韓國、台灣和泰國正在考慮加入TPP談判。談判原定於2013年10月完成,但談判中出現的爭議在談判結束前仍未得到妥善解決,這些爭議主要集中在農業領域。


作為“21世紀的貿易協定”,TPP談判內容涵蓋形形色色不同問題——據報導,29章節的協定中僅有5章涉及傳統貿易。其他問題涉及環保、工會和知識產權。

加入TPP的利益得失?

簡單來說,TPP成員將享受更低關稅,簡化了的海關手續。如果中國不加入TPP談判簽署協定,那么中國勢必將錯過這些好處。然而,更大的問題就在於原產地規則。TPP成員國的低廉稅率很可能只針對那些從成員國進口材料制成的產品。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中采用的“紗后原則”。該規則規定,為了享受關稅優惠,所有紗線織物必須從加入TPP協定的成員國中進口而來。如果TPP協定采用同樣規則,那么包括中國在內的非成員國將受重懲。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行業受影響程度最大。最壞的情況是,TPP成員國將避免與中國紡織品行業有所掛鉤。若TPP實行“紗后原則”,身處亞洲的越南將受益最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預測,截止至2025年,假設中國未加入TPP談判,越南又能在TPP成員國中脫穎而出,那么越南預計將實現14%以上的財富增長。事實上,越南很有可能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紡織品樞紐。一些中國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在內,已經考慮搬遷至越南。

TPP談判成功或將威脅到中國,因為2012年,中國對TPP成員國的出口額占其總出口的36%,同年,對TPP成員國的紡織品出口占其紡織品總出口的36%以上。因非TPP成員國而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可能是巨大的。

中國:三管齊下

第一手準備:為加入TPP鋪路

外因比內因更能推動中國改革進程,因為外因能夠迫使抵制變化的機構作出改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就是典型的外因驅動變化。顯然,從自貿區建成速度來看,自貿區極有可能是為了應對TPP談判而成立的。因為在中國領導人執政過程中,自貿區的建成可謂異常迅速。今年年初,日本申請加入TPP談判的意圖就是一個潛在的導火線,因為日本對中國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政治意義。日本是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國。政治上,中日兩國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兩國政見一直相左。可以預見的是,日本加入TPP的意圖將加速韓國TPP申請進度,從而在北亞地區孤立中國。日本也是首個未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成功加入TPP的國家。這表明,更多國家可能將進入TPP談判,並結成重要聯盟,若中國未加入TPP,這將損害中國利益。

由於經濟體制和政治意識形態的內在差異,在面對重大國際問題時,中國在過去始終拒絕遵從西方機構制定的規則。同樣,TPP原則與中國現有的經濟和政治布線不同。考慮到加入TPP后的豐厚利益,中國或許終將軟化立場並作出調整。然而,從技術層面來看,中國要想一夜之間顛覆其原有體制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表示要將上海自貿區設定在TPP原則之下的原因所在。事實上,我們能夠看到上海自貿區和TPP之間的相似之處,如關稅減免、外資“負面清單”體系、以及近期推出的電子商務平臺,該平臺包含了消費者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原則。展望未來,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將進一步向TPP要求靠攏。TPP談判進程可能會加快上海自貿區區內改革步伐,及自貿區在全國范圍內的復制計劃。

第二和第三手準備: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與其他雙邊協定

中國的第二個戰略是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相關。RCEP由東盟主導,目前RCEP的16個成員國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地區,對全球貿易貢獻約為40%(TPP對全球貿易貢獻約為30%)。TPP談判將於2015年結束。眼下,RCEP大概是中國在抗衡TPP問題上最強有力的支柱了。

隨著TPP談判的深入,中國正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近年來,中國始終奉行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雙邊貿易協定。即便如此,TPP的影響仍有可能將推翻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即使中國已經和TPP成員國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會員國或許仍傾向於和TPP各成員國進行貿易往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雙邊貿易協定並非區域貿易協定的完美替代品。然而,不管局限性如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強區域貿易和建立友好外交關係。此外,比起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中的無奈妥協,中國在雙邊協議的條款和條件談判中更具發言權。

最終挑戰

TPP秉持非歧視性原則,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不提供特殊經濟機制,所以中國申請加入TPP所面臨的最明顯挑戰在於,中國當前經濟態勢仍與TPP所要求的背道而馳。表面上,表3中的高標準意味著,無論上海自貿區如何成功,這都不會是中國加入TPP的通行證。 其一,上海自貿區只是一個小小的試點基地。其二,上海自貿區只涵蓋了TPP部分元素,即為國內外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但自貿區本身並未明確解決TPP問題,如環境或工會問題。電信等行業仍未對國外競爭者開放。

加入TPP的申請條件是否如其表面顯示的那么嚴格呢?即使經濟自由度有限,但越南依然能夠加入TPP談判,並成功在現有成員國中脫穎而出。盡管越南市場存在以出口為導向的私營行業,但國有部門仍對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11年,越南國有部門稅前利潤占總利潤的43.3%。這似乎表明,加入TPP並非只是高標準地符合協定要求。最大的挑戰在於地緣政治。越南能夠在TPP談判中占得一席之地,很可能是因為越南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而美國之所以歡迎越南加入TPP,是因為美國有意讓越南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紡織品中心。由於大部分TPP亞太地區成員國都和美國在軍事或安全領域簽署過相關條約或達成合作共識,所以這很可能是加入TPP的一個心照不宣的標準。因此,中國大張旗鼓,為申請加入TPP而采用三管齊下的規則之舉,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論

雖然短期內無法滿足TPP規定的所有嚴苛要求,但中國仍可充分展現其政策調整意愿和國際合作誠意。這些表態對中國申請加入TPP具有重要意義。鑒於TPP談判中的症結問題,中國可以伺機而動,在國內實施改革。目前,中國的改革之路已到了一個重要關卡,需要實行結構性改革以促進可持續增長,TPP恰好是一個強有力的外部推動因素。上海自貿區的試點計劃可謂一石二鳥——即表明了中國加入TPP的意愿,又展現了中國在處理國內急需改革問題上的執行力度。無論申請加入TPP的結果如何,自貿區的試點將給中國帶來巨大利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