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海外購物:價格是關鍵 海淘有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鄭峻
很多在美國留學與工作的中國人,想到回國都有共同的複雜情緒——一方面為回家團聚享受美食而欣喜嚮往,另一方面又為親友們的諸多代購要求而頭疼不已。奢侈鞋包、名牌服飾、化妝用品、保健藥品、母嬰用品,但這些都不算什麼;兒童汽車座椅與大量嬰兒奶粉,成為了很多留學生回國時行李托運的一大噩夢。
出國大血拼
而出國購物的中國消費者,則是更加瘋狂的消費群體,他們毫無疑問成為了美國零售業最受歡迎的人,旺盛購買力讓處於處於發達國家的美國人都驚嘆不已。雖然美國人均GDP是中國人的七倍,但能夠出現在美國購物的中國人,通常都是白領以上的階層,對生活品質、時尚品牌都有自己的追求。
隨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出國旅行。但無論是商務旅行還是純粹旅遊,購物消費都是不變的主題。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數同比增長18.4%至8300多萬人次,超過美國與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
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有多強?中國不僅成為過去十年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旅遊來源市場,中國遊客的旅行支出也已經位居全球之首。中國旅遊者去年的海外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02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和德國(均為接近840億美元)排名全球首位。
春節假期原本是中國人合家團聚的日子,但如今出國過年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在出國旅遊的同時,進行大筆採購也成為了一種習慣。商務部的數據統計,2013年春節期間中國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較此前兩年的56億美元及49億美元大幅提升。
如今美國主要的奧特萊斯,如紐約的WoodBury、洛杉磯的Palm Spring或者硅谷的Gilroy,其中被國內消費者熟知的時尚品牌,大多都配備了華人導購,即便是“老外”也會來幾句中文。對他們來,懂中文就意味實在的銷售額。這些奧特萊特,通常還有招商銀行信用卡的服務點,會免費提供原本售價5美元的折扣券,並根據刷卡消費進行抽獎返利。
海淘買天下
即便沒法自己出國購物,也沒有海外朋友代購,國內消費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以海淘的方式足不出戶地買到美國的廉價商品。在淘寶搜索“美國代購”,顯示結果就有168萬件寶貝。而關鍵詞排名第一的就是時尚包品牌Coach。按照支付寶的統計數據,2012年至2013年國內海淘總體規模增長117%,增幅明顯高於國內網購增幅64%。而作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也在不斷拓展海外業務規模,境外支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海外用戶端的支付。
北美省錢快報(DealMoon)是北美地區最大的華人購物導購平台,主要向華人消費者提供美國各大商家的打折信息,同時也和美國商家合作進行促銷。他們的新浪微博已經有140萬粉絲,更被粉絲們戲稱為“北美燒錢報”。按照他們的調查,北美省錢快報的用戶約有六成來自美國本地,有近四成來自國內大陸。
今年雙十一期間,北美省錢快報也效仿國內的阿里旗下天貓與淘寶平台,聯合了美國近三十個商家推出了美國雙十一購物節。很多美國商家難以相信的是,美國黑色星期五與網絡星期一這兩大購物日的網購交易總額居然還不如中國阿里平台雙十一一天的消費額。
實際上,在北美省錢快報的几乎每條折扣信息微博下面,都會有大量的海淘服務提供商留言。“匯率6.2”意味國內買家只要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6.2元的成本就可以代購到國內,而現在實時匯率是1美元兌人民幣6.09元,其中的差價就是海淘服務者的利潤。而郵費或者買家承擔,或者包括在服務費內。
如果國內消費者看上美國電商網站的商品,就會聯繫這些海淘服務商,按照約定的匯率付款或者直接支付海淘費用。而海淘服務者則在美國下單購買,寄到他們的美國的地址,然后再通過郵寄回國。在紐約等美國主要都市的唐人區,都有提供廉價郵寄的服務,如果是3磅以下的商品,通常郵費不超過20美元,大概一個多星期左右會到貨。
但業務規模有大有小,做成規模的專業海淘會直接在俄勒岡等美國免稅州設立轉運中心,從而省下高昂的消費稅。(各州消費者比例不同,加州的消費稅超過9%)。但大多數從事海淘的都是兼職,甚至有很多留學生,他們會直接留言“明年一月回國,人肉代購,免國際郵費,只需國內付費!”。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海淘服務商稱,她是隨丈夫一起來到美國,由於持有H4簽證(在美工作人員配偶),無法在美國當地工作。除了在家料理家務,海淘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工作方式。她透露,自己主要通過淘寶、海淘論壇以及微博招攬業務,然后就是不斷收款、下單和郵寄,每年可以通過海淘獲得數萬美元的收入。
還有不少已經成規模的海淘網站,包括海外E購(Letsebuy.com)、海淘城等等。這些網站不僅會發布諸多折扣信息,還會提供較為可靠的物流服務。他們更加了解國內的海關政策,會在消費者大量購物的時候提醒進行訂單分割,避免繳納關稅。
為什麼要海淘?
中國人為什麼要千里迢迢在海外購物?價格顯然是最重要的原因。由於地、關稅、增值稅、銷售過程成本的諸多原因,很多商品在國內外存在顯著的的價格差異。箱包鞋子等價格成千上萬人民幣的奢侈品,在美國的標籤價格要比國內要低三分之一,如果趕上在奧特萊斯或者打折清倉,甚至只有國內的一半價格或者更低。很多國內朋友出國之后,都會近似瘋狂的搶購LV、Prada、Gucci等歐洲奢侈箱包。
而一些品牌服飾,原本在美國屬於普通工薪消費品,進入中國后依靠強大的品牌營銷,而成為面向精英的品味服飾。這些服飾品,大多數在中國、越南或者南美等勞動力成本低廉地區生,在美國的工薪價格也遠遠低於在國內的精英標籤。當國內消費者看到他們在國內動輒上千的時尚大牌,在美國售價只有一百美元甚至更低,動心尋找代購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Polo、Nautica、Coach、Juicy Couture都屬於在兩地價格差距顯著的品牌。
品品質也是國內消費者看重的問題。很多即將或剛有孩子的國內朋友,都會托美國朋友在亞馬遜以及各個超市採購大量的米粉、奶嘴、營養品、玩具等母嬰用品。但實際上,這些用品在國內超市也可以購買到,即便下沒有銷售,也可以在萬能的淘寶上找到。但不少國內消費者相信,美國銷售的品質量會好於國內銷售,國外的質量控制會比國內嚴格,因而更加值得放心。
這種對國外品質的信任使得很多國內消費者即使去台灣,也會大量採購一些廉價的日用品。有台灣朋友回憶,看到國內消費者在台灣超市大量購買平價的洗頭水,很是不解為什麼要千里迢迢採購這些又重又便宜的品。
上市不同也是國內消費者海外消費的一大原因。蘋果新品以前都是先在美國上市,而后才是香港,國內上市時間甚至會晚幾個月。當時有大量的中國黃牛黨在美國紐約、洛杉磯等地瘋狂搶購iPad,甚至幾分鐘買光所有存貨,導致美國本地消費者完全無法購買。
很多時尚包鞋,在美國的銷售款式與國內存在不同,很多國內女性在看到國內所沒有的款式時,都難以控制自己的購物欲。而Jawbone和耐克手環等新品,在國內的上市時間也會比美國晚上一段時間。一些急於嘗鮮的國內消費者也會通過代購等手段,先上手體驗。
當然,海淘在帶給消費者實惠和便利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關稅就是最大的麻煩,如果按照海關嚴格規定,個人郵寄物品應徵進口稅免征額度僅為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雖然大部分海淘都會繞過這筆關稅,但要是被徵收也只能自認。
退換貨也是海淘的主要問題。美國大部分商品都允許一定時期(兩周或者一個月)退換貨,但海淘用戶身在國內,如果發現款式色尺碼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再郵寄回美國退換貨几乎是困難重重,很多人都只能接受現實或者再轉手出售。而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能就會更加頭疼。
Jawbone Up 2智能手環在國內很受歡迎,但其故障率也非常高,有“百日環”的稱號(三個月就壞)。曾經有朋友來美國出差的時候,拿十多個故障Up手環尋求退換貨;而這些報廢手環都是國內朋友海淘或代購的成果。由於Jawbone沒有實體店,很多代購者也沒有收據,這位朋友只能和Jawbone客服進行痛苦的溝通。
“我以后再也不幹這種事了”,他最后無奈的抱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