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股評論:道指一萬六的詛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1 08:35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魏德納(David Weidner)撰文強調,市場的標誌性漲勢不能掩蓋美國金融系統和相應監管體系的重大缺陷,只要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歷史的悲劇就將不斷重演。

以下即魏德納的評論文章全文: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周一首次收於1萬6000點之上,這一消息几乎是必然地便迅速佔領了報紙、網站、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中心。

可是,和過往類似的歷史性時刻一樣,道指這一輪不懈的漲勢同時也有一個具有頗重諷刺意味的副作用——再次讓我們忘記了歷史。

我們不妨來看看鋪天蓋地的1萬6狂歡下面,還有哪些消息悄然逃離了我們的視線吧:

曾經主持了銀行救援的前財政部長蓋特納加盟了私募股權公司Warburg Pincus。

與此同時,現任財政部長盧正在向監管機構施加壓力,要他們儘早完成已經拖延了太久的銀行交易及投資監管草案,即所謂沃克爾規則。

波士頓聯儲行長羅森格倫呼籲有券商業務的美國銀行保持更高的儲備準,避免恐慌性逃離的出現。

最后——而且很可能也是最不被注意的——明富環球被命令向這家破公司的客戶償還12億美元。

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有一個看不見的旋轉門,讓監管者可以在華爾街得到一份工作,之后再轉回華盛頓;比如,有太多的規則根本是無效的,或者是沒有被認真貫徹的,甚至還沒有制定出來……不過,所有這些問題其實也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對於這次牛市所發生的市場,對於這市場所屬的金融系統,它們都是關鍵性的缺陷。這裏有足夠的教訓應該汲取,也有足夠的行動應該採取。

讓我們首先從蓋特納加盟私募行業開始吧。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一個最良性的變化了。作為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並沒有直接負責過這一行業的監管工作。那麼,這又有什麼不妥呢?

這很可能正是利益衝突的體現。2009年,當《多德—弗蘭克法案》開始起草時,蓋特納就曾經宣稱,對於包括私募在內的銀行業運作應該採用更為寬鬆的監管。不過1月間,奧巴馬總統支持了提出更嚴格準的沃克爾——將私募業務徹底從存款機構剝離開來。這不僅僅是對私募股權行業,更是對蓋特納本人的重重一擊。[NT:PAGE=$]

蓋特納搖身一變成為私募股權投資人,而這一時間點頗值得玩味。如果報導屬實,盧正在踩下油門,加速進程,那這就意味蓋特納曾經謀求稀釋的嚴格監管規則很可能很快就要變成現實。盡管Warburg Pincus澄清,蓋特納加盟並不是為了遊說的,但是又有誰擔保他不會為新老闆打幾個電話呢?

哪怕他沒有打電話,這一旋轉門本身也依然是個大問題。《政府監督計劃》發現,從2006年到2010年,總計有219位前證監會工作人員遞交了789份離職聲明,表明他們更加有意於代表外部的客戶而不是證監會的利益。計劃還發現有“131家機構作為新雇主在這些聲明當中提供了法律、會計、諮詢和其他服務”。

誰能清楚?或許監管規則制定進程如此緩慢,關鍵原因之一就在於利益衝突。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 & Wardwell的統計顯示,截至11月1日,《多德弗蘭克法案》280條需要制定的規章有170條都已經過了最后期限,而制定工作尚未完成,其中60條甚至連像樣的提案都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監管對於我們而言只能是餅充饑,哪怕又一個急迫的要求出現了——銀行資本要求。波士頓聯儲的羅森格倫得不錯,那些有券商業務的銀行是應該准備額外的資本。

他周一表示,“首要的風險問題,是在於他們融資模式的風險”,由於這一點,“只使用信貸風險為基礎的資本要求,恐怕不能契合這些機構的‘真實風險’”。

這一點在明富環球身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調。2011年,為了彌補錯誤的債券交易所造成的損失,他們將手伸向了客戶的賬戶。和2012年JP摩根大通(JPM)的“倫敦鯨”交易醜聞一樣,明富環球事件也是個令人警醒的例子,證明我們限制金融系統風險的監管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我們豈止是疏忽大意,我們還得了健忘症。

當我們的退休賬戶因為股市的興隆而沖向新高時,前面所的那一切就都沒有關係了。我們也就不那麼熱心用選票話,不那麼著急讓我們在議會當中的代表對所謂的旋轉門施加更大的限制,對銀行提出更嚴格的資本要求,以及制定更嚴密的監管規則了。我們對醜聞已經習慣了,我們想要逃避。

忘掉歷史吧,現實最重要。現實是道指1萬6000點,這是多麼陽光明媚的一天。

可是,陽光下也有詛咒的陰影,我們正在將自己推上悲劇的舞台,注定將要重覆過去。(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