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汽車政策將于明年初出臺 受益股一覽(名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11月4日,《北京市2013-2017年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任務分解表發布,從明年起,每年24萬個小汽車搖號指標將縮水近四成,設定機動車指標變為15萬輛,同時不同類型機動車配比額度會有變化。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訊息讓北京每月等待購車資格的“搖號大軍”欲哭無淚。根據交通委的數據統計,截至10月8日,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166.25萬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55418個有效編碼。而在10月上百萬個有效編碼中,只有1.84萬人“中簽”。
與北京市消費者迫切的購車需求相悖的是,北京市場越來越成為汽車企業版面“盲區”。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安慶衡向記者表示,進口車、高檔車以及新能源車還有在北京市場的拓展機會,品牌進一步高階、市場空間進一步壓縮的趨勢更為明顯。
而在新能源車方面,《工作方案》明確指出,新能源車的配比率逐年遞增,從最初的每年2萬個逐漸增加到每年6萬個。在這一輪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版面中,北京市由於政策尚未明朗,仍屬盲區。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北京市的確太慢了,必須要提速。”
“治堵”再遇“治污”
對於北京市交通委,這一系列數字像是一道數學題:目前,北京市機動車數量已經超過533萬輛,而據此前規劃目標,到2017年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要控制在600萬輛以內。
通過現有搖號政策,北京每月機動車增長量控制在2.2萬輛,以2017年的600萬輛目標計算,未來4年只能增長60萬輛,方案中“每年15萬輛”的數字由此得出。再平均到每月就是1.25萬輛,比現在的2.2萬輛搖號指標少了近1萬輛。
北京限購對於汽車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北京在政策實施后,新車消費累計減少了52萬輛,汽車商品零售額下降了25%,勢必會對全行業產值乃至經濟產生明顯影響。
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的數據顯示,9月份京城新車交易51200輛,同比增長-5.19%,低於全國24.85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27%,低於全國4.13個百分點。而1月~9月京城累計交易新車42.33萬輛,同比去年43.20萬輛輛累計增長-2.01%,低於全國14.71個百分點。
分析指出,2010年末,北京市率先實施機動車限購政策,最初是出於“治堵”考慮。三年過去了,“治堵”效果難現,“治污”重任又來。所以,北京市機動車限購政策只能說是“無奈”、“必然”和“需要”。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汽車行業“雙限”政策及北京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預期實施等因素影響,北京新車同比增速平均低於全國10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速差距更是從12%拉大到25%。
此外,北京市新舊車市場前三個季度以-2%和-2.3%的累計同比增長率,終結了去年同期59.48%和106%的超高速增長。北京汽車市場更加艱難成為必然。[NT:PAGE=$]
新能源車配比增長
按照《工作方案》,從2014年至2017年設定機動車指標每年都是15萬輛,但分配比例卻有差別。
未來4年內,新能源車的指標年配比數逐年遞增,分別為2萬個、3萬個、6萬個和6萬個。根據《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車示范運行管理辦法》,北京市經濟資訊化委負責新能源汽車車型選定。有訊息稱,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將於明年年初出臺。
根據北京市政府有關政策,除了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車,北京市機動車結構將全面優化調整。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不含公務用車)規模將達到19.5萬輛。其中,公交車電驅動和天然氣車輛比例將達到65%左右。
五環路內,兩成公交車都是電驅動車,一半左右是天然氣車,污染物排放減少50%左右。郊區客運天然氣車輛比例達到50%;出租車每6年必須強制更新,到2015年北京市將更新5000輛天然氣出租車。到2017年,新電動出租車將有5850輛,混合動力出租車達5000輛;公務車每年也將添新能源車,5年內更新5000輛。
配套設施未來幾年也將越來越多。明年,北京市將建成加氣站86座、充換電站42座、充電樁30980個、變電樁41500個、雙源無軌線網35公里。
實際上,按照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助理、新能源研究所所長張維葛的說法,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綜合成本問題。新能源汽車終歸是市場問題,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環境和市場規則更為迫切。
針對北京市場遲遲未能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北京市場的特殊性,在“國標”基礎上,如何制定“北京版”推廣計劃應更謹慎為宜。他預計明年北京版推廣計劃有望出臺,按照明年2萬輛的推廣任務,必須拓展個人客戶市場。
個股分析:

西藏城投:2010年12月,公司、北方集團(為公司關聯方)通過受讓阿里聖拓股權及增資的方式分別獲得了阿里聖拓41%、20%的股權。其中,公司獲得西藏阿里聖拓礦業41%股權的價格為1.8億元。阿里聖拓主要資產是持有土縣松西區龍木錯鹽湖礦區的《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上載明的生產規模為1萬噸/年,目前尚未正式開采。龍木錯鹽湖地表鹵水的主要礦物組分為硼,共生礦物組分為鋰、鈉和鉀,根據黑龍江省第六地質勘察院出具的報告,氧化硼、氯化鋰、氯化鉀的控制內蘊資源量分別為169.5萬噸、217.0萬噸、1859.4萬噸。龍木錯鹽湖綜合開發利用已於2009年7月獲西藏阿里地區發改委立項批復檔案,立項內容包括:1、2級鹽田和老鹵鹽田;分別建設年產3500噸工業硼酸、2000噸碳酸鋰和20000噸氯化鉀的加工廠;以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公司預計投資達產時間為3年,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為5年(含1.5建設期),投資回收率為25.14%。
2011年8月,公司與北方集團合計支付交易對方結則茶卡鹽湖(鹽湖礦區B)補償對價1億元,取得結則茶卡鹽湖61%權益;其中,公司支付6721萬元。其采礦權評估價值為16931.51萬元。礦區面積105.82平方公里,主要礦物成分為硼、鋰、鈉和鉀,探明內蘊資源量分別為161.40萬噸、230.69萬噸、979.94萬噸;采礦許可證上載明的生產規模為1萬噸/年,目前尚未正式開采。根據西藏阿里地區發改委2010年6月茶卡鹽湖綜合開發利用的立項批復,立項內容包括:1、2級鹽田和老鹵鹽田;分別建設年產3000噸碳酸鋰、3萬噸氯化鉀、4000噸工業硼酸的加工廠;以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2011年年報披露,龍木錯、結則茶卡鹽湖礦區所含氯化鋰內蘊資源量合計為447.644萬噸,折合成碳酸鋰為390萬噸。《龍木錯、結則茶卡鹽湖鹵水擷取鋰鉀及其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被納入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重點礦業項目。2012年4月20日公告,控股子公司西藏國能礦業出資2400萬元(占48%)組建陜西國能鋰業公司,新公司主營:高純度鋰深加工,硼、鉀的開發與深加工。
2012年11月,西藏國能礦業邀請國內行業專家對鹽湖資源開發工藝路線取得的中試成果進行評審,專家認為“西藏結則茶卡和龍木錯鹽湖兌鹵升溫加堿析鋰工藝開發研究”解決了硫酸鹽型鹽湖鹵水鎂分離和碳酸鹽型鹽湖鹵水的鋰富集的難題,得到了純度98%碳酸鋰產品,鋰收率高;“西藏結則茶卡和龍木錯鹽湖協調提鋰工藝開發研究”得到了高品位碳酸鋰、碳酸鎂和硫酸鉀產品,該成果填補了鹽湖提鋰工藝技術空白,屬國內首創;“西藏結則茶卡鹽湖鹵水綜合利用工藝研究開發中間試驗”浮選鋰收率達到70%,此成果填補了鹽湖提鋰工藝技術空白,首次確定了適合該類型含鋰鹽湖提鋰工藝路線。
2012年1月,公司與相關各方簽訂了《關於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投資之合作框架協議》。擬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設立一家公司,投資大型高純度鋰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5億元,最終形成年產能達4萬噸高純度鋰(以碳酸鋰計)。新公司中,公司或國能礦業投資比例為48%。考慮到上述項目的總投資額較大,故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委會與投資方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其提供投資方約2800畝建設含住宅、會展、酒店、科研總部、農業項目等綜合性田園城市開發項目(新長安國際城),總建設規模17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0億元。
[NT:PAGE=$]

天齊鋰業:公司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鋰產品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企業,擁有年產2500噸電池級碳酸鋰、3000噸工業級碳酸鋰、1500噸無水氯化鋰、1500噸氫氧化鋰、600噸高純碳酸鋰/磷酸二氫鋰的生產能力。公司是電池級碳酸鋰的行業標準制定者,中國最大的電池級碳酸鋰供應商。此外氫氧化鋰和新開發的無水氯化鋰實現較快增長,已成為公司新的收入增長點。
2013年3月,控股股東天齊集團全資子公司文菲爾德已支付收購總價並取得泰利森的所有股份和期權。2012年12月,文菲爾德已累計收購公司鋰精礦供應商泰利森19.99%普通股,並與之簽署協議,擬以7.5加元/股收購其剩余發行在外普通股,收購總價約53.77億元,文菲爾德預付2500萬美元作為反向分手費。若文菲爾德實質違背協議義務導致泰利森終止其協議安排,文菲爾德須支付840萬加元(約5326.61萬元)。2013年2月,中投公司擬通過子公司立德對文菲爾德投資約3億加元(持股約35%),用於此次收購。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於2013年3月12日通過了協議收購事宜,收購方案正式生效。
泰利森是一家注冊於澳大利亞並在多交所上市的公司。2007年8月,Resources Capital Fund(美國資源資本基金)及其他基金設立的Talison Minerals Pty Ltd(即目前的泰利森)收購了Sons of Gwalia的高級礦物業務,並於2010年9月22日在多交所上市,主營礦產資源的勘探、開采、加工與銷售。泰利森的注冊地為澳大利亞珀斯市,主要資產是西澳的格林布什鋰輝石礦。據其2011年6月的技術報告,格林布什鋰礦資源中,礦產資源總計儲量為7040萬噸,探明和可信的礦物儲量為3140萬噸。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泰利森實現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7.62億元和-1.47億元。
2012年12月,公司擬以不低於24.6元/股定增不超1.7億股(總額不超40億元)收購大股東天齊集團間接持有的泰利森19.99%或65%股權(不超37億元)和天齊礦業100%股權(1億元)。其中,收購泰利森股權部分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公司以自有資金3.34億元收購天齊集團間接持有的泰利森760萬股股權(占6.64%),第二階段根據文菲爾德收購泰利森情況決定公司繼續收購泰利森剩余股權或退回第一階段股權。為完善收購泰利森之后的銷售配套工作,公司擬收購天齊礦業100%股權。天齊礦業從事境內鋰輝石礦產品貿易業務,其銷售的鋰精礦均來源於泰利森,是泰利森重要的中國采購商之一。2012年1-11月,天齊礦業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0386.82萬元和4092.78萬元。
2012年7月,公司將23630萬元正在投資的“新增年產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和1500噸無水氯化鋰技改擴能項目”變更為“新增年產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技改擴能項目”,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每年將實現銷售收入19658.12萬元,年平均凈利潤3920.12萬元,截止2012年年末項目進度90.00%,實現收益862.56萬元。2012年7月,公司擬將年產4000噸氫氧化鋰項目變更為年產5000噸氫氧化鋰(含3000噸電池級和2000噸工業級,二者之間可相互調劑)項目,項目投資由5180萬元增至5390萬元,達成后,年均銷售收入將由原先的1.27億元升至1.77億元,年均稅后凈利潤也由原先的1369萬元上升至1658萬元(截止2012年年末,項目進度85.76%)。
公司子公司天齊盛合於08年10月17日競拍獲得四川省雅江縣措拉鋰輝石礦的探礦權,該礦區面積23.54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鋰輝石礦四川甘孜甲基卡礦的一部分。估算資源量氧化鋰儲量為22.34萬噸,折合SC6.0鋰精礦約372萬噸,按照靜態計算,該礦區鋰儲量能確保在現有條件下約40年的開采能力。2011年年報披露,該礦區地質勘察共commit礦石量1971.4萬噸,折合氧化鋰資源量25.57萬噸。2012年4月,獲得該礦區貳拾年采礦權,自2012年4月6日至2032年4月6日。截止2012年年末,雅江鋰輝石礦采選一期工程累計投入8367.76萬元,項目進度20.99%。

贛鋒鋰業:公司從事鋰深加工系列產品的生產,產品涵蓋金屬鋰(工業級、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氯化鋰(工業級、催化劑級)、丁基鋰、氟化鋰(工業級、電池級)等20多種鋰系列產品,是國內鋰系列產品品種最齊全、產品加工鏈最長、工藝技術最全面的專業生產商,也是國內唯一的規模化利用含鋰回收料生產鋰產品的企業,是國內深加工鋰行業的龍頭企業,綜合實力位列行業第一。金屬鋰、碳酸鋰和氟化鋰是公司的主營產品。
2013年1月,股東大會同意公司以不低於16.3元/股向不超過10名的特定投資者(董事長李良彬承諾以現金方式出資不低於4000萬元認購本次發行的股票)發行不超過318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5.18億元。其中,1.94億投向年產500噸超薄鋰帶及鋰材項目、1.3億投向年產萬噸鋰鹽項目、1.75億投向年產4500噸新型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定增完成后,李良彬所認購股票限售期為36個月,其他特定投資者認購的股票的限售期為12個月。
年產500噸超薄鋰帶及鋰材項目達產后,年均新增銷售收入2.3億,年均凈利潤3732.24萬元,投資回收期3.42年;年產4500噸新型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達產后,年均新增銷售收入3.46億,年均凈利潤3705.93萬元,投資回收期4.62年;年產萬噸鋰鹽項目總投資2.95億元,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已投入1.63億元。主要產品為電池級碳酸鋰、高純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電池級氯化鋰等系列鋰鹽產品。達產后,年均新增銷售收入5.26億元,年均凈利潤5546.07萬元,投資回收期5.11年。萬噸鋰項目截至2012年末累計投入15297.27萬元,項目進度93.66%。(2012年12月,該項目合計獲得2210萬元財政專項補助)。
公司以募資9500萬投資改擴建650噸金屬鋰及鋰材加工項目,建成后金屬鋰產能由原400噸增至650噸,增幅62.5%,增加產能以電池級金屬鋰為主,達產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2.4億,年凈利潤2855.6萬元(2012年實現效益3138.2萬元);以1976.69萬元(調整前2900萬元)投資年產150噸丁基鋰項目,建成后丁基鋰產能由原75噸增至225噸,增幅200%,公司於07年下半年全面實現生產工藝完善,達產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3974.36萬元,年凈利潤824.85萬元(2012年實現效益401.28萬元)。
2011年8月,公司以5000萬元用於實施改擴建年產6000噸高純碳酸鋰技改工程項目,高純碳酸鋰產能由1200噸提高到6000噸,並使高純碳酸鋰產品中的雜質含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雜質含量是生產鋰電池電解質等產品的關鍵指標。利用技改后的高純碳酸鋰裝置,通過調整工藝參數,在不增加任何設備情況下還可生產電池級碳酸鋰。
公司為國內首家建立“鹵水/含鋰回收料--氯化鋰/碳酸鋰-金屬鋰-丁基鋰/電池級金屬鋰-鋰系合金”的全產品鏈生產企業。全產品鏈生產可以向上延伸至鹵水和含鋰回收料的加工,在擴大原材料選擇范圍的同時,又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毛利率;豐富產品品種,加入丁基鋰、電池級金屬鋰等高階、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競爭,在增加企業利潤來源的同時,也避免產品單一所帶來的風險;有助於提高各細分品種的服務品質和競爭能力,如在金屬鋰和丁基鋰產品上,公司在銷售產品的基礎上,回收客戶使用后形成的含鋰回收料,重新提煉出氯化鋰和金屬鋰,幫助客戶降低環保處理成本。
[NT:PAGE=$]

中科三環:公司是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商,主要產品為燒結釹鐵硼和粘結釹鐵硼,占其主營業務的99%以上,其中超過60%的產品是外銷至歐美市場。目前公司的總產能大約在13000噸左右,其中生產燒結釹鐵硼的子公司有五家公司,總生產規模或達到12000噸左右,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5%以上。公司大股東北京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是隸屬於中科院的高新技術企業,依托中科院及有關科研院所雄厚的科技背景,研究開發新型永磁材料及應用產品。公司擁有中國最高效能的N52釹鐵硼永磁,已獲歐美相關認證。是中國本土技術裝備及工藝最好的龍頭。2011年7月8日上證報訊,中國的稀土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是下游應用環節,而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只有公司的技術能夠實現進口替代。
釹鐵硼磁體為客戶客製產品,不同客戶對產品的形狀、尺寸要求往往差異較大,需要將大塊坯料切割成符合要求的形狀和尺寸,因此生產企業的機械精加工能力,對磁體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影響較大,對異型產品的加工精度更是衡量企業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公司機械加工公差一般控制在0.02-0.05毫米之間,根據客戶要求,公差可進一步縮小到0.01毫米,並且具備卓越的異型產品精加工能力。
我國釹鐵硼產量和產值成倍增長,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年均增長率超過20%。使得我國釹鐵硼產量超越了日本而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總產量的半壁江山。釹鐵硼永磁材料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高科技、尖端技術、節能環保產品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功能材料。主要用於計算機硬盤VCM、汽車電機、工業電機、醫療器械等領域,同時隨著釹鐵硼磁體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價格的不斷下降,在一些新興領域,如風力發電、節能環保產品、工業節能電機等領域的應用開始逐步增加,成為未來釹鐵硼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基礎。
2012年5月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限售)上市,嘉實基金等6名投資者鎖定期12個月。公司以24元/股定增2500萬股,募資凈額5.83億元用於“北京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用高效能稀土永磁材料技改擴產項目”、“天津風力發電、節能家電用高效能稀土永磁材料技術改造項目”和“寧波資訊產業用高效能稀土永磁材料技術改造項目”三個項目,預計項目分別可實現凈利潤5339萬元/年、4510萬元/年以及4338萬元/年。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的稀土永磁材料毛坯產能將由1.2萬噸/年增加到1.8萬噸/年。截至2012年12月末,上述項目已累計投入募集資金總額11788.09元。
2012年4月,公司與荷蘭Bakker Magnetics簽署總金額4013.7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353.53萬元)的釹鐵硼磁材產品銷售合同,合同履行期限為2012年4月9日至2012年10月29日。Bakker Magnetics為公司的長期客戶,在廣泛的磁材應用領域有超過40年的經驗。通過雙方的合作,將實現共贏的局面,也將會使公司進一步改善產品結構、提高公司的競爭力。2008至2010年度公司分別與其發生的銷售金額(人民幣):7052萬、4164萬、8620萬元;分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3.34%、2.66%、3.64%。

寧波韻升: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釹鐵硼業務和電機業務兩部分。公司是國內第二大的釹鐵硼生產商,目前的燒結釹鐵硼產能大約為5000噸左右,粘結釹鐵硼產能大約為250噸左右,是國內5家擁有釹鐵硼專利許可的企業之一。目前的電機業務主要是汽車電機(發電機和起動機)和小型風電電機,現已形成年產發電機100萬臺、起動機50萬臺的汽車電機產能。2012年年報披露,2012年公司實現釹鐵硼產品主營業務收入22.2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3.38%。實現電機產品主營業務收入6.4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14%。同時,多款具備高效能、減少重稀土含量的新產品投入市場。
公司是全球最優秀的稀土強磁材料釹鐵硼供應商,目前釹鐵硼年生產量超過4000噸,生產的中高檔產品已經占公司產品70%以上,釹鐵硼業務占公司利潤75%。07年公司增發KPM擴能改造項目將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KPM磁鋼的研發生產基地,KPM磁鋼的年精加工能力將達1.6億件,而KPM磁鋼是永磁電機關鍵部件,而目前高效同步永磁馬達是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電動馬達,1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需要超過2000萬噸高檔稀土永磁。
公司混合動力車相關永磁體研究是國家863重點項目,已具備相應技術。目前電機產品以汽車發電機和起動機為主,已形成年產發電機100萬臺、起動機50萬臺的生產規模。08年6月,公司與子公司韻升投資等合資設立上海電驅動公司,注冊資本為5000萬,其中公司出資1000萬占20%,韻升投資占15%。該公司綜合中科院電工所、電子科技集團21所兩大研究所技術優勢,為混合動力汽車提供永磁電機和控制器,產品目前是上汽、一汽、長安、奇瑞、華晨、中通等主要轎車和客車廠商的首選供應商。
2011年年報披露,韻升科研用房項目金額為8435.91萬元,項目進度為100%;韻升科技三園項目金額為9102.45萬元,項目進度為95%;韻升科技四園項目金額3610.10萬元,進度8%。(2012年年報未披露相關進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