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老:降低負債率的有效方法是企業削減債務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11月1日訊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區人民政府、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銀行(行情,問診)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西城區金融辦、北京金博會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2013中國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展覽館報告廳繼續進行。華夏銀行(行情,問診)副行長黃金老出席本次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黃金老圍繞四個方面講解了破解我國企業債務周期律的思考。
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
他表示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因是三高:高增長、高投資、高融資,高融資在中國一個融資機構的情況下主要是債務融資,所以周期性地出現了債務高企的狀態。
黃金老分析,降低負債率很明顯的辦法是企業削減債務,削減債務從目前來看的空間是有限的。目前中國在企業高負債率的情況下需要國家有一攬子的政策幫助企業擺脫債務陷阱的狀態,有效地約束負債擴張。
黃金老:中國的經驗每個大概八九年的時間迎來一次企業高債務的狀態,大家看在1998年的時候國有企業的負債率達到了64.26%,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之后經過層層的努力,企業的債務負債率在下降,但最近幾年又迅速地上升,去年年底國有工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了64.91%,今年上半年達到了64.97%,所以是在上升的。上升的負債率現在由去年底上升到68.04%的高度。我們企業周期性地升高還是企業的發展模式有一些關係,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的動因是三高,高增長,所以需要高投入,高投資需要高融資,高融資在中國一個融資機構的情況下主要是債務融資,所以周期性地出現了債務高企的狀態。所以要來自大規模的削債,降下去之后又起來了。
整個上市公司的債務負債率達到68%,有一些行業可能會更高,因為有一些行業的負債率是相對比較低的,比如說我覺得像中石油的負債率只有39%,這就拉低了。我們預測是上升到136%。有人說我們債務性的社會融資增量是90多萬億,是GDP的1.78倍,而且這次債務結構比1998年長,以前主要是企業欠銀行的錢,今天的債務形式和主體多元化,既有銀行的表內也有銀行的表外,還有信托證券保險債券融資、民間融資等方方面面。債務子的主體也不太一樣,1998年是國有企業,今天還有民營企業,還有外商投資企業。今天我們的債務是非常高的,我們國家這些年來是實際最高的階段。償還期限比較集中,債務的投向也集中,主要是在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是負債的主體。
從外部因素來看有一些麻煩,以前我們債務率高,但是整個中國經濟還有出口高增長,但最近幾年由於中國成本的迅速升高,使得出口的競爭力下來了,所以今天的產能過剩雖然過去多少年一直有,但今天我們稱之為硬產能過剩。同時又呈現了硬緊縮,降到7到8的狀態,經濟減速企業的經營困難存量債務更難消化和處置了,而且國內的資本流動還是比較暢通的,最主要是風險會更大一些。
這種情況下,降低負債率很明顯的辦法是企業削減債務,削減債務從目前來看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回憶一下,比如說美國08年金融危機以來是去杠桿,金融體系去杠桿,所以對企業的影響主要是新增融資,歐洲債務危機的國家,粗杠桿不僅金融去杠桿,政府也去杠桿,政府的開支在減少,歐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一些,中國經濟的去杠桿是企業去杠桿和地方政府其杠桿,所以壓縮的都是社會支出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是跟嚴重的緊縮,如果我們硬性地去杠桿。在負債不能硬性地去,就得在資產想一些辦法。但資產化可以看到,以上市的工業企業來說,總資產中固定資產和工程就占了25%,變現能力差。另外應收賬款和存貨占34%,也不容易處理,貨幣資金只占17%,所以可以用以變賣的交易型的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或者是投資性的房地產占比只有4%,也就是說資產負債表動不,資產也很難動,接下來只有一個辦法補充資本金。目前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工業企業負債率假設由今天的65%降到60%,目前84萬億的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補7萬億的資本金是巨大的收支了。去年工業企業利潤5.56萬億,境內的股票融資2500億,不足以支撐這么大資本金的投資的需求。財政收入11.7萬億,現在更多用於民生和社會保障,應該也沒有余力補充國有企業的資本。
分析下來目前中國在企業高負債率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國家有一攬子的政策包括企業擺脫債務陷阱的狀態。我提了一些思考,一個是股票市場還是應該活躍,如果不活躍的話不僅是企業無法去IPO或者是債務融資,同時它也影響企業的資本公積金。是兩方面的影響,所以股票市場有好的表現,再融資有莫大的幫助。我們的股票市場持續低迷了數年,有四五年的時間了,為什么低迷呢?我想原因很多,我列舉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還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結構性的偏差。總量來看和增長率都不低,但是是結構性的,我們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少數國有的或者是壟斷的上市公司。一般的公司盈利是比較低的。我們算了一下在上證2100點的時候,整個A股的市盈率只有13倍,非常低。
也有一些收支表明,2010年到2012年,前五位的央企有將近50%基本上央企里面的利潤分配也是非常失衡的。人家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中國其實非常失衡,仍然反映了經濟的狀況。
第二,是無風險收益率偏高,我們基本上是在5%左右,這個對應的市盈率是20倍,這正好適合了,我們的股票市場如果活躍起來,這些根本性的問題需要有有效的解決措施。
第二,私募創投三板四板市場的發展。這幾年中國有一個好的現象,是非上市股權融資大規模地發展起來了,銀行業托管的股權投資基金有6000億元,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資本金,超過了滬深股市的融資額,是很不錯的。但要是私募創投更好地發展,必須給他一個有效的出口,所以今天搞三四板市場還是希望在主板之外,更好地推動上游市場的發展。
第三,中國的保險業證券信托多做直接投資,為企業補充資本金。現在根據規定保險資金投資於上市公司股權的可以在總資產達到10%,實際上目前只有2.68%是非常低的,這里有巨大的空間。為什么做不上了呢?因為現在保險公司投資一些股權,常常需要銀行擔保,這是難度是比較大的,券商的資金自籌還有信托業的資金自籌,信托業也有9.4萬億,也是有效地補充資本的渠道。還有對政策性銀行做了軟貸款,有企業的資本金是比較好的主意,這些年是時斷時續。
第二,商業銀行的股權投資也是可以做的,在中國這樣的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不管主觀上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中國的銀行業都是補充資本的重要的渠道。大概1999年到2007年中國的四大商業銀行是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對中國的企業補充了24298億元資本金,這是最重要的補充主體之一。到今天又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法律本身有限制,同時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規定,商業銀行被動持有股權要占40%的風險資產,如果主動持有股權可能要占1250%的風險資產。這樣使得銀行業有能力但是也不愿意持有企業股權或者是不能給企業補充資本。還有國資注資,這幾年力度不大但是一直在做,2012年利潤收入還有970億,國家在推動盤活存量的財政資金,這些都是新的財政來源。還有通過土地注冊,充實國有企業的資本金,是目前地方政府使用最頻繁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它有效地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率的好的工具。便利企業出售資產和並購重組,我們通過企業出售資產不僅可以補充現金,能能夠創造資產重估的機會,帶來了資本金的增加,對負債率的幫助是很明顯的。特別是有大量的土地和房產的機構。
國家的產能過剩之所以屢次治理不了,很重要的是我們國家缺少發達的並購市場,金融企業要想做大,只有自己做大,大家都做大了對國家是過剩的,所以沒有並購市場。我們有一位專家講互聯網產業,為什么互聯網這些年有蓬勃的生生命力?是因為它頻繁地收購,消解了產能。還有是便利銀行快速處置資產,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不良資產處置不快,不暢對銀行是拖累,對債務企業也是拖累,所以我們如何降低不良資產處置的行政收費,擴大核銷權需要財稅部門的作用。現在有關部門也在討論怎么建立批次的資產轉讓平臺,怎么更大力度地推動資產證券化,怎么提高行政的工作效率,這都有利於銀行快速處置不良資產。
最後一點,對企業來講還是要約束它負債投資的沖動,在過去多少年的經驗來看,中國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天然地都有一種投資的沖動,國有企業投資沖動因素復雜,民營企業的想法無非是想圈地,有的是想創造新的抵押資產。如果企業不能有效地約束負債投資沖動,追加資本也是追加負債,杠桿率還是降不下來。所以帶著這樣的問題,可能需要在政策上有一些考慮,國有企業國資委的考核,很重要的指標是資產負債率,有效地約束負債擴張。對民營企業來講,對產能過剩行業在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股票上市制定嚴格的條件。主要是在銀行貸款領域產能過剩行業比較多,但債券融資、信托融資少一些,所以還是要全口徑地管控,同時在土地的使用方面也限制它以追加更多的土地做抵押品,更大的投資,這種沖動的邏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