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最權威數據重大暗示 下周A股重拾升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11月首個交易日,中國官方最權威的PMI數據出爐,不過靚麗數據並未讓大盤明顯止跌。那么在量能萎縮、熱點退潮背景下,下周大盤又將如何演繹呢?

滬指(日K)

  10月制造業PMI為51.4% 創18個月新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3年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特約分析師張立群分析認為:“10月份PMI指數繼續回升,預示經濟增長走穩態勢初步確立。各項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下降,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仍然比較謹慎。從投資、出口、消費三大需求增長態勢分析,我國經濟增長初步穩定在7.5%左右的區間,但基礎仍不夠穩固,市場引導的內生性增長能力仍然偏弱。”

  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生產指數、采購量、原材料庫存和從業人員指數上升;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與上月持平;其余各指數有所回落。具體情況如下:

  新訂單指數為52.5%,比上月上回落0.3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和中型企業的新訂單指數高於50%,指數分別為53.8%和50.5%;小型企業低於50%,為48.8%。

  新出口訂單指數50.4%,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高於50%,為51.2%;中型和小型企業低於50%,分別為48.6%和47.4%。

  積壓訂單指數為45.5%,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的積壓訂單指數均低於50%,指數在42.2%-46.8%之間。

  生產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1.5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的生產指數高於50%,指數分別為55.9%和52.5%;小型企業低於50%,為49.8%。

  采購量指數為52.7%,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和中型企業的采購量指數高於50%,分別為53.8%和52%;小型企業低於50%,指數為47.3%。

  進口指數為50%,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和中型企業的進口指數高於50%,指數均為50.2%;小型企業低於50%,為45.1%。

  購進價格指數為53.3%,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購進價格指數均高於50%;指數在51.8%-55%之間。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6%,比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的原材料庫存指數均低於50%,指數在45.2%-49.2%之間。

  產成品庫存指數45.6%,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均低於50%,指數在44.3%-46.2%之間。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8%,同上月持平。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50%,指數分別為51%、50.8%和50.2%。

  從業人員指數為49.2%,比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的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50%,指數在47.2%-49.7%之間。

  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高於50%,指數在51.8%-58.7%之間。

  10月PMI顯示:經濟穩定增長態勢進一步顯現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3年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該指數自7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小幅上升,指數水平回升到去年同期之上,顯示經濟穩定增長態勢進一步顯現。

  需求端持續改善。新訂單指數為52.5%,連續三個月保持在52%以上,處在去年5月份以來的較高水平。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三個月保持在50%以上。兩個指數較上月略有回落,屬於恢復到較高水平以后的正常波動,總的來看進入下半年以來需求端持續改善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供給端回升有所加快。生產指數達到54.4%,較上月上升1.5個百分點,回升明顯加快,目前該指數高於去年同期2.3個百分點。采購量指數在較高水平上繼續回升,達到52.7%,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指數也呈現穩中有升。由此反映出受需求端改善帶動,加上國家推進改革、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頻出等諸多利好提振了企業預期,生產回升趨於加快。

  就業形勢穩中趨好。從業人員指數自7月份以來穩定在49%以上,10月為49.2%,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該指數高於一季度平均值0.8個百分點,高於二季度平均值0.4個百分點。說明7月份以來經濟企穩回升,正在逐漸向就業層面傳導。

  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勢頭呈減緩跡象。購進價格指數自7月份以來,持續明顯上升,9月份達到54.5%。10月份漲勢出現逆轉,回落1.2個百分點,反映出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勢頭呈減緩跡象,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形勢穩定回升。

  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整體呈現穩中趨升。大型企業PMI指數7月份以來持續上升,10月份達到52.3%。中型企業PMI指數7、8兩月基本穩定,最近兩月有所回升。10月份回升到50%以上,較9月份上升0.5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指數最近三月略有波動。說明經濟形勢企穩向好已經向大中型企業傳導。

  當前值得關注的是,供給端回升明顯加快。這一方面有利於經濟增速回升,但另一方面要警惕產能過剩行業加快產能釋放,使三季度以來市場供需整體趨向均衡的態勢受到破壞,成為經濟企穩回升的不穩定因素。(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PMI持續13個月擴張 政府改革空間放大

  11月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3年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官方的PMI數據持續13個月擴張,創18個月新高。此前興業銀行(行情,問診)預測10月PMI達51.2%,官方披露數據高於這一預測。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復甦似乎仍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而小型企業仍面臨艱難的經營環境。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么近幾個月以來統計局PMI指數要好於匯豐PMI指數。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需求端景氣持穩。雖然車市有點“冷”,但家電銷售相對較好;同時,國慶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較9月加速0.3個百分點,10月最終消費可能加速。而且10月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可能不弱。

  主要原因是水泥銷售進入旺季;雖然與投資相關的鋼材價格因產量較高而持續陰跌,但庫存在10月各周之間起落較大,終端需求時弱時強,並未出現趨勢性走弱跡象;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升至年內最高區域,銷售較旺將帶動購地及投資熱情。

  瑞銀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過去幾個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實體經濟活動反彈,GDP同比增速從二季度的7.5%回升至7.8%,環比增速反彈更為明顯、從二季度的不到7%升至9.1%。受益於外需走強,三季度出口有所回升,實際出口量同比增速從二季度的2%回升至三季度的6%。內需也在房地產持續復甦和工業部門補庫存的帶動下明顯回暖。工業生產同比增速從二季度的9.1%回升至三季度的10.1%,其中重工業表現強於輕工業。

  最新的經濟數據或將使政府保持宏觀政策基調基本不變,也為政府提供更多空間把注意力放在即將實施的改革上。

  在即將舉行的三中全會上,汪濤預計政府將會宣布覆蓋幾乎所有重要領域的改革框架和方針。她認為政府可能會在對民營和外資放開服務業、繼續擴大養老金和醫保的覆蓋范圍、戶籍制度和金融領域改革等方面作出實質進展,並在短期內支援經濟增長。當然,金融杠桿的進一步提高、再加上地方政府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沖動也可能會增加相關風險。

  連平:PMI數據反彈不強勁預計還將階段性走高

  今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制造業PMI為51.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為18個月以來新高,交通銀行(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連續4個月來,PMI保持在50以上並有所回升,說明經濟保持了擴張的一個過程。這得益於7、8月份以來刺激投資的政策發揮作用,同時出口狀況改善也使制造業有所復甦。

  連平表示,中國經濟向來在四季度初會有一個相對走強,“但目前來看這個數據反彈似乎不是很強勁。”連平認為,如果庫存逐漸進入增長的話,維持經濟繼續擴張的可能性將更大。同時,接下來國際市場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整體上,我認為這種增長還會階段性走高”,連平說。

  趙錫軍:經濟走穩趨勢明顯 年底PMI或繼續上升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為18個月以來的新高。

  對此,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網易財經表示,從微觀指標看, 經濟走穩趨勢明顯,雖然現在PMI還沒有超過52%,但是經濟的走勢越來越穩定。

  趙錫軍分析,通常年底消費會有所上升,聖誕節會讓12月份的出口有些反彈,到11月份、12月份PMI還會上升。但是考慮到西方經濟形勢不樂觀,因此,出口的增加程度和國內消費的拉動程度,對PMI的拉升作用可能並不太大。

  向下趨勢未改 11月或續演“弱市雞肋”

  10月A股缺少鮮花與掌聲,最後一個交易日更是以寂寞為伴、黯淡收場。從以往規律來看,長假后的10月行情往往對11月具有指向作用。在大盤做頭跡象已非常明顯的情況下,11月兩市也宜謹慎為上。另一方面,雖然整體向下趨勢未改,但局部概念板塊的強勢也會頻繁呈現,不過投資者或越來越難於把握,只得心癢。倘若完全“弱市”,棄之不管也不算可惜;唯有成了“雞肋”,丟之才有不舍。“弱市雞肋”,或將成為11月A股行情的關鍵詞。

  近來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單邊下跌,疑與錢荒再度來襲有關。近期債券逆回購市場連續走高,1天逆回購年利率突破12%,而14天逆回購利率也逼近5%。央行昨日繼續開展了逆回購操作,期限為14天期,交易量為160億元,利率為4.30%,據此計算,本周央行公開市場累積凈投放291億元。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隔夜拆放利率回落64個基點至4.59%,一周和兩周SHIBOR也分別下降60和83.9個基點。對此,多數分析認為,月底已過,鑒於當前市場總量資金並不稀少,預計資金利率可能又會出現階段性回落,但資金緊平衡格局依舊沒有改變,時點性、周期性緊張或仍將是常態。雖然IPO尚未開閘,但資金面已開始主導兩市延續走弱。

  從市場表現來看,近期主要的投資主線還是圍繞著改革概念展開,從自貿開始,土改、城鎮化、油改,不一而足。但是投資者捕捉難度已經越來越大。一面是大盤下殺令投資者趨向謹慎,另一面是相關概念個股頻繁活躍卻不好捕捉,讓投資者心理著實發癢。在矛盾的“雞肋市”下,對於前期高企的題材股的風險仍在釋放過程中,建議謹慎投資者仍然以控制倉位暫時觀望等待為主,或者輕倉獲取市場短線反彈的收益。

  對於輕倉參與的投資者而言,在股指調整一段時間之后,前期的強勢板塊開始分化,一部分題材或有后續機會,而另一部分題材資金可能以持續流出為主,這時要突出行業基本面分析,以行業趨勢與景氣程度來分析把握后市,對於三季度景氣值較高的行業可以加大設定。同時前期滯漲板塊有望展開反彈,可關注低估值滯漲板塊的估值修復機會。

  具體到訊息面上的短期題材而言,首先,財政部10月31日公示了2013年擬支援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名單,多家上市公司入圍。其次,松下公司宣布獲得美國特斯拉汽車最新鋰離子電池供應合同,為期四年,據分析這筆合同價值大約70億美元。此外,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日前印發《服務核電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機制方案》。相關概念板塊值得短期關注。(中證投資)

  藍籌一夜變“難愁” 大盤可能還將跌

  A股大盤在經歷30日的上漲以后,31日卻遭遇“當頭一棒”:上證指數低開低走,截至收盤滬深兩市分別下跌0.87%和1.27%,當日成交額分別為886.4億元和966億元,創業板指則大幅下挫2.96%,成交215.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以伊利股份(行情,問診)、白云山(行情,問診)、上海家化(行情,問診)、老鳳祥(行情,問診)、光明乳業(行情,問診)和四川長虹(行情,問診)等為代表的多只藍籌股當日跌幅明顯,而從今年前三季度經營狀況來看,這些藍籌股們可謂“績優”。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績優藍籌股們“一夜變難愁”?大盤指數持續震盪下挫的情況下,市場未來趨勢能否樂觀?對此,《金融投資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市場熱點還在切換

  從盤面來看,當日市場上不少藍籌股紛紛出現暴跌,其中不乏績優股。其中,伊利股份當日一字跌停,白云山低開低走下跌9.9%,上海家化則下跌8.88%。而根據數據統計,這三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達到84.12%、148.87%和30.3%——它們在昨日遭遇股價大幅下挫的現象引發不少市場人士關注。

  德邦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張海東認為,公司業績仍然是造成其股價大幅波動的重要原因。“我看過不少股價下跌明顯公司的業績狀況,總體來看,應該還是三季度業績表現低於預期。”他告訴記者,雖然不少“績優”藍籌股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亮眼,但若按季度進行比較,不少公司業績在第三季度單季其實是有下降,近期業績不達預期或是造成這些藍籌股公司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平安證券分析師羅曉明則認為,熊市牛股開始破位成為近期市場特點。“從最近跌得較多的個股情況來看,有一類是短期漲得較多開始出現回調的個股,例如四川長虹,還有一類,是熊市中崛起的牛股,它們開始破位,例如近期股價頻頻下跌的伊利股份、片仔癀(行情,問診)和天士力(行情,問診)等,后者的情況屬於資金的流動和再設定,是一種市場行為。”他表示,那些存在於醫藥股和消費股中的熊市牛股破位是正常輪動現象,市場熱點還在大幅切換,隨著新的市場熱點出現,部分“僵尸股”還將有望崛起。

  創業板調整仍有空間

  板塊方面,早前市場上大熱的互聯網、大數據、手游等概念板塊昨日再次領跌,根據網數據統計,板塊平均跌幅分別達到6.26、4.95%和4.54%。而創業板指數在經歷前一日0.92%小幅上漲以后再次下挫,當日跌幅達到2.96%。

  在羅曉明看來,目前創業板的調整還沒有到位,創業板指數在未來還有10%-5%的空間。“不過,我不認為創業板已經見頂,目前只能看作是中期調整。”他表示道。“我們對接下來的市場觀點不夠樂觀”,張海東指出,目前A股大盤處於下跌過程當中,近期出現過的反彈表現只是下跌過程中的緩沖,大家對於反彈力度也不用期望太高。“經濟回落、房價壓力導致部分地方政府出臺調控措施,資金面偏緊,大盤面臨估值壓力……這些因素使得大盤下跌趨勢延續具有較大可能性。”張海東說道。

  申銀萬國證券認為,近期藍籌板塊輪動表現,除了板塊估值優勢和優先股預期外,行業本身在政策調控扶持下,業績確實有一些亮點,因此雖然股指調整走勢明顯,但下行難以一蹴而就,操作上建議控制倉位為主。此外,其對於新興產業表示長期看好,但由於存在機構結賬和估值過高的問題,建議版面明年。(金融投資報)

  流動性“緊平衡”格局難破 11月A股或維持震盪

  10月以來大盤震盪明顯加劇,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成長股大幅回調,題材熱點高位退潮,市場情緒趨於謹慎。進入11月,在經濟維持弱復甦,資金面維持“緊平衡”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前部分資金可能退出觀望的影響下,11月大盤或維持震盪。

  從基本面看,內部如地方債務負擔沉重,外部如歐美經濟復甦乏力、美聯儲QE面臨退出。這些因素很可能會令宏觀經濟增速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但10月PMI的繼續回升,表明中國經濟依然維持於穩步復甦的頻道中。再加上高層多次喊話進行預期管理,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經濟不存在失速的風險。也就是說,經濟增速的波動,對市場的影響將邊際效應遞減,至少不會成為接下來市場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從資金面看,從10月下旬開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再起波瀾,主流資金利率紛紛創下6月“錢荒”之后的新高紀錄。但就中期而言,年內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偏緊的概率較大,預計流動性“緊平衡”的格局將難以打破。不過,考慮到央行維護市場流動性總體穩定的信號明確、手段充足,市場對於“錢荒”再現的擔憂也大可不必。

  從政策面看,市場對於自貿區、土地流轉等領域的政策預期已經比較充分。隨著三中全會的臨近,市場對於改革題材的態度也再度趨於理性。如果沒有超預期的政策,主題投資炒作可能會暫告一段落。如果存在超預期因素,不排除題材概念再度活躍的可能。

  總體來看,在轉型邏輯並未實質性動搖,且中國經濟不存在失速風險的背景下,市場出現系統性下跌風險的可能性並不大,改革紅利將成為市場最大的看點。預計11月大盤將維持震盪。(中國證券報)

  10月黯然收官 調整意猶未盡

  昨日是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主要指數都黯然收場。截至收盤,滬指報2141.61點,跌幅0.87%,成交886.4億元;深成指報8444.41點,跌幅1.27%,成交966億元。中小板指跌破5000點,收於4889.05點,跌幅2.24%;創業板指收於1235.56點,跌幅2.96%。

  盤面上看,早盤兩市雙雙低開,在房地產板塊的帶領下,深市一度表現良好,但始終未能翻紅。績優股出現“見光死”跡象,盤中暴跌打壓了人氣,其中伊利股份、白云山、正泰電器(行情,問診)等跌停;受政策利好刺激的水泥、頁岩氣、粵港澳自貿區等板塊受到資金關照,較大幅度上漲。

  中長期均線向好

  周四上證指數日K線收出一根縮量的小陰線,似乎意味著短線調整意猶未盡。可是,風物長宜放眼量。從月線級別看,自今年春節前后上證指數2444點開始下跌,到6月25日下跌至1849點單針探底后企穩,隨后市場經過了四個月的震盪上攻,7、8、9三個月月線三連陽,10月收出一根縮量的小陰星很正常,是大盤反彈行情中繼的概率也不小。

  經過了一周的下跌回調后,滬指在60日均線處獲得支撐,目前60日均線呈現出向上的趨勢,60日、120日均線呈現多頭排列。從中長期均線系統看,股指有望延續反彈,下一目標將收復年線。

  與此同時,創業板指數繼續調整,再度領跌主板指數。從日線看,創業板指數雙頭明顯,短線頂部確立;從周線看,三連陰幾乎沒有懸念,但20周線1205點獲得支撐已得到驗證;從月線看,創業板指10月下跌132.35點,跌幅9.68%,這是自去年12月4日反彈以來最大的月跌幅。

  期待11月開門紅

  期待已久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市場對國資改革的預期和自貿區概念難以完全退熱。短期來看,隨著天津自貿區申報進展的逐步披露和自貿區政策的細化,廣東上報的粵港澳自貿區草案近期已經獲得決策層的原則性同意,熱點聚集的相關行業都有可能出現階段性機會,游資圍繞相關概念的炒作還將持續。

  分析人士表示,從中長線看,受益政策主導的投資標的依舊是市場資金積極追蹤的對象。其中,具有改革預期的金改、土改、油企改革、能源改革、養老改革等后市還會相對活躍。同時,具有政策扶持的高鐵、保障房、新興產業等還有挖掘機會。改革轉型過程中,類似的政策支撐還會不斷催發出新的市場熱點。不過,板塊估值整體上移后部分概念股會有回調壓力,因此投資者要警惕熱點頻繁切換之下的追漲風險。

  進入11月,投資者期盼月度開門紅。從A股歷史上看,2月份和11月份是最好的投資月份,這兩個月獲得正收益的概率最大,均為74%。11月還是啟動跨年中期行情的關鍵。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這幾年中,11月份上漲之后,市場都上演了一波跨年度的中期行情。(證券時報)

  東吳證券:短線關注2050點附近支撐 向下尋底概率依然不小

  從市場特征來看,始於10月20日以后的下跌與2012年11月份那輪市場調整比較類似:基本面即企業盈利層面並不是導致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資金面以及市場情緒面是此次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以一年期國債市場為例,目前的最新利率已經逼近2011年9月份高點,銀行間市場資金並不寬裕;另一方面,三季報業績公布的不達預期使得部分高估值板塊難堪其擾。另外,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改革信號也將愈加明晰,政策利好兌現或者改革力度不及預期都會對前期過分炒作的個股形成負面沖擊。

  短期來看,筆者認為市場仍將以調整整理為主,需要重點關注滬指在2030-2050附近的支撐,如果市場跌破2030一線,則市場繼續往下尋底概率較大。

  對於近期大幅下挫的創業板,筆者認為無論是政策端的信號還是接踵而至的年報大考,部分前期過分炒作沒有業績支撐的純“故事”股,建議投資者應該主動放棄,相反業績增長確定或者短期無法證偽后續仍有連續政策利好釋放的如土改題材等板塊,仍然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但是在介入時點上短期不建議參與。

  金證顧問:月K線收陰十字星 大盤將面臨方向選擇

  昨日為10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其在日K線上呈現出一根相對縮量的小陰線,而股指於月K線收官之際以一根縮量的小陰星收官。經過7、8、9三個月的反彈后,在10月份迎來了一波調整姿態,且於月K線收出十字星形態,讓后市的走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按照常理來說,月K線三連陽過后,股指收出一根縮量的小陰星,既存在變盤信號,同時也有可能是大盤反彈中繼行情。所以,上下皆可的11月份,市場走勢或將變得更加糾結。

  筆者認為,11月份市場最為關注的無疑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期待已久的三中全會將在11月9日至12日召開。此前市場稱三中全會將就國研中心提出的“383”改革方案進行討論。所以,短期來看,訊息面應該會變得較為平靜,或將助推市場的觀望情緒。而會議期間以及會后,相關政策利好或隨時出臺,從而推動股指在三中全會后產生上漲的動能。但對於11月份的走勢而言,市場應該更加把政策的落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這樣,市場資金的進場或將是相對緩慢的。再加上根據以往市場每逢重大會議均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的歷史規律來看,11月份的市場恐怕難有較大的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仍然需要謹慎對待。

  當然,就技術面而言,短期股指還有望在半年線以及60均線的支撐下,延續震盪行情。加上量能的萎縮,市場觀望氛圍愈加濃厚的背景下,短期股指上下兩難的格局恐怕暫時不會打破。但是,如果說從月線級別的整體趨勢來看市場的話,短線股指正受到月線級別下降頻道上軌的壓制,但股指在10月份以一根陰十字星收官,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大盤走勢將面臨方向選擇。

  就市場表現來看,受益政策主導的投資標的依舊是市場資金積極追蹤的對象。其中,具有改革預期的金改、土改、油企改革、能源改革、養老改革等均在目前表現的相對活躍。同時,具有政策扶持的高鐵、保障房、新興產業等也一度強者恒強。所以,面對更加不確定性的后市而言,遵循政策主導市場的方向應該為后市更加值得關注的,也是市場當中有望獲得投資收益的最大法寶。

  低位整理靜待數據出爐 10日均線壓制明顯

  從板塊輪動和市場的走勢來看,昨日早盤,保障房概念領漲,但市場炒作熱情不高,活躍板塊較少,另外,部分高價概念股昨日繼續大幅殺跌,獲利回吐壓力猶在。昨日影響市場漲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保障房概念板塊活躍,陽光城(行情,問診)、招商地產(行情,問診)、同力水泥(行情,問診)領漲。訊息面上,習近平強調加快住房保障供應建設,力爭完成“十二五”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的計劃。受此利好刺激,保障房概念板塊昨日早盤表現活躍,但介於房地產行業后續調控政策出臺的潛在利空,投資者可以利用短線反彈出局。

  二是港粵澳自貿區概念股走強。市場傳聞,廣東上報的粵港澳自貿區草案近期已經獲得決策層的原則性同意,相關訊息有望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發布。受此訊息影響,珠海港(行情,問診)、深赤灣A(行情,問診)、鹽田港(行情,問診)、珠海中富(行情,問診)等相關概念股表現活躍,后市可以關注。

  三是地熱能板塊飆漲,海鷗衛浴(行情,問診)、常發股份(行情,問診)、艾迪西(行情,問診)漲停。早盤,海鷗衛浴率先直線拉上漲停,隨后板塊個股開始活躍,常發股份、艾迪西也聞風漲停。該板塊的大幅上漲主要由於保障房建設對該行業的一個帶動作用。另外,該板塊個股基本處於底部區域,在大盤風險釋放期間有補漲需求,預計短期活躍為主。

  四是高價概念股繼續處於獲利回吐階段。前期引領市場大幅上漲的概念板塊個股,近期持續調整,走震盪下跌的趨勢。目前市場形勢來看,處於高位個股,無論訊息面好壞,都有大幅補跌的風險,投資者以回避此類個股為主。

  從技術面看,昨日滬指反彈重新站上5日線,上方2170點一帶有10日線和年線的壓制,反彈量能略顯不足。短期滬指還將考驗5日線的支撐,能站穩的話,后市將沖擊10日線的壓制。訊息面上,本周五將公布官方制造業PMI和匯豐制造業PMI終值,市場對經濟數據判斷出現分歧,部分資金選擇避險操作。后市以回避高價股的補跌和關注低價股的補漲為主,對於利好還未兌現的改革概念股可以逢低介入。(頂點財經)

  短期底部仍需等待 2140點以內是安全區域

  在上周連續下跌后,本周滬指走勢有所趨穩,周一收小十字星,周二一度大跌后再次收出帶較長上下影線的十字星,周三的反彈則預示著滬指找到了短期底部。2140點位置是一個多空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位置,在目前空方占優的背景下,雖不排除盤中再次下探2100點以下,但總體來說股指在2140點以內屬於安全區域。

  科德投資:現在短線反彈遇到兩大阻力 60日均線支撐力度不大

  一是指數本身上方有年線的壓力,技術壓力會讓大盤上行略顯困難。

  二是前期帶領大盤的金融股開始下跌,金融本身股本較大,需要的資金較多,短期內想要資金大規模持續進駐難度較大。

  這兩個因素會短線會制約大盤,不過從指數來看下方60日均線的支撐力度也較大,因此大幅下跌的概率也不大。近期盤面預計以小幅震盪為主,操作上對於前期漲幅較高的個股不宜追高。(寧波海順)

  變盤視窗再度退后 短期謹慎觀望

  大盤橫盤縮量,將變盤的視窗推向了下周。由於下周將是三中全會前最後5個交易日,預計相關政策導向的板塊個股仍有表現空間,建議關注改革受益板塊,回避短期漲幅較大但無業績支撐的概念炒作,等待科技股企穩。(華訊投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