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把脈四季度股市 四因素決定反彈高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市場普遍預計,10月份大盤進入微妙平衡、上下兩難的階段。本周有四方面因素將影響后市走勢。

滬指重返2200點 四因素決定反彈高度
國慶節后,滬深兩市總體維持震盪盤升的走勢,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的周線均收出陽線。上周,上證指數重新站上2220點,深證成指創出近4個月來新高,創業板指在創出1423.97點新高后有所回落。分析人士認為,三大指數的背離度正在逐步縮小,滬深兩市的結構性行情有望向縱深發展。
市場分化明顯
回顧上周的市場表現,除了上周四因國際板傳聞致大盤遇阻外,其余的交易日均以紅盤報收,表明市場強勢特征未改。10月8日至9日滬深兩市股指連續溫和放量走高,上證指數成功突破2200點,10月10日受利空傳聞影響市場出現放量下跌,其中,創業板指在創出歷史新高后開始跳水。10月11日股市受利好訊息刺激出現強勁上漲,其中,銀行、地產、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藍籌股走強。
上周,土改、互聯網等主題投資依然火熱,自貿區概念“熱”拓展至天津、青島、廈門等地。而華誼兄弟(行情,問診)、光線傳媒(行情,問診)等傳媒股則出現連續兩天暴跌。由此可見,市場分化明顯,熱點發生切換,小市值品種在更新年內高點后出現調整,而大市值品種在自貿區概念的帶領下處於領漲狀態。
經濟繼續回升
從流動性方面來看,繼上周二央行逆回購放量之后,上周四央行再度展開14天期逆回購480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資金的渴求。數據顯示,上周公開市場上逆回購到期800億元。而上周二央行放量7天期650億元逆回購,以及上周四的480億元,實現凈投放330億元。國慶長假后由於資金回籠,加上10月份為財政存款上繳月的因素,市場對資金面壓力原本頗為擔憂,而央行的動作則似乎有意消除市場顧慮。
從經濟數據來看,國慶假期間,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份PMI為51.1%,較上月上升了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經濟繼續呈現回升態勢,預計未來披露的經濟數據仍較積極,將對市場形成較好的支撐。
四因素影響本周走勢
總之,市場普遍預計,10月份大盤進入微妙平衡、上下兩難的階段。本周有四方面因素將影響后市走勢。
首先,本周將迎來經濟數據的密集披露。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9月份CPI和PPI,同日國家能源局將公布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9月份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主要經濟數據,以及第三季度GDP。分析人士表示,以此前公布的9月份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回升的情況預判,本周基本面將持續向市場釋放利好效應。
其次,三季報披露拉開帷幕。10月底前上市公司將披露完三季報,業績將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高估值的中小市值題材股將面臨三季報業績的考驗。
第三,美國債務僵局出現轉機。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領袖提出延長債務期限6周、不附帶任何政策條件的計劃,短期內將緩解全球投資者的悲觀情緒。
第四,上證指數繼續上漲將面臨120周周均線2290點的壓力,而在今年的反彈中,該壓力線一直制約著市場的反彈高度,所以,后市能否有效突破該線將成為本周市場關注的焦點。
投資規則方面,分析人士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與改革相關的政策導向類股,如金融改革、養老概念股,以及受益於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鐵路軌道交通產業鏈相關板塊等;二是每年四季度必熱炒的重組、高送轉概念股。[NT:PAGE=$]
創業板牛市將帶動市場繼續活躍
上周,周線大陽奠定了10月開門紅的堅實基礎。
回顧上周的市場表現,除了周四因國際板傳聞大盤遇阻外,其余交易日均以紅盤報收,自貿區概念、土改、民營銀行、重組、互聯網金融等概念悉數登場,此起彼伏的情形更加表明市場強勢特征未改,略有改變的可能只是市場搖擺不定心理變得更加明顯,也正是這種心理,加上A股內外環境的合力作用,才使得結構性行情有望向縱深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上周盡管美股波動較大,但A股卻穩坐釣魚臺,甚至在周五創下上周新高,表明市場做多氛圍良好,這為結構性行情的深化提供較好保障。
從指數情況看,最值得關注的是創業板指數已於上周盤中向上突破1400點,再次更新該指數的歷史高位。技術形態上,已掃除2010年形成階段性高點1239點所造成的壓制,在前進道路上可以說是一馬平川。
當然市場仍然沒有停止爭論,這是極其正常的,也恰是該指數得以繼續前行的基礎,因為一旦市場出現一邊倒的情形,結果可能就大不一樣。其實創業板走牛一點都不奇怪,起初的“調結構、促轉型”基調已為創業板走強起到決定性作用。因為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創業板公司才是最有活力創新能力最強的公司,有點類似“鯰魚效應”故事中鯰魚,政策的傾斜無疑為該板塊的蓬勃發展提供了絕佳溫床,市場資金當然不會錯過炒作該板塊的大好機會。
當然,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也不可忽視,使得市場冒出了不少跟網絡相關的“噱頭”,而創業板中不少公司正是“觸網”的,社會生活每次重大變革,無疑都會撥動市場神經,加上其他領域改革所帶來的政策紅利,它們相互配合,一唱一和,創業板迭創新高就在情理之中了。市場的賺錢效應有效激活了市場人氣,側面印證了經濟改革紅利在不斷發酵,這種情形有可能向主板和中小板擴散,使得A股行情將繼續呈現此起彼伏、高潮迭起的格局。
支援上述判斷的,還有A股面臨著不斷轉好的市場環境因素。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達51.1%,創3個月新高,非制造業PMI達55.4%,創出今年4月以來新高,同樣值得高興的是,9月投資者信心指數創7個月新高。上述數據進一步表明市場穩步上行的基礎已較牢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上周已向市場累計凈投放資金330億元,扭轉了國慶假期前一周的回籠態勢,從改革需要不斷從資金面給予支援來看,資金相對寬鬆的趨勢有望延續,這將大大有利市場的繼續上行。此外,政策面也將繼續發力。據有關權威訊息,三中全會將助推資本市場頂層設計,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轉型升級,保護投資者利益,這對資本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從這一訊息可以看出,國家政策對實體到虛擬經濟的改革在穩步進行,而根據實體經濟在股市表現來看,都是偏正面的。
外圍環境方面,盡管有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困擾,不過從各方面分析以及最新訊息看,這一問題的解決只是時間問題。最基本的邏輯是,美國目前仍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政治上為維護他們的核心利益,不大可能在這一問題上出大亂子,美股近日強勁反彈和亞太股市大漲印證了上述判斷。歐洲方面,經濟情況也在不斷好轉,我們從兩個側面可以看出。其一是根據近期有關統計數據看,全球主要的投資基金紛紛看好歐洲市場,不斷加碼投資資金;其二是歐債危機中表現最差勁的西班牙,該國股市已於近期創下兩年來新高。上述情況表明,歐洲的強勁復甦,將會給A股帶來更加穩定的做多氛圍。
建議投資者牢牢把握好改革這條主線,此時甚至不宜用估值指標來判斷標的,因為改革將徹底改變估值體系,舊的估值體系將失靈。創業板充當改革轉型主力軍后,有望將接力棒逐步轉交給其它板塊。接棒的順序有可能是市值先小后大、資產先輕后重的公司,因為從基本邏輯看,船小才好調頭,因此投資者不妨重點關注那些最有可能轉型成功或正在轉型的上市公司。[NT:PAGE=$]
創新高動力減弱 投資者謹慎追高
國慶節后的第一周,A股市場大幅上漲,上證指數上漲2.46%,重新站上2200點,收在全周的最高點。
創業板指數前兩個交易日凌厲上漲,突破了1400點;然而周四在創出新高的情況下重跌,全周僅微幅收漲0.88%。成交方面,市場活躍度逐漸提升,上海市場日均成交金額在1300億元左右。
訊息面上,9月份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1%,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連續12個月位於50%的臨界點以上並再創年內新高。不過PMI環比改善幅度弱於歷史平均水平,此外匯豐PMI終值較初值大幅下滑,顯示經濟復甦的力度減弱。不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周也表示,前三季度GDP維持在7.5%以上的較高增速,宏觀經濟滑出下限的概率也很低。
趨勢上,市場的趨勢線和多空線保持上行趨勢,上證指數處於主力波段的中線附近運行,主力波段指標的賣出信號尚未結束。
主力資金指標(ZLZJ)在上周轉為了凈流入格局,但是幅度一致較弱。市場寬度的短期指標(KDS)和長期指標(KDL)在高位小幅回落后,出現了小幅回升,短期指標重回紅色區域內。市場廣度的短期指標(GDS)從高位回落至中位水平后大幅回升;長期指標(GDL)離開紅色區域后逐步下移。主力進出指標於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發出買入信號,動向線(DXX)與成本線(CBX)之間的開口幅度不大。倉位線指標處於連續三次賣出信號階段,周五的持倉比例有小幅提升。
從大盤指標來看,主力資金近期的流向頻繁變動,但是不論是凈流入或凈流出,其幅度都不大;主力進出指標的買入、賣出信號變化也較為頻繁,而信號都不強。基於上述指標,市場目前維持震盪的概率較大;由於買入和賣出信號都不強烈,反彈或下跌空間都有限。而從個股指標來看,市場廣度和市場寬度指標都處於高位;雖然市場廣度的短期指標有大幅回升,倉位線的持倉比例沒有下降,但是市場廣度長期指標持續回落並未進入綠色區域,個股的創新高力度減弱,建議控制倉位,謹慎追高。
根據行業力道排名行業來看,計算機相關設備、鐵路運輸、風電的5天力道較強,鐵路運輸、風電、計算機相關設備的10天力道較強,風電、港口水運、鐵路運輸、計算機相關設備的30天力道較強。綜合5、10、30天力道來看,鐵路運輸、風電、計算機相關設備的行業力道趨勢保持強勢,可繼續關注。
本周23家公司46.43億股解禁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安排,本周滬深兩市共有23家公司的解禁股上市流通(中航動控(行情,問診)有兩次不同時間的限售股解禁),解禁股數共計46.43億股。
其中,滬市31億股,深市15.43億股。以10月11日收盤價為標準計算的市值為277.12億元,其中,滬市8家公司為130.98億元;深市15家公司為146.14億元。本周兩市解禁股數量比前一周10家公司的22.56億股,增加了23.87億股,為其2倍多。本周解禁市值比前一周的200.01億元,增加了77.11億元,增加幅度為38.55%,目前計算為年內第六高水平。
深市15家公司中,南洋科技(行情,問診)、希努爾(行情,問診)、嘉麟杰(行情,問診)、大金重工(行情,問診)、華聲股份(行情,問診)、易世達(行情,問診)、銳奇股份(行情,問診)、銀河磁體(行情,問診)、錦富新材(行情,問診)、新國都(行情,問診)、聯建光電(行情,問診)共11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中航動控、南洋股份(行情,問診)共2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定向增發限售股份;華僑城A(行情,問診)、騰邦國際(行情,問診)共2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股權激勵一般股份;中航動控的解禁股份是股改限售股份。其中,中航動控的限售股將分別於10月14日和15日解禁,合計解禁數量為7.59億股,是深市周內解禁股數最多的公司,按照10月11日的收盤價10.99元計算的解禁市值為83.44億元,是本周深市解禁市值最多的公司,占到了本周深市解禁總額的57.10%,解禁壓力集中度一般,也是解禁股數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公司,高達413.53%。解禁市值排第二、三名的公司分別為大金重工和嘉麟杰,解禁市值分別為10.48億元、9.98億元。
深市解禁公司中,易世達、銳奇股份、銀河磁體、騰邦國際、華僑城A、華聲股份涉及“小非”解禁,需謹慎看待。此次解禁后,深市將有希努爾、大金重工、銳奇股份共3家公司成為新增的全流通公司。
滬市8家公司中,隆基股份(行情,問診)、興業證券(行情,問診)、中國水電(行情,問診)共3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中昌海運(行情,問診)、南鋼股份(行情,問診)、中航電子(行情,問診)、棱光實業(行情,問診)共4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定向增發限售股份;合肥三洋(行情,問診)的解禁股份是股改限售股份。其中,南鋼股份在10月15日將有21.91億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是滬市周內解禁股數最多的公司,按照10月11日的收盤價2.01元計算,解禁市值為44.04億元,為滬市解禁市值最大的公司,占到本周滬市解禁市值的33.62%,解禁壓力不集中。合肥三洋是解禁股數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公司,比例高達170.87%。解禁市值排第二、三名的公司分別為合肥三洋和興業證券,解禁市值分別為33.34億元和31.01億元。
滬市解禁公司中,隆基股份、中航電子、中國水電涉及“小非”解禁,需謹慎看待。此次解禁后,滬市將有南鋼股份、棱光實業、合肥三洋成為新增的全流通公司。
統計數據顯示,本周解禁的23家公司中,10月15日共有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計解禁市值為137.05億元,占到全周解禁市值的49.45%,集中度一般。[NT:PAGE=$]
私募把脈四季度股市 普遍持樂觀心態
經過近兩周調整后,上周,上證指數重拾上攻態勢,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私募普遍表達了對四季度行情的樂觀,政策紅利能否進一步發酵,估值修復行情是否上演,創業板行情將如何演繹成為關注點所在。
冠基投資投資總監胡祖榮認為四季度股市會整體向好。他認為管理層已經明確經濟增速將適度放緩,產業結構將延續調整,目前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庫存已有所消耗,經濟仍處於緩慢回升過程中。同時,上海自貿區的改革代表一種經濟改革的態度,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未來會進一步推動經濟改革,包括物流的開放、金融的開放、政府職能的轉變等等,都會對四季度的股市形成支撐。
胡祖榮認為,目前創業板整體估值偏高,四季度投資重點將圍繞低估值板塊和上海自貿區相關領域,例如自貿區作為全國對外開放的視窗,特別是未來人民幣也有望實現自由化兌換,因此自貿區概念相關的一些銀行股都會有較大增長空間。“短期應回避傳統企業和高估值領域,緊緊把握受益改革紅利的金融股。”
對於經濟基本面,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則表示,管理層關於不片面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的表態已經很清晰,顯示出高層對經濟把握程度較大,從已披露的經濟數據來看目前經濟恢復狀態良好,四季度不會出現經濟大幅下行情況,因此對經濟和四季度股市保持樂觀。
“今年股市主要是結構性機會,因此結構性機會之后也面臨結構性風險,例如自貿區概念下一些股票持續上漲,然而一旦落空則面臨深度回調。”吳偉志指出,今年以來投資主要集中在醫藥、消費領域,目前持倉會轉向低估值領域,看好非周期性行業中的商業和零售類公司的估值修復機會,這類股票當下估值相對便宜,並且目前對過去行業悲觀預期有一定程度上的修正。
胡祖榮稱,中長期來看,傳統行業中例如交通運輸、醫藥、白酒等行業也值得關注。醫藥消費的需求是穩定上升的,經過調整后的部分白酒個股也值得深入關注。一些互聯網金融概念下的企業仍然面臨市場化競爭,盈利不確定性較大,因此需要深入挖掘。
今年漲幅巨大的傳媒股上周進行一波回調,上海某私募機構總監認為,太熱的板塊介入的時候應該小心,面臨高估值時無論從成長股角度還是從價值投資角度都應回避。傳媒股行業本身成長性較好,但從安全邊際來考慮整體估值較高,雖然龍頭公司具有成長性,但一些非龍頭公司上百倍估值顯然無法支撐股價,因此過熱的行業會適度降溫,未來或會用一年時間進行消化。
96份三季報本周亮相 關注11只業績翻番股
特銳德(行情,問診)10月9日搶發三季報,宣告今年的三季報披露大幕已正式開啟。數據顯示,本周將有96家上市公司擬披露三季報,其中有47家公司此前已發布三季報預告。分析人士表示,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三季報業績增幅較大的公司。
具體來看,本周擬披露三季報並且已發布三季報預告的47家公司中,有13家預增,6家預減,1家續盈,2家續虧,3家首虧,6家扭虧,13家略增,3家略減。
值得注意的是,有11家上市公司預告凈利潤最大增幅或超100%:嘉應制藥(行情,問診)(1084.13%)、友利控股(行情,問診)(915.43%)、盛屯礦業(行情,問診)(620.83%)、勝利股份(行情,問診)(575.19%)、寶新能源(行情,問診)(250%)、國際實業(行情,問診)(222%)、天原集團(行情,問診)(143.81%)、佳訊飛鴻(行情,問診)(120%)、江泉實業(行情,問診)(109.61%)、通威股份(行情,問診)(100%)、華新水泥(行情,問診)(100%)。
嘉應制藥預計2013年1月份至9月份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100萬元至1200萬元,同比增長985.45%至1084.13%。公司2013年1月份至6月份的營業收入為6139.94萬元,系雙料喉風散等產品銷售收入增長所致,公司上半年醫藥行業毛利率為49.75%,其中散劑毛利率達到79.72%。未來公司將憑借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大對二、三級經銷商、終端客戶和農村、社區市場的開拓。
友利控股近期發布公告稱,預計2013年1月份至9月份的盈利約32000萬元至380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上年同期虧損4660.11萬元。其中,預計7月份至9月份盈利約5295.84萬元至11295.84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312.32萬元。
盛屯礦業近期發布公告稱預計2013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00萬元左右。本期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1.公司新並購興安埃瑪礦業有限公司給公司帶來業績貢獻。2. 公司原有礦山產量的增長帶來業績增長。
與此同時,從資金流向來看,上周共有13只預喜股實現區間資金凈流入,合計1.67億元。分別為:國際實業(5872.34萬元)、通威股份(3421.16萬元)、寶新能源(2333.13萬元)、友利控股(1143.93萬元)、順絡電子(行情,問診)(814.80萬元)、勝利股份(744.05萬元)、廣田股份(行情,問診)(685.63萬元)、輝豐股份(行情,問診)(641.57萬元)、惠泉啤酒(行情,問診)(348.21萬元)、盛屯礦業(302.16萬元)、嘉應制藥(261.29萬元)、華聲股份(147.12萬元)、精鍛科技(行情,問診)(28.15萬元)。[NT:PAGE=$]
15家公司修正業績預期 8只機構“寵兒”股中招
如今用“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句話來形容上市公司的業績變臉是再恰當不過了。10月份以來,有不少前期發過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相對部分上調業績預報的上市公司而言,三季報修正預告中做出業績向下修正的上市公司更需要警惕。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共有15家公司修正了此前的業績預期,其中,有7家公司業績變臉,包括2家公司三季報業績預告情況由預告走差轉為預告趨好,而另外5家公司則是由趨好轉差,甚至由預盈轉預虧。除上述7家業績修正變臉的公司外,還有8家公司對三季報業績預告進行了“小改”,其中有4家公司的業績預告情況變得更好,而有4司業績預告情況變得更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報業績預告向下修正的公司中,有8家公司股票被機構(QFII、基金、券商、險資、社保基金)二季度重倉持有,其中,機構二季度持有股票數量超過2000萬股的公司包括,勤上光電(行情,問診)(8018.97萬股)、永新股份(6416.06萬股)、同洲電子(行情,問診)(2174.60萬股),此外,機構二季度持有禾欣股份(行情,問診)(776.86萬股)、海欣食品(行情,問診)(506.95萬股)、利君股份(行情,問診)(131.65萬股)等公司股票數量也超過100萬股,其余2家被機構持有股票且三季報業績預告向下修正的公司為裕興股份(行情,問診)(54.00萬股)、海立美達(行情,問診)(1.77萬股)。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10月份各家公司三季報的陸續出爐,市場將越來越關注“業績”。創業板公司特銳德10月9日晚間率先“搶”發三季報,正式拉開三季報披露大幕,而凈利潤增長53.36%的亮麗成績單促使次日該公司股價漲停,與之相對的,存在業績隱憂的個股后市或遭遇“跳水”。
從三季報業績預告向下修正的公司二級市場表現來看,10月份以來,累計漲幅超過2%的個股有6只,分別為同洲電子(7.67%)、裕興股份(6.25%)、海立美達(4.17%)、*ST西儀(行情,問診)(3.23%)、禾欣股份(2.09%)、勤上光電(2.04%),區間累計漲幅最高的同洲電子也不過僅為7.67%,同期A股市場上,累計漲幅超過7.67%的個股達到390只,累計漲幅超過40%的個股就有4只。
再從資金面來看,10月份以來,共有7只三季報業績預告向下修正的公司股票呈現資金凈流出態勢,同洲電子、勤上光電和永新股份等個股期間累計資金凈流出均超1000萬元,其中,同洲電子期間累計資金凈流出達到15974.36萬元,勤上光電、永新股份等個股期間累計資金凈流出則分別達到1325.04萬元和1136.06萬元,而與此同時,A股市場上累計資金凈流入的個股則高達935只。
分析人士表示,所謂的三季報行情,是指此業績好壞往往成為影響個股短期走勢的關鍵。
隨著三季報行情的逐步展開,投資者如何避免踩中“地雷”?對此,業內人士普遍建議,投資者應回避:中報虧損且三季報預虧的個股;業績突然變臉或大幅向下修正的個股;業績預增但不及預期的個股。另外,對於尚未公布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個股,更要注意“踩雷”風險,遠離前景堪憂的“雷區”。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