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預計兩年內不會出現任何商品大牛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九月底美聯儲的鬧劇結束了,即將卸任的伯南克棋高一著,將縮減QE的大部分影響留給了下一任聯儲主席承擔。而當晚美聯儲宣布維持現行QE規模的時候被壓抑許久的商品價格有所釋放——黃金上漲4.07%、白銀錄得4.93%漲幅、美原油上漲2.62%、美指下挫1.17%。但過了不到一天,市場意識到,目前即便維持現行QE規模也對於各種商品的走勢扭轉毫無作用。

  因為據2012年9月13日伯南克宣布QE3至今年9月13日,黃金下挫23.42%,白銀暴跌33.24%,銅價下跌13.90%,僅油價上漲12.07%,反而是本應下挫的美指在這一年中錄得2.14%的漲幅,要知道同期歐元兌美元還上漲了3.07%。


  且不論QE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否還存在效果,但是QE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對於商品價格的影響早已不如以往,影響市場價格之焦點早已從流動性上轉移,因此即便目前美聯儲維持每月850億美元的貨幣政策不變,對於多頭來說都沒有任何作用。而對於未來1-3年的商品市場來說很可能將陷入種種桎梏之中,繼而導致各種商品價格在一個較大的范圍內進行整理。具體原因如下:

  供應過剩難以改變

  9月14日,中證期貨副總經理景川在杭州舉辦的中證有色財富俱樂部全國巡回活動中表示,有色金屬的過剩格局難以改變,價格弱勢難以改變,同時由於過剩之原因各種金屬的金融屬性也被迫擠出市場同樣利空。

  對於過去幾年全球為了刺激經濟而超發的貨幣以及為了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定效果的各種大型投資來說(包括美國),當時觸發了礦業投資高峰也將於今年下半年大面積投入生產,很可能將令各類有色金屬在年底或明年年初的供應呈現集中性增長。

  以銅為例,不單單是前期礦業投資投產的影響,在前期的Grasberg銅礦隧道坍塌、Bingham Canyon銅礦山體滑坡、Oyu Tolgoi銅礦發貨延遲、Escondida銅礦工人罷工等一系列的供應干擾事件逐步平息之后,銅礦山的產出開始步入平穩增長的軌道。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精煉銅產量為560515噸,較7月增長4.86%;1-8月精煉銅產量為4325471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2.26%。

  銅市漫長的去庫存化還遙遙無期,近來金九銀十可能在局部為銅價提供一定的動能,但隨著冬天的臨近,去庫存又將面臨諸多挑戰,因此短期內銅價或許還有一定的希望,但是在長期中銅市只能期待一輪輪來無影去無蹤的庫存消耗,然后再因為產能的極度過剩重新回到弱勢頻道之中。

  因此對於整個商品市場來說,供應的新一輪穩步增長也才剛剛開始,而旺季過后需求同樣不甚樂觀。

  全球經濟放緩,需求只會階段性出現

  首先一點,作為前幾年大宗商品需求主力的中國開始有意放緩經濟,而目前商品價格的反彈也只能說恰好遭遇金九銀十之旺季,十月份過后北半球開始入冬,各種工程的開工率將有所下降,屆時銅需求也將遭遇寒流。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球經濟目前仍然在放緩。

  幾乎已經被放棄的歐元區在經過2010年1季度至2011年4季度之后的短暫復甦后,目前一直陷於萎縮之中。短短幾年內歐洲想要恢復元氣可能性不大。

  中國目前將年GDP增長率又過去不變的8%調整為7.5%,已經顯示了中國決策層的決心,簡單來說,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高達”7.5%,這也是歐美想都不敢想的增長率,但反之,這也表明了中國的需求將不會再像過去幾年那樣瘋狂上漲。

  美國似乎是目前全球經濟疲軟之中唯一的獨苗,但起復甦勢頭卻有很不穩固,失業率的下降過程過於緩慢,而目前美國失業率的下降功勞多半需歸功於部分勞動力人口選擇直接退出勞動力市場從而降低勞動力人口總數所致。

  而美國的GDP雖然連續數季度錄得漲幅,但實際不容樂觀,多數的美國GDP報告中顯示其進出口乏善可陳,這直接表明美國之外的經濟面臨挫折,同時大多數時候政府支出為美國GDP做出的貢獻高於其他組成部分。因此美國的經濟復甦同樣不容樂觀,或者說是不太令人滿意,這也是本月美聯儲按兵不動的真實原因之一。

  最後,我們還要明白一點:目前全球經濟多數仍然處於超低利率環境之下,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風險,特別是中國的去杠桿化不力,長年累月的杠桿累積對未來的貨幣政策來說是非常嚴峻的考驗,而且超低利率就目前來看其效果已經一年不如一年,而未來勢必會開啟收縮周期,屆時產能過剩的壓力會有所減緩,但對需求的打擊可能會大得多。

  珍妮特·耶倫——溫和的干預?

  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任期即將結束,隨著第一大熱門薩默斯的退出,現任美聯儲副主席耶倫接任伯南克的可能性已經大幅攀升,坊間傳言耶倫被奧巴馬提名的可能性已經高達88%。

  就之前的表現來說,耶倫是100%的鴿派人物,本月的美聯儲議會結果想必與其關係不可謂不大。這也讓耶倫就任后直接“蕭規曹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目前甚至已經有媒體高喊“親愛的總統先生,提名耶倫刻不容緩!”

  同時耶倫的基本立場為以下兩點:一,溫和通脹有利於經濟,二,政策干預才能更好的幫助經濟。早在1996年格林斯潘當政期間耶倫就曾進言表明溫和的通脹(2%)對經濟才會有更大的好處,而當時格林斯潘還致力於將美國的通脹壓制在0左右。

  目前美國CPI長期徘徊於0.5%之下,於耶倫之預期尚有一定距離,因此如果耶倫當選美聯儲主席后,繼續維持QE或是在某種程度上維持幾乎是可以明確之事,同時按照她的經理理論來說,很可能在QE之外推出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政策。

  無論什么政策,其影響現在還未可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雖然耶倫在維持寬鬆,容忍通脹的立場上十分堅決,但其行事及言論都及其溫和。可以預見的是,耶倫絕不會如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那樣大刀闊斧般行駛經濟特權。

  未來即便美國經濟轉好跡象更加明顯,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基底越來越牢靠,QE必須退出的情況下,都會在耶倫的掌管下緩慢退出,這對於商品價格乃至新興市場來說都不是壞事。但反過來說,也不會有什么特別好的好事。

  總而言之,如果耶倫當選,未來美聯儲的政策和行事手法將變得更可預料以及溫和,對於市場的影響可能也將有所降低。對於商品價格的正向影響可能也將大打折扣。加上供需上難以改變的現狀,筆者預計商品市場的大牛市兩年內將難見蹤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