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默克爾打歐元牌 三度拜相 德大選為為歐洲未來定調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默克爾到柏林投票站投票。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路透社

德國周日(22日)舉行國會大選,總理默克爾領導的中間偏右聯盟黨取得大勝,默克爾第三度主掌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她可能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組成左右大聯合政府。默克爾在選前最後的競選講話大打「歐元牌」,指維持歐元區穩定符合歐洲和德國的核心利益。報導指,德國大選的結果將為歐洲未來發展奠定基調。


《星島日報》報導,全國各地的投票站在當地時間早上8時開始,接受選民投票。下午1時30分,默克爾在柏林洪堡大學投票站出現,身著西裝上衣和黑色長褲,與丈夫紹爾共同走進投票站投票。默克爾的最大競爭對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當天上午也在其居住的波恩市投票,他隨後返回位於柏林的社民黨總部等待選舉結果。

票站調查結果顯示,默克爾的聯盟黨至少獲得42%選票,社民黨約獲26%選票。但聯盟黨的盟友自民黨得票率低於5%(4.7%),未能進入國會門檻,聯盟黨可能被迫與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德國全國共有34個黨派、4000餘名候選人參與今次選舉,5個主要政黨是聯盟黨(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自民黨、社民黨、綠黨和左翼黨。全國約有6200萬選民,共分299個選區。初步跡象顯示選民投票踴躍。截至當地時間下午2時,即票站關閉前4小時,有41.4%的選民投票,高於2009年同段時間的36.1%。2009年的投票率是70.8%。

一名中年婦女認為,這次選舉對德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她認為大選最後的結果應該是中間偏右的聯盟黨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重新上台執政。

德國過去50多年來沒有一個政黨能在大選中贏得過半數議席,聯盟黨的支持率不足以單獨執政,需要與其他政黨聯合組閣執政。默克爾可能被逼與社民黨組成跨左右兩派的大聯合政府。她在2005年首度出任總理時,就是由這兩個傳統對立的黨派合組政府執政。默克爾在最後的競選活動中盡力爭取更多選民支持,強調執政期間德國在就業方面取得的成績。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默克爾在選前最後的競選講話大打「歐元牌」,指維持歐元區穩定符合歐洲和德國的核心利益。默克爾連任,也有利英國首相卡梅倫,因英國可能於2017年舉行脫歐公投,卡梅倫需要默克爾的政治支持,好讓英國繼續留在歐盟。報導指,德國大選的結果將為歐洲未來發展奠定基調。

默克爾在拉票演說中表示,歐債危機未完,歐盟對債務國的拯救措施須堅持下去,債務國則應繼續改革。不過為安撫選民,她再三強調,不同意推行歐盟共同債券,救助計劃也不會為德國帶來更多債務。

德國左右政黨支持率難分高下,默克爾將被迫與SPD合組大聯盟,屆時財長等重要職位或落入SPD手上,政府緊縮政策和英國留在歐盟之路存在變數。《星期日電訊報》分析,若AfD躋身國會,將反映德國人抗拒救助歐元區的聲音,默克爾可能轉順應民意。

今次大選競選海報隨處可見,但被外界批評無實質內容,攻擊性議題欠奉。上海同濟大學政治專家鄭春榮指,SPD和CDU只宣傳候選人個人魅力,而非政見。選民亦批評普遍候選人政綱不切實際,未能觸及德國輸出武器及應否軍事介入敘利亞等議題,不期望大選會帶來大改變。有SPD支持者要求新一屆政府多顧及歐洲鄰國的情況,指若德國出口崩潰,恐觸發經濟危機。

德國大選結果將影響歐洲走向,跨國公民團體「歐洲選擇」(European Alternatives)聯合其他團體,在網上發起「我在德國投票」。旅居布魯塞爾的意大利記者帕西諾指,該活動凸顯各國權力不均衡的現況,核心國家根據一己利益決定歐盟政策,邊緣國家卻承受後果。他續稱,多數重要決策在歐盟領導人峰會中決定,而非透過各國公民選出的歐洲議會,變相令民眾無法參與決策,民主程序遭邊緣化。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