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汽車未來式

鉅亨網陳律安


駕車遨遊,人生快事
駕車遨遊,人生快事

當共同消費成為社會顯學時,許多年輕的德國人開始將擁有汽車視為不方便且過時的。汽車業為此將迎來劇變。


想像一個從後街巷弄開始的羅馬假期,沐浴著晨光出發,松樺林立,翻越山巔,直至那一片蔚藍。這是每個人曾有的夢,擁有一輛車讓你能說走就走,也是自由的象徵。

車是人們的行動堡壘,帶領你探索未知的旅程。甚至車本身就是熱情的所在,當轉速直達紅線時,紅塵俗世間的紛擾也隨著狂暴的排氣聲浪煙消雲散。

《明鏡週刊》報導 ,Matthias Lorenz-Meyer 才剛從羅馬跑到愛丁堡,卻只花了兩桶油,且車也不是他的,而是屬於福特,他在這趟旅程中,得以用相當漂亮的價格完成。

他兩年前自己的雷諾小車 Twingo 賣掉。「對我來說,他是個負累。」

他是一位廣告麻豆及網路創業者,不過並不是那種棄學者或是狂熱份子。德國年紀不到40歲的人很多人都像他一樣對汽車業憂心忡忡,因為很多人都跟他一樣,對於有沒有汽車根本不在乎。

■德國人的背叛

對於以汽車業享譽全球,也以汽車業做為經濟命脈,且血管當中流的是汽油的德國人來說,這簡直與背叛一樣嚴重。

46% 柏林居民沒有車也過得下去,在紐約,比例更高達 56%。市中心的居民雖然有車,卻也不常使用;舉慕尼黑為例,每天汽車使用分鐘僅 45分 鐘,其他時間等於閒置在那,但是該繳的稅及規費卻也是一個子兒都不能少。

因此,越來越多都市人將有車視為一種累贅。年輕人對於擁有車輛興趣缺缺,可以說這塊市場正在急遽萎縮。與此同時,買新車的平均年齡從 46 歲升到 52 歲。

年輕人則對於其他的事情更感興趣,比方說滑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傳統價值中,汽車被視為必須,也是獨立與成熟的象徵。不過隨著時代演變,現在人們靠著無遠弗屆的網路就能夠完成許多事,汽車的重要性每況愈下。

專家表示,手機讓你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無怪年輕人將汽車視為沉重的負擔。

[NT:PAGE=$] ■車業換新思維

但車業可不會就此束手就擒而忘掉年輕人這塊市場,他們利用汽車分享,希望能夠重燃人們對於汽車的興趣。

賓士透過旗下的 car2go,在慕尼黑、漢堡、科隆提供 Smart 小車。BMW則靠 Drive Now 提供有型有款的 Mini Cooper、1 系列以及 X1 休旅車。

雪鐵龍則在多個城市提供 C-Zero。鐵路業也在多個據點提供飛雅特 500或是福斯的 Golf。

這些系統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採取分鐘計費的方式,每分鐘 29 -31歐分不等,也能夠過智慧型手機找尋最近的車輛在那。人們可以在多家公司都註冊,付完註冊費後會收到一個電子晶片。

車開完後,就是下車閃人這麼簡單,然後帳單會透過電子郵件送達,一切就是這麼的輕鬆簡單。這樣的便民措施,也收到了立即成效,用戶呈現飛躍性成長:2011 年底,德國擁有 26 萬用戶,現在已經來到 45 萬。

機構調查顯示,德國車輛數到 2050 年時將腰斬,「城市全然綠化,對於行人及腳踏車相當友善,然後在重要的轉運點上都有汽車共享的停車場。」美國也有相關報導指出,以後一輛共享汽車將能夠取代8輛私家車。

汽車分享已經成為社會潮流的一部分,這也要靠智慧型手機帶來的行動便利才能成事,也反映出新的生活方式及職業的彈性。拿 Lorenz-Meyer 來說,智慧型手機就是他的重心

Lorenz-Meyer 也開車,但方式與大家不同。駕車是由拿出手機查詢車輛位置開始,結果他鎖定到一台雪鐵龍電量達86% 的電動車,在這城市優雅翱翔。

「如果我只是從地下室開輛保時捷出來,那會顯得相當無趣」他說。拋開了私家車的負擔,他的生活變得多元,也碰到了許多不同的人事物,原本的界線已經解放。

■全新價值觀

在相同的概念下,美國也有人在不同的產業起家致富,比方說買下一間大屋,裡面放滿床及睡袋,提供旅人住宿,網路讓分享變得可能。從一開始的音樂、影音、心情,現在連日常生活的物品也納入其中。

或許人們現在分享的,其實是信任。當人們出借家中房間給陌生人,或是出借交通工具以換取獲利時,其實也意味著他們深信「事情不會出差錯」,就算真的出差錯,也是由保險承擔。

看看你手邊的物品,你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放眼未來,網路讓擁有的定義起了180度的轉變。

拋開束縛,天空地闊,專屬於這世代的浪漫。(文:陳律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