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白宮:普京賭上個人信譽 能否信守承諾 全球等著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13 12:23


繼提出讓敘利亞政府交出化武的方案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投書美國《紐約時報》,直接向美國民眾闡述俄方反對以軍事行動解決敘利亞危機的立場。他警告,美國若繞過聯合國向敘利亞動武,既會破壞國際互信,還會引燃新一波恐怖行動。對於普京這一極罕見做法,白宮回應稱普京把個人信譽押在由國際監管摧毀敘利亞化武之上,全球將「注視俄羅斯能否信守承諾」。聯合國昨(12)日表示,已收到敘國政府申請加入禁止化武公約的文件。

香港《明報》報導,《紐約時報》評論版(Op-Ed)周三(11日)發表普京的文章。普京開篇即稱希望藉此與美國民眾和政治領袖「直接對話」。他重點陳述維護國際法與國際秩序的重要性,宣稱若能避免對敘動武,將有助增加美俄等國在國際事務的互信,並為彼此在其他重大事務上打開合作大門。


普京承認敘利亞發生過毒氣襲擊,但重申俄方相信發動襲擊的是敘利亞反對派。他聲言若美國一意孤行對敘動武,將助長反對派中的極端勢力,令武裝衝突蔓延至敘利亞境外,加劇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動盪,甚至令整個國際秩序失衡。他警告,這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普京批評美國把介入其他國家內部衝突視作家常便飯,並反駁美國總統歐巴馬周二(10日)電視講話中提出的「美國與眾不同」說法。他說,無論出於何種動機,鼓勵民眾相信自己與眾不同都是「極危險」的做法。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指出,普京這一舉動很罕見。他在1999年擔任俄國總理時,也曾投書《紐時》,當時主要談論俄國高加索地區的恐怖主義活動。隨著俄方加強介入敘利亞化武問題,美國亦試圖把輿論焦點轉向普京。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一名白宮高級官員稱﹕「普京如今全身投入銷毀敘利亞化武一事上,他如今擁有主導權,必須有所交代。」

普京的文章發表之際,美俄兩國正尋求以外交渠道解決敘利亞化武問題。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周三率領多名高官與軍火專家,飛赴日內瓦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商討制定監管敘利亞政府交出化武的方案。會議預計持續2至3天。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昨接受俄羅斯電視台訪問,表示敘利亞將把化武交出讓國際監督,但前提是美國停止作出威嚇。他強調敘方是因為俄羅斯才決定交出化武,並非因美國威脅對其作軍事打擊才就範。他說,敘利亞將在加入禁止化武國際公約1個月後開始向外提交其化武庫資料。

美俄與中國、英國和法國駐聯合國安理會的外交官,周三開會商討制訂針對敘利亞化武問題的決議案,但未能取得共識。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對外交斡旋的成效提出質疑,有議員表示,若外交手段無法解決危機,參議院最快將在下周表決對敘動武議案。

聯合國調查敘利亞化武襲擊報告最快下周一(16日)出爐,路透社引述西方外交官員稱,雖然報告不會明確點出哪一方發動襲擊,但報告羅列的事實將強烈指向巴沙爾政府發動襲擊。

美國堅稱8月21日的化武襲擊是政府軍策動的,但敘利亞及俄羅斯一直否認。聯合的調查報告將成為美俄談判的根據,備受注視。路透社引述兩名西方外交官說,他們堅信聯合國調查員塞爾史托姆(Ake Sellstrom)的報告將證實美方觀點,即上月大馬士革近郊的攻擊,確實動用了沙林毒氣。(接下頁)

[NT:PAGE=$]

儘管報告不會直接指控誰動用化武,但《外交政策》引述熟悉該調查的外交官稱,聯合國調查員在現場取得大量生化和環境樣本,包括彈殼、火藥、泥土、血液和尿液等,從而分析出化武載具的飛行軌跡、使用的武器類型和化武質素,而這些事實將間接指向巴沙爾政府。有西方外交官估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屆時會根據報告作出決定,表明他是否認為敘國政府軍發動襲擊。

不過《華盛頓時報》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稱,由於至今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巴沙爾下令發動襲擊,因此歐巴馬政府近日已稍改口風,將矛頭指向巴沙爾政權,而非巴沙爾本人。

曾參與銷毀伊拉克化武的化武專家羅斯本切(Dieter Rothbacher)稱,聯合國調查員不宜指控誰發動襲擊,「調查員永不應作出判斷」,取得報告者才應利用報告內的事實作出演繹。

《明報》分析指出,由斯諾登事件至敘利亞問題,俄羅斯總統普京跟美國總統歐巴馬周旋時均顯得棋高一著,然而即使敘利亞最終如其所主張那樣讓國際社會監督與銷毀化武,當中仍有不少細節難以處理,這意味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仍存變數,普京能否笑到最後,仍屬未知數。

歐巴馬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被批評左搖右擺,當軍事介入敘利亞如箭在弦時,歐巴馬突然要請國會支持;當政府遊說國會議員支持動武時,克里又突然提出巴沙爾交出化武避空襲。反觀普京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貫徹始終,就是反對美國軍事介入。

敘利亞內戰持續兩年,西方政客曾預計巴沙爾很快倒下,但俄羅斯卻一直不改支持。觀乎敘利亞局勢發展,俄羅斯對局勢的分析似乎遠較西方準確。普京對巴沙爾的支持亦一直小心翼翼,高舉「不干預別國內政」的原則及以地區安全作考慮。

美聯社分析指出,普京要保護的不止是巴沙爾,背後涉及的更是重振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力的大計。自從埃及在1973年中東戰爭後驅逐前蘇聯顧問及與以色列講和後,莫斯科在中東的影響力逐漸消退。基於政治與戰略利益考慮,普京如今正爭取參與重塑中東秩序,而與其關係密切的敘利亞正是讓其打開突破口的不二之選。

英國《衛報》指出,普京在敘利亞問題上取得主導權,有助於其宣揚反對別國干涉另一主權國家內政的原則,基於很明顯的原因,這一原則在發展中國家很受歡迎。

美國雖然接受俄方建議,但敘利亞怎樣交出化武,如何保證敘利亞交出所有化武,卻成為西方跟俄羅斯另一角力場。西方希望通過聯合國決議來對增加巴沙爾施壓,俄方反對。但倘若聯合國下周報告指向巴沙爾動用化武,西方勢將反客為主,逼迫普京支持其針對巴沙爾的強硬主張,美國國會也可能改變態度,支持歐巴馬動武。

歐美報章的評論版「Op-Ed」是「Opposite Editorial」的簡稱,意謂「社評對頁版」,因為這版往往放在社評的對頁。

Op-Ed最早在1921年於美國報章《New York Evening World》出現,但真正將評論版發揚光大的是《紐約時報》。《紐時》評論版於1970年面世,報社原意是讓該版成為外界聲音的園地,而這些聲音往往跟社評打對台,這亦引申出Op-Ed的另一層涵意﹕跟社評觀點相左的意見。

美國總統和外國領袖不時投書《紐時》評論版,闡述立場,足見其地位重要。這些評論大多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曾撰文憶述當年跟列根交手、布希2001年頒令禁止聯邦撥款幹細胞研究,亦在該版解釋立場。2003年攻伊前夕,國家安全顧問賴斯亦在該版力陳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2008年金融海嘯後,股神巴菲特同年10月發表文章,表示自己正買美國股票,對美國經濟表信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