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市場大幅波動的原因及投資策略?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3-06-26 13:49
(1)恐慌是暫時的
人民銀行在6月25日發佈了題為《合理調節流動性維護貨幣市場穩定》的公告,指出:受貸款增長較快、企業所得稅集中清繳、端午節假期現金需求、外匯市場變化、補繳法定準備金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近期貨幣市場利率仍出現上升和波動。而流動性總量並不短缺,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約為1.5萬億元。通常情況下,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保持在六、七千億元左右即可滿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萬億元左右則比較充足。
(2)風險是長期的
如果僅僅是短期流動性問題,市場不應該如此恐慌。之所以A股出現劇烈下跌,是因為中國嚴重產能過剩的長期擔憂所致。4萬億以來,建築業過剩和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一直困擾中國經濟。而建立於過剩產能基礎上的中國金融也有如走鋼絲,隨時可能摔跤。
(3)建築業危機或誘發全面衰退
中國正在經歷著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建築業繁榮。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資料,2012年建築業住宅竣工達到22.61億平米,所有房屋竣工為34.59億平米,施工面積達到98.15億平米,人均分別達到1.67、2.55、7.25平米,嚴重超越了建築業泡沫警戒線。
1929年美國大危機之所以影響如此深遠,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建築業大衰退。據《康橋美國經濟史》記載,1920年,美國總人口為10602萬人,家庭數量為2435萬戶。城鎮人口占比為51.22%。1920年代前半期,美國本土新建築總量翻了一番。當美好的建築繁榮景象破碎時,居民建築受到的打擊最大,啟動的新房屋數量下降了90%還要多,從1925年的937,000套下降到1933年的93,000套。當建築業衰敗時,它的乘數效應和關聯作用就變成負面的了。
鬼城的出現是建築業大衰退的預演。建築業危機意味著土地財政終結、地方債務風險暴露和傳統產業大衰退。將誘發全面衰退。這些衰退都是不可避免的,政策不應阻止這些行業的衰退,而是在衰退中做好社會穩定的管理,做好產業轉型的支援。
(4)短期風險不會繼續發酵,長期看經濟轉型,優選成長
央行明白走鋼絲最怕什麼,儘管調結構的態度堅決,但不會讓風險全面爆破。中國人民銀行在公告中指出:"為保持貨幣市場平穩運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援,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貨幣市場利率已回穩。6月25日,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個基點。隨著時點性和情緒性因素的消除,預計利率波動和流動性緊張狀況將逐步緩解。"這表明短期內風險不會繼續發酵。"從嚴控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但不搞"一刀切"。"恰恰表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並不敢於直面風險的爆破。
但這不代表長期沒有風險了。相反,長期的風險一直存在,並且在不斷累積。為此,金融政策的關鍵在於對新興產業的支援。人民銀行指出:"在保持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的同時,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消費升級以及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援力度"。
在配置上,維持《從經濟社會變遷看行業配置和成長股投資》的基本觀點,重點關注軍工、環保、工業機器人和3D列印、消費電子-可穿戴設備、嬰幼兒產業、服務消費、大眾品牌、老年產業。但成長股短期中也進入了高衝擊成本階段,中報明朗之前要警惕地雷。建議7月份根據中報預期,優選成長。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