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資金業務量巨大 國有大行上半年中間業務收入勁升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胡群 實習記者 朱丹丹發自北京

目前,A股上市行半年報已披露完畢,國有大行在中間業務方面增速較去年反彈。其中,有8家上市銀行佔比超過20%,國有四大行全部在列。對於利率市場化衝擊方面,中小銀行正積極備戰,但多家國有大行領導人表示,利率市場化有利好,否則不可能有中間業務收入的較大幅度增長。


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五大銀行整體營業收入10758.62億元,平均增速約12%,較去年全年15%的增速呈放緩態勢。與此相反,其中間業務收入卻大幅提升,高達2298.79億元,同比2012年上半年的1881.88億元增長18.14%。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資金供應方議價能力強,國有大行巨大的資金業務量,可以帶動相關中間業務。雖然當前銀行同質性較為嚴重,但利率市場化完全放開之後,各家銀行的差異化較會突出顯現。

五大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快

今年上半年,國有五大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快增長,共計2298.79億元,佔營業淨收入約為21.37%。其中,工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約為673.82億元,位居五大行之首,建行、農行則分別以555.24億元、475.97億元位於二、三名;中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454.81億元,同比增長32.79%,增幅最高。

「主要原因是我們調整了業務結構,這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當然是個挑戰,是個壓力,但實際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中行行長李禮輝稱,「現在中行的非利息收入所佔的比重在各家銀行中是最高的,今後我們還要進一步發展非利息收入,發展中間業務,提高非利息收入的佔比。」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指出,上半年建行在理財收入同比下降,是業務結構的問題。上半年建行保本理財比例較高,非保本理財的比例稍低,而非保本理財的收入率要明顯高於保本理財。

交行中間業務佔比低於20%

《每日新經濟聞》記者梳理半年報統計發現,16家上市銀行中,四大行中間業務收入佔營業淨收入的比重均超過20%。工行、招行、建行、中行、光大、農行、興業七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22.57%、22.11%、22.09%、22.07%、21.75%、20.26%和20.24%,而交行僅為16.38%。

宗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銀行業收入佔比大致為,淨利息收入︰投資及交易業務收入︰中間業務收入=5︰2︰3,可以通過大力發展非生息銀行業務和非銀行業務,使淨利息收入佔比降至50%,投資及交易類收入佔比達到20%,中間業務收入達到30%。[NT:PAGE=$]

去年,受監管政策和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銀行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整體下滑,中間業務結束了三年來高速增長的局面,16家上市商業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速為12.6%,較2011年跌落25.9個百分點。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回落尤其明顯,五大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總體增速為8.2%,遠低於2011年33.5%的增長速度。股份銀行中間業務表現好於大型商業銀行,11家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為40.5%。

據2012年報顯示,工、農、中、建、交中間業務佔比分別為:19.75%、17.74%、19.10%、20.29%及14.17%,民生銀行中間業務佔比為19.90%。

截至今年6月末,四大行中間業務佔比雖有所增加,普遍超過20%,但民生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營業收入佔比已高達27.83%,明顯超過五大行。

從上市銀行半年報可看出,各銀行充分認識到中間業務轉型的緊迫性,不斷優化中間業務結構,理財、結算清算、銀行卡和託管業務等輕資本型中間業務越來越受到銀行的重視。為應對第三方支付對銀行傳統業務形成的擠佔和挑戰,各商業銀行加快電子化轉型步伐,建立了電子渠道服務體系,推進電子銀行規模不斷擴大。

今年7月30日,《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2~2013)》課題組稱,2013年中間業務預計將進入穩定發展期,並呈現出以下趨勢性特點:中間業務總體進入穩定增長期,業務基礎將更加紮實,業務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中間業務仍將是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其重要性日益彰顯;與金融資產管理相關的業務領域將是業務增長的熱點;收入增長將更多地依賴科技手段來實現;來自於國際業務的中收將會有明顯增長;受2013年宏觀調控影響,部分業務的中收增長可能受到結構性抑制。

國有大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有優勢

自今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儘管上半年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加快,但工行的淨息差水平上半年僅下降了9個基點。」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工行上半年已對98%的貸款和90%的存款進行重新定價,而去年這一比例分別為50%和75%。

工行相關負責人認為,如下半年市場資金價格未發生大幅波動,工行的淨息差將保持穩定。工行行長易會滿稱,「通過利率市場化可以進一步倒逼銀行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減少利潤對利差依賴。沒有這種外部環境,工行不可能有23%中間業務收入增長,這是利率市場化對工行最大的作用。」

有觀點認為,利率市場化對於國有大行之所以是利好,關鍵在於國有銀行對融資渠道的壟斷沒打破,存貸利率市場化,大行的議價能力強,是相對受益者,而中間業務優勢相對突出在於網點眾多。

宗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市場上,資金供應方議價能力強,在於資金總量大,巨大的資金業務量,可以帶動相關中間業務。「當前只是放開貸款利率,一旦放開存款利率,大行的優勢將相對不明顯,屆時銀行的差異化才會突出表現出來,現在哪家銀行管控資金能力強就處於優勢地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