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霸菱撤回收購要約 安博教育私有化夭折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近期,安博教育(NYSE:AMBO)的私有化進程備受關注,不過戲劇性的是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夭折了。


3月15日,霸菱亞洲宣佈對安博教育發起私有化要約,受此影響,安博股價飆升53.47%。隨後,安博教育出現了一系列動蕩:三位董事提交辭職信,獨立審計機構普華永道辭職,Fenwick&WestLLP律師事務所也辭去審計委員會的法律顧問一職。26日,這一輪私有化以安博教育宣佈霸菱亞洲撤回非約束性收購要約而告終。

有業內專家指出,在這一輪私有化過程中,安博教育的內控、審計等多項問題暴露出來,而普華永道辭職帶來的2012年年報不能按時提交的問題,更是安博教育當下最大的門檻。

霸菱亞洲轉身而去

作爲一直關注教育培訓行業的投資機構,霸菱亞洲與安博教育早有往來,此前由霸菱亞洲與安博教育CEO黃勁共同持有的CampusHoldingsLimited曾購入約595萬ADS,占安博教育IPO融資時候發行量的78%。

3月15日,霸菱亞洲PE基金提出以每ADS(美國存托股)1.46美元將安博教育私有化的舉動時,業界解讀爲這是安博教育當下最好的選擇,並認爲霸菱方面已經同安博管理層達成一致意見,私有化的難度並不大。然而,十多天後,霸菱亞洲卻宣佈撤回非約束性收購要約。

霸菱方面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其一,收購要約發佈後,安博教育三位獨立董事辭職;其二,安博獨立審計機構普華永道辭職;其三,3月22日安博教育的股票被停牌。

[NT:PAGE=$]i美股分析師李瑩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霸菱亞洲提出的私有化要約是非約束性,這個要約可以在安博股東大會宣佈私有化完成之前任何時間宣佈撤回。這意味著,其對安博教育的私有化進程已經結束。

有意思的是,在撤回信中,霸菱方面還表明,一旦安博教育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仍然願意考慮潛在的全部或部分收購安博教育。

據瞭解,正常的私有化事件不管最終是否成功,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應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私有化失利後遺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私有化卻將安博教育的內部矛盾公之於衆。此前,三位董事在辭職信中,都表示與管理層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及近期事件已經令其無法有效完成職能。此外,安博教育的內控缺乏等問題也被多次提及。而審計機構普華永道的辭職,讓業內人士判斷其2012年的年報基本不能按時提交。

“這些問題使投資者和關心安博教育的人士對其産生了不是很積極的印象。過去一段時間,大家關注其上市前,在並購上是否存在貓膩。私有化中出現的衆多變數,讓投資者對其存在內控等問題的質疑聲越來越大。”有業內專家稱。

有分析稱,如果安博教育不能按時遞交年報,可能面臨質詢和調查,甚至退市。

在李瑩看來,如果安博退市,肯定會對其品牌産生一定影響,並産生相關訴訟。由於安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重合程度不高,對其具體業務的影響力可能並沒有那麽大。

據瞭解,創立於1999年的安博教育,初期業務主要是鋪設網路教育平臺,2008年開始通過大舉並購教學點直接提供培訓服務。有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安博全國範圍內收購近30起,耗資超過14億元。

由於中國教育培訓極具分散性,很多地方性機構難以做大規模,安博教育這種“衆人劃槳開大船”的思維當時對不少創始人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如今安博在並購和內控上暴露的問題,讓業界開始懷疑大規模並購整合的方式發展教育培訓企業的可行性。

和君諮詢高級諮詢師侯瑞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對製造業,服務業的並購難度比較高,特別是教育培訓行業。教育品牌從打造到樹立,其內容生産、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等方面都相對複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安博教育的管理層大多數是資本運作出身,對教育培訓行業本身不是特別瞭解。安博並購的這些學校還不錯,但是缺乏並購後的整合能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