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索尼Z5也無法力輓狂瀾 聊聊沉淪的日系手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13 09:10


本文來自太平洋電腦網

起索尼的Xperia Z系列手機,是一個讓人恨鐵不成鋼的品。一方面它外觀時尚典雅,普通的方正造型總能讓人覺得有種別樣的韻味,但是它卻硬是把一個風格玩了六代,創造了業界“最懶”的記錄。另一方面,它身上總有不完的黑科技,獨占的堆棧式感測器、驕傲的G鏡頭、Hi-Res音頻、X-Reality顯示無一不高大上,可真機在某些方面的表現卻令人失望。


除索尼外,其他日本手機廠商大抵也是如此,只不過它們比索尼更慘,慘到在海外市場上几乎都沒什麼動靜了,日本本土也拼不過iPhone。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輝煌一時的日系手機混成如今這幅模樣呢?

從“一直被倒閉”的索尼起

“索尼要倒閉”可以科技圈最經久不息的著名言,然而事實是索尼不僅沒有倒閉,反倒活得越來越好,2015年Q2季度甚至還實現了營業利潤7.33億美元,包括游戲、部件、影像、音頻、電視在內的大部分業務都賺到了錢。但是,大家懂的,移動業務慣性虧損1.72億美元,為此還傳出了索尼CEO平井一夫下一財年仍不盈利將考慮其它出路的聲音。

索尼手機銷量的慘淡,跟索尼在品、市場、營銷策略上的錯誤不無關係,而時間走到令人2016,這些錯誤依然延續。

以現在索尼的當家旗艦Xperia Z5為例,外觀上依然延續讓人感到審美疲勞的“全平衡”設計理念,而且為了防震保護,中框四個角採用了塑料材質,盡管索尼做了精緻的過度處理,但略為明顯的色差和突起還是顯得有些突兀。此外,硬件表現只算得上中規中矩,滿足了Android旗艦手機的基本配置;獨家的IMX300感測器在自動模式下也沒有什麼驚艷表現,索尼手機依舊是“手動出神片”的索尼手機。

營銷方面,無論是“與我為5”還是“展現你的精彩故事”都是些不接地氣的空話,既不如“旗艦殺手”“為發燒而生”這種粗暴易記,也不像“爵士人生”“以傲慢與偏執 回敬傲慢與偏見”這種情懷溢出,甚至還不如蘋果那洋味翻譯有格調,只能靠一堆KOL在微博上喊喊“索尼大法好”、曬曬那一成不變的手機圖來刷存在感。

作為索尼的旗艦,推陳出新的重任就一直放在了Z系機型上,但每半年一款的新機節奏讓研發一直圍繞老款修修補補,而且每代都有遺憾,比如Z/Z1的TN屏、Z3+的發熱大等等,透支忠實用戶的信任。

日系手機也有輝煌年代

索尼移動的窘境只是整個日系手機迷途的縮影,松下、夏普、NEC、東芝、京瓷早已紛紛敗北,不僅早已退出中國市場,在世界範圍內也是蹤跡難尋,就連日本本土大本營也完全是iPhone唱主角。相較之下,索尼還是其中混得最好的,2015年Q3還保有2%的全球市場份額。

回想曾經那個獨領風騷的功能機時代,如今的際遇真是讓人不勝唏噓。2G時代時,日系手機是唯一在外觀和技術能與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歐美系較量的勢力,其1600萬色960×480的屏幕整整領先對手的26萬色320x240一個世代;外觀也是輕薄精緻、造型多樣,窄邊框、翻蓋、旋屏、多彩成為當時日劇裏一道明媚的風景,打動了不少年輕人,花高價代購的例子比比皆是。

然而,這種技術的領先使日本企業越來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進入3G時代,整個行業都在進行用戶體驗的革命,以iOS和Android為代表的新一代作業系統更是徹底顛覆了手機的玩法,手機不再作為一個通訊工具單一存在,而是整合了更多設備的功能,依托移動互聯網,成為個人的中心。

這種背景下,日系手機還沉迷於自己工藝、技術的研發中,成品的使用體驗還是2G時代的老樣子,只有冷冰冰的技術,沒有人性的溫暖。面對拿過來就能用、微弱調整就可以本土化的Android系統反應遲鈍,只能眼睜睜看HTC、三星的崛起,和蘋果在自己的地盤上“攻城略地”。

直到進入4G時代,日本廠商才稍微緩過神來,紛紛推出各有特色的Android手機,可惜此時的手機領域早已不是他們熟悉的那個時代,以中國廠商為代表的新勢力在國內國外、高端低端全面開花,淡出公視線已久的日系手機無論是外觀工藝、價格配置、品牌形象都不占優勢,生存境遇只能是苟延殘喘。

困局的癥結在於變

之所以陷入如今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是前面已經提到的日本人對於技術的偏執,這在那個純粹的通訊情況下是非常管用的,因為某項指標的領先往往能使整機脫穎而出。

但是,手機的玩法不可能永遠是一招鮮吃遍天,智能作業系統和4G時代誕生這種大環境發生的劇變被日本廠商忽視,仍在自己的天地裏閉門造車。但執於單項硬件技術的進步並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特效,因為用戶在意的不是這個技術多不可思議,而是如何便捷的使用這項技術,帶來實質的好處。

這就是日本廠商的另一個問題,重硬件輕軟件,停留在運營商合約機的老一套做法,手機賣出去關係就結束了,系統不維護升級,導致越用越難用。至於系統中反人類的操作方式就更是不勝枚舉,有風格不統一的表徵圖、格式支持少的播放器、不能顯示歌詞的音樂和許多用戶體驗不好的軟件。

但就是有如此多問題的手機,市場售價依然不菲,基本保持在四千的段位,活脫一副過氣的“貴族老爺”的模樣。

事實上,不僅僅在手機領域,放眼整個家電市場,日系廠商基本都呈潰退的趨勢,比如電腦、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只剩下相機和耳機還勉強能度日,個中原因基本和手機大同小異,總結起來就是思維僵化、不懂變通,沉醉於昔日的榮光。

當然,策略的不變關鍵還在人。中國人在日企往往只能做到執行領導的角色,重大決策仍由不懂中國市場的日本人拍板,加上分區與總部討價還價的時間和按資排輩的傳統,使公司內部缺乏活力,面對變數不能靈活出擊,最終養成了一群只做事不思考、整天盯KPI和SELL-IN/SELL-OUT的白領們。

誠然,日本廠商的確在技術上有天然優勢,比方索尼的CMOS感測器和電芯、夏普和JDI的顯示面板,甚至連三星最引以為傲的AMOLED技術也有日本的專利授權,但這些技術優勢並沒有給日系手機帶來多少增益,反而成為其他廠商們的營銷利器,日本廠商慢慢成為了供應鏈上的一員。倒不是做供應商有什麼不好,只是多少讓人有些惋惜在消費市場再也看不見它們的身影。

總結

要詳細解讀日系手機沉淪的原因,實在是千頭萬緒,但核心抓住一點就是“變”。因為不思變,所以始終以技術驅動做品,從而忽略體驗、渠道和營銷在經濟品市場的重要性。

雖然目前日系手機沒有完全消失,甚至還出現了4K分辨率的索尼Z5 Premium、骨傳導加無邊框的夏普Aquos Crystal 2,但這依然還是再走重技術輕體驗的老路,拯救不了搖搖欲墜的日系手機。只是不知當它們幡然醒悟的那一天,市場還給不給它們機會。

或許,“索尼大法好”也可以算是一流技術、二流品、三流營銷的另類諷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