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六個策略性BETA ETF的主要特徵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作者: Susan Dziubinski)

策略性Beta或智慧型投資策略(smart beta)已在全球投資市場被廣泛討論。這些與指數相連結的投資工具,專注於單一或多個影響投資表現的因子,以期達到表現優於市場慣用的基準指標,或降低投資風險的目的。


策略性Beta為ETF常用的策略,同時此策略也廣受市場歡迎。截至2014年年底,在全球約2兆美元的ETF市場中,估計有超過4,00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於策略性Beta ETF之相關商品。

策略性Beta投資的支持者認為,該投資策略對於以往僅提供給投資門檻較高的主動式管理基金之標的,提供了投資成本較低的入門方式。部份重量級投資大師認為,若投資人清楚了解並正確使用這些策略性Beta投資商品,將會對他們有相當的助益,但也有部份市場人士對策略性Beta抱持懷疑的態度。

在考慮要不要將策略性Beta類的投資工具納入投資組合前,投資人應先有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1) 策略性Beta投資商品是結合主動式與被動式管理

我們的分析師Mike Rawson稱策略性Beta基金為:採用積極投資操作的指數型基金。晨星對策略型Beta基金的定義則是:以企圖改善像是標普500指數或金融時報100指數等,傳統式指數的風險或報酬為目的之指數型基金。

策略型Beta基金善於運用單一因子或多重因子來增加報酬或降低風險。此文所提的因子(factor)為何? 一個常見對「因子」的定義為:能用來解釋並提供超額報酬的單一資產類別之成因。同時,策略性Beta基金是一個指數型基金在其投資方法論中,運用單一或多重因子,並採以系統性及規則性的方法,讓主動式與被動式投資之間的界線越趨模糊。

2) 策略性Beta基金其實出現甚早

如同我們的董事John Rekenthaler所稱,長久以來,主動式與被動式管理基金該如何明顯區分,一直倍受爭議。這些爭議起於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DFA) 於1981年成立該公司的第一檔基金,不同於其他指數型基金公司的是,DFA以不同的因子(factors)來建構它們的指數。簡單來說,DFA在策略性Beta風靡市場前,甚至正式出現此策略名稱之前,已經有策略性Beta的相關商品了。

首檔策略性Beta ETF於2000年在美國發行。事實上,截至2015年年底,估計有超過60檔策略性Beta ETF的成立時間會超過10年,同時另有147檔則是成立超過5年,這些里程碑,對於近期策略性Beta基金之成長甚為重要。

我們的分析師Rawson指出,投資人希望能於投資前,先參考目前的報酬表現是很自然的事。他強調,整體而言,成立較久的基金在風險調整面向已有相當出色的表現。

3) 策略性Beta基金已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難評估。

早期的策略性Beta基金操作可謂基本、簡單(plain-vanilla),純粹專注於價值型、增長型或小型股。然而,日益複雜的策略陸續進入市場,如:PowerShares專注於國家、產業佈局、WisdomTree專注於股息的投資策略、First Trust則專注於產業、風格及國家。

現今最新的策略性Beta基金傾向結合多重因子投資。隨著策略性Beta越見複雜,評估它們的過程及方式也越來越不容易。如同我們分析師於策略性Beta白皮書中所提,投資人對於策略性Beta基金的研究,必須如同他們在對主動式管理基金做分析研究時一樣的嚴謹。上述所提的白皮書亦提到,到目前為止,投資人較為青睞價值、增長、股息篩選等,直接了當的投資方針。

4) 部份策略性Beta的投資策略極可能會持續提供出色表現

策略性Beta所隱含的想法是,投資人得以投資於一系列已證明能提供出色表現,或降低風險的多項因子。一些因子的表現與經濟或投資行為模式相近,也就是說,與實際風險的高度相關性,是他們能持續提供實際或較高報酬表現的原因。

此外,學術界研究並追蹤不同因子,已長達數十年的時間,Rekenthaler預期流動性及價值,將會是不斷出現的因子,但一些新衍生出來的多重因子策略,並沒有相同的學術及行為基礎。如同晨星分析師在白皮書中所言,一些近期成立且用來追蹤基準指數的基金,其主要目的是要扮演等同於ETF的角色。

5) 相較於典型的指數型基金,投資策略性Beta基金需要較多的耐性

學術研究結果已發現,經過長時間的投資之後,部份因子能有出色的表現,且在部分案例中,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的研究董事Ben Johnson指出,在許多案例中,為能表現出色所需的投資時間,可能遠超過投資人平均持有的時間。

因此,策略性Beta基金的潛在投資人,能否適當管理他們所預期的投資表現甚為重要。尤其,許多因子可能有段相當長的時間無法受到青睞,必須經過適當的投資時間,才能使投資人從特定因子中獲利。

6) 一些策略性Beta基金較其他基金費用較低

如同我們分析師在白皮書中所述,平均而言,策略性Beta基金與大部份ETF的費用相近,但不同的基金,其費用也會有所不同。

策略性Beta基金以成本較低的方式,直接曝險於各式因子中,對許多投資人來說是理想的投資選項。然而,如同對待其他投資一樣,我們建議投資人在投資前應先深入研究,包括了解各式投資因子、過去歷史表現或風險及報酬,以及與策略性Beta基金的相關費用。

(本文由晨星英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c2015晨星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晨星提供的資料:(1)為晨星及(或)其內容供應商的獨有資產;(2)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3)純屬研究性質而非任何投資建議;及(4)晨星未就所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及即時性作出任何保證。晨星及其內容供應商對於因使用相關資料而作出的交易決定均不承擔任何責任。過往績效紀錄不能保證未來投資結果。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涉及協助推廣銷售任何投資產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