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中國應盡快出臺“大規模民營經濟振興計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1 08:43


陳功:安邦咨詢創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員、博士后導師、著名智庫學者、資訊分析權威專家。他是新絲綢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提倡者,他同時也是陸權理論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於資訊分析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城市發展戰略。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因為中國經濟的若干數據仍然在下滑中“掙扎”。如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2萬億元,下降6.1%;進口8361億元,下降14.3%。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下方。從企業業績的表現來看,2015年上市公司a股中報已經出齊,憑借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支撐,2700余家公司共有7.4%的凈利潤增長。但如果剔除金融股,其他企業總體凈利潤實際同比下降了1%。這也就是說,中國的實體經濟依舊在下滑的軌道之上,市場並沒有青睞實體經濟。


這些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數據,與資本市場上看空中國的預期實際形成了很強的呼應,加劇了資金從中國市場流出。8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大幅減少939億美元,而且是連續第四個月下降,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這進一步證實了安邦咨詢(anbound)此前警告的事實:負面預期正在引發中國市場上資本和財富的重新設定。需要澄清的是,雖然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有3.554萬億美元之巨,但去掉購買美債的1萬多億美元,去掉基於“一帶一路”、對外援助以及大宗商品等已經投資、花掉的部分,以及必須留作“災備”之用的存底部分,中國真正能使用的外匯儲備部分,其實規模並不大。

所以,很顯然實體經濟領域的數據和金融市場上的悲觀預期正在“合流”,可能在中國市場造成更大、更廣的負面影響。作為國內的獨立智庫,安邦咨詢的研究人員認為,國內政策部門不僅要對這種形勢變化有足夠的重視和預期,而且應該集中各方資源,找到足夠有效的應對規則,方有可能度過當前的難關,重上穩定增長之路。

扭轉經濟低迷是復雜的系統性問題,不存在什么短期特效藥。不過應對之策仍應該落實到一些具體的舉措上,也就是要變成能夠推出的“招數”,而且最好是有影響力的“大招”。安邦咨詢(anbound)過去出過不少“大招”,比如以共同基金方式改革國企,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檔案得到體現,在新的國企改革方案中將會落地;著眼於輸出制造能力和建立共同市場的“新絲綢之路”和“非洲馬歇爾計劃”,也在中國的經濟和地緣戰略中得到體現。對於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局,我們的建議是,中國政府應該出臺“大規模民營經濟振興計劃”,通過刺激民營經濟的發展,給中國市場帶來活力,從而讓中國經濟回到實體經濟上面來。

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在內部討論中指出,民營經濟振興計劃類似於新的“4萬億”宏觀經濟刺激計劃,但它應該很明確是針對民營經濟的(我們要中性看待“4萬億”計劃,因為現在的擴張性宏觀政策的力度絲毫不亞於“4萬億”)。通過建立新的向民營經濟開放的信貸體系和標準,修正一些做法,結合一些改革,讓大規模振興民營經濟計劃得以順利實現。應該這樣說,中國的大規模民營經濟振興計劃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從鄧小平釋放生產力的決策之后,實際有關的經濟刺激計劃,要么是針對宏觀經濟的,要么就是推動國有企業成長的,因此在政策久違之后,十分有必要考慮再次推出這樣的宏觀刺激計劃,有針對性的調順民營經濟,壯大實體經濟。就這一政策的根本目標而言,就要通過刺激民營經濟的活力,重振實體經濟,引導社會資本重新回到經濟發展的循環圈里面,而不要總盯著股市、房地產那點有限的投資品。

陳功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沒有實體經濟是萬萬不行的,沒有高水平的消費品制造業是萬萬不行的,要實現工業4.0,要搞“精細工業”,這一切都需要通過重振民營經濟來實現,這是真正的宏觀大局。與實體經濟相比,金融是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抓手,但畢竟不是實體經濟,中間要經過很多的環節傳導,13億人中的工作和生活肯定不能完全靠金融,也靠不了股市,還是要從大政策入手,提振大環境,改變大氛圍。而振興民營經濟的計劃,就是著眼於改變市場環境和氛圍,通過提振實體經濟來影響市場信心的一種政策操作。

可能有人會問: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民營經濟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資本流出的不少,“脫實就虛”的不少,比過去的實力和信心都有所削弱,靠出臺政策就能振興起來嗎?

從政策操作的角度來看,當然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的概念號召。大規模振興民營經濟計劃中,除了前述的配套政策安排,重點應該鼓勵發展“財團經濟”,集中社會資本(包括金融資源),來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之所以強調“財團經濟”的模式,主要在於實體經濟中的民營經濟出走的不少,現在體質虛弱,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相對減弱,再加上民營企業現在的投資比過去要謹慎,因此必須考慮積小成大,這樣才有國際競爭力。以“財團經濟”為平臺,鼓勵民營經濟聯手搞財團,通過財團方式來集約資本,發展民營經濟,這種模式如果能落地,對於利用社會資本(包括利用50萬億儲蓄)來振興經濟,會發生顯著的作用。所以,搞“財團經濟”應該成為大規模振興民營經濟的關鍵一環。

我們注意到,財經決策高層最近的關注點也在向市場方向靠攏。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最近在浙江調研時表示,眼下宏觀經濟有難處,渡過結構調整這個關口,要靠改革、靠創新。要狠抓國企、金融、財稅等主要任務。他同時表示,浙江的一些地方的經驗是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了條件。很顯然,中央也在基層找辦法,希望這些考察能變成更利於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政策出臺。長期以來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著眼於國企,國企是主要的受益者,而國企對於中國經濟增長也具有重要意義。但無可否認的是,民營經濟是中國最有活力的部分,如果這個部分無法得到更多的資源,甚至被迫出走海外,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終究不利,最終國有企業也會失去發展的基礎環境和消費依托。

扭轉中國經濟困局必須靠實體經濟,大規模振興實體經濟應該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力量。所以我們建議,有關部門應考慮大張旗鼓地盡快出臺“大規模民營經濟振興計劃”,鼓勵民營企業以“財團經濟”的模式來謀求發展,以推動市場信心的轉變!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