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微信商業化:一副好牌別出急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21 08:35


馬化騰終於還是不小心“說漏嘴”,在兩會上首次透露微信即將開始商業化。除了要在微信中推出移動社交游戲,還要針對出租車等服務行業推出小額支付業務。

此前引發的各類微信商業化猜想終於露出冰山一角。事實上,站在移動互聯時代,擁有3億注冊用戶的微信無疑是馬化騰的一副好牌。微信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從O 2O、電商、游戲乃至生活需要涉及的各個領域,因為和手機緊密關聯的微信號已經成為了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ID,而微信的公平台是滿足我們與生活瑣事解決方之間的直接通道。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尚處在探索階段,微信能做的事情也很少,用戶不容易滿足,商業化一旦與用戶體驗衝突,用戶自然會用腳投票。


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一點無論是微信之父張小龍,還是騰訊C EO馬化騰應該都曾經思考過。

可以肯定的是,急迫的商業化會帶來用戶體驗損害。最近,新浪微博推出信息流廣告,將廣告推廣信息穿插在用戶的多條信息流中間。據新浪的說法,中小企業迫切希望通過微博精準營銷快速接觸他們的潛在用戶。而試圖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與微信和微博鼎足三分的新聞客戶端,同樣在商業化道路上悄然試水。據悉,搜狐新聞客戶端上的部分傳統媒體已經獲得廣告收入。

但作為用戶,是否希望以這種方式“被接觸”?

在這一點上,崇尚簡潔的張小龍倒是開了個好頭。去年11月,兩大微信公共賬號蘑菇街和美麗說,以年齡和性格測試引發朋友圈刷屏式的瘋狂轉發,最終被禁言15天,張小龍用行動證明了微博化的營銷模式在微信上是走不通的。

在筆者與幾位微信內部人士的交流中,得到兩個回應:一,隱私問題是微信品最關心的問題,二,品的社交屬性應該是基於“私人功能”的。但即便如此,對於“主動添加才能收到消息”、“出於個人意願”定製的公賬號,最近也出現了一波刪除熱潮。有用戶開始埋怨公賬號現在還不能提供什麼太大的價值,也有人埋怨一時興起的自媒體內容太過參差,甚至私人賬號與公賬號融合的設置也困擾了一些用戶。

那麼,在商業化的道路上,究竟什麼才是微信公平台想要的方向?微信最終做的是要比Q Q輕,還是PC端的大而全?昨日剛剛發布的微信開發者白皮書中,一位微信開發者的表達很精準:微信團隊希望公號要實實在在為用戶服務,併所處行業領域帶來顛覆式的移動互聯網變革,而不能只偏重營銷或商業變現。

在筆者年初參加的一場微信交流會上,微信的品經理展示了幾個公賬號的經典案例,包括媒體類的如CCTV、南方都市報、極客公園等,個人財務管理類的平安保險查勘員、招商銀行,生活類的如杭州微信車隊,均和上文所提及的“實實在在為用戶服務”的剛需特性不謀而合。在這場交流會上,微信提出“2013年的微信:為第三方打開合作的大門”,要“通過這個平台:讓更多創業者加進來”,“打造行業生態圈:帶動中國移動互聯網起飛”三個方向。

而關於微信商業化,眼下一些創業者已經比馬化騰更急,開發者大幅移情至微信,頗有取替A PP開發的勢頭。但開發者越急,微信越需要冷靜。

南都經濟評論員 謝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