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第三波加速爆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12 08:34
過去一年,金融危機第三波加速爆發。先是去年底的俄羅斯盧布危機,隨后是人民幣811貶值風波,幾個月前的哈薩克斯坦堅戈也經歷了悲慘的遭遇,最近更是愈演愈烈,阿根廷比索與阿塞拜疆馬納特皆一夜腰斬。
從事件本身看,這些貨幣貶值都不是央行主動引導,而是在貶值壓力之下被動放行。
雖然各國基本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格局之下,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都面臨同樣的貶值壓力:
從內部看,各國都面臨出口萎縮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需要貨幣貶值。從外部看,各國都面臨美聯儲加息導致的資本外流壓力,倒逼貨幣貶值。
從全球經濟角度看,這些貨幣貶值不是孤立事件,他們都是金融危機第三波激起的漣漪。
我們曾在2013年5月伯南克暗示退出qe時提出《金融危機第三波已拉開序幕》,《新興市場十年夢醒》,並梳理了三波金融危機的演進邏輯:
第一波是銀行業危機,發生在中心國家(美國)的私人部門,其結果是發達國家私人部門去杠桿和公共部門加杠桿;
第二波主權債務危機隨后在次中心國家(歐豬五國)的公共部門爆發,其結果是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同步去杠桿,全球總需求陷入萎縮。
第三波綜合性的貨幣金融危機由此傳染到過度依賴外需和外資的外圍國家(新興市場),其結果是新興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和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貨幣貶值是必然結果。
是不是危機過的就有了免死金牌?不是。新興市場國家已經自2013年qe退出預期開始以來就倒下過一批,如印度、南非、俄羅斯、越南、哈薩克斯坦、阿根廷、阿塞拜疆,從未倒下過的國家風險還沒有釋放,值得高度關注。
但是那些倒過的國家是否就絕對安全了呢,也不盡然,從風險評估來看,有一些國家的確經濟數據有所改進,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但是印度、南非卻仍在風險高位(總風險排名依然靠前),警報還未完全解除。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