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黃益平:不應把金融市場放在實體經濟對立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0 17:32


2015年9月7日,【朗潤?格政】論壇:中國未來五年的增長與改革暨《北大國情報告:在朗潤園讀懂中國》新書發布儀式在朗潤園舉行。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教授認為金融改革到現在取得了很多成績。近年來金融改革是進展最快,也是方向最明確的一個領域,並從金融改革政策、前提條件和監管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改革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金融市場規模非常大,但是市場機制沒怎么發揮作用

金融改革到現在取得了很多成績。近年來金融改革是進展最快,也是方向最明確的一個領域。在1978年剛剛開始改革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只有一家金融機構,叫中國人民銀行,如今金融體系非常全面而豐富。經濟學家喜歡用廣義貨幣占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金融資產的規模。中國將近200%,美國是80%。可見,中國金融資產的相對規模已經非常大,甚至M2的絕對規模也超過了美國。中國企業債的規模也已經是全世界第二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都名列全球十大銀行。

但是,金融領域的問題仍很突出,政府對金融體系運作的干預還很普遍,而且程度很深。中國的金融抑制程度在全世界排名很靠前,一共有91個國家,中國排在第四位。利率現在還是由央行調控的,匯率是由央行干預的。對於銀行對信貸資金的設定以及資本市場誰可以去融資、誰不可以去融資,政府都有發言權。資本項目還有比較嚴格的管制。


二、兩個雙軌制的改革路徑

中國的經濟改革規則實際是兩個雙軌制。第一個雙軌制就是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雙軌制。與休克療法不同,中國的規則是盡可能的發展非國有經濟,同時支援國有經濟繼續發展。這個規則一開始還是比較成功的,當然后來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個雙軌制就必然導致要有第二個雙軌制,也就是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之間的雙軌制。產品市場的價格放開了,由市場來決定資源的設定。但是對要素市場的干預很嚴厲,勞動力市場到現在為止還有戶口制度,金融抑制名列世界前茅,土地市場、能源市場的各種干預都非常多。第二個雙軌制其實就是為了支援第一個雙軌制。支援國有企業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財政手段,但是財政能力有限,所以政府通過直接干預要素的定價和分配來支援國有企業。第二個雙軌制里面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金融體系的扭曲。

為什么不一直這樣走下去?為什么要繼續改革?過去支援國有企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把資金的價格壓低,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投資高漲、房地產泡沫。老百姓有了錢沒地方投資,房地產成了唯一的渠道。這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在不斷的積累。

過去行之有效的政策今天有可能很難再持續了。影子銀行發展的一個最簡單動機就是規避監管,包括規避對利率的監管。這樣的趨勢如果延續下去,脫媒會越來越嚴重。資本項目管制的有效性在不斷的下降。

過去的金融體系在支援制造業增長和擴張方面非常有效,但是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新的動力。過去支援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包括低階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以及重工業,現在都不行了,需要形成新的支柱產業。今天要創新,要產業升級,很難靠過去傳統的銀行來做這個工作。

三、金融改革內容

十八屆三中全會批準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要問題的決定》有幾段是關於金融改革的,具體來說11條,可以分成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放開準入。這樣就能增加金融機構,增加競爭,提高效率。已經建了五家民營銀行,速度太慢,但是方向是對的。

第二個方面是開放市場。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的設定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信貸決策優化,資本流動的市場化。

第三個方面是改善監管,建設金融基礎設施,金融領域最大的困難就是資訊不對稱,派生的一個問題是市場非理性。金融監管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開放市場的同時要控制風險。金融開放會帶來風險,很多國家都碰到了金融危機。但是不開放也有金融風險,總體上看還是應該開放,但要積極的防范金融風險。

四、金融改革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金融改革推進力度最大,但是可能也有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問題,我們對金融的認識有一種很大的偏見,喜歡把金融放在實體經濟的對立面,經濟不好就怪金融。我認為金融和實體經濟都是經濟當中的一部分。經濟下行的時候,企業風險上升,如果要求提供同樣的融資貸款,這不符合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邏輯。但是政府可以做這個事情。

第二個問題,在推出很多政策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市場?在實際工作當中我看到很多矛盾的現象,我把它總結為好思路、壞政策。舉個例子說,支援中小企業無論從經濟學的道理,從社會學的道理,從倫理上的道理來說,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監管部門提出三個不低於,就是任何金融機構今年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增長速度不能低於總貸款的增長速度。這個政策動機非常好,但是讓所有的金融機構都這樣做,這可能有問題。不同的機構擅長做不同的事情。我們在調研當中就發現很多金融機構就變通小微企業的定義。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可以改進征信系統,讓金融機構更容易來判斷中小企業的風險;可以把利率真正市場化,也可以政府提供擔保或貼息。貸款利率並沒有真正的市場化。金融機構為什么不提高利率,有的說是怕形象不好,有的說是監管部門會打電話來。既然要跟風險比較高的企業做業務,就意味著要把貸款利率提高。

第三個問題金融改革需要前提條件。現在市場上的很多市場主體的非市場行為,就是我們過去說的軟預算約束,剛性兌付,政府隱性擔保。如果是軟預算約束,根本不在乎貸款利率多高,這個后果是很嚴重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僵尸企業退不出去,占有很多資源。

最後一個就是金融監管和金融穩定的問題。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當然要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但是最關鍵的一條是要保持金融體系本身的穩定。如果今天的政策積累了很多明天的金融風險,這樣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不是我們想要得到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