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別迷戀對沖基金 那只是個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0 17:36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9日,《錢》雜誌網站發文介紹了一份最新的學院派研究報告的結論:大多數對沖基金的回報主要也是由市場敞口決定的,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回報來源,因此其最終回報,也與一支普通的指數基金相差無幾。哪怕確實有少數優秀的對沖基金和對沖基金經理人,但整體而言,對沖基金根本配不上媒體現在這樣天花亂墜的吹捧和神化。

你是不是也像有些投資者一樣,偶爾會感嘆自己命苦,就因為湊不夠對沖基金要求的100萬美元最低投資,無福消受那些世界上最棒的資經理人的服務?如果是,那你大可不必苦惱,因為你很可能並沒有錯過什麼。


現在,對沖基金已經被許多財經媒體高度神化了,很自然地,許多知識有限的投資者也開始相信對沖基金都是具有魔力的金錢機器,由宇宙中最傑出的大魔法師們掌握,總是能夠創造出令人瞠目的財富。可是,澳大利亞兩位學者的最新研究結果卻顯示,對沖基金其實根本沒有媒體吹噓的那麼神奇。首先,在8月風暴席捲股市時,許多對沖基金也和萬千散戶一樣,跌了個鼻青臉腫。更重要的是,當對那些最基本的因素,比如投資時機的把握能力進行評估之后,我們會發現,大多數共同基金真的沒有什麼特別。

研究是通過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數學計算得出這個結論的,其間使用了諸如線性VS非線性風險敞口、廣義加性模型、廣義交叉驗證等等神秘的因素。不過,普通投資者只需了解一點就足夠了:到最后,大多數對沖基金能夠創造的回報率,你完全可以從一支普通的指數基金那裏得到。當然,數字不可能百分百一致,可能略高也可能略低,但是整體而言,對沖基金的回報主要也是由市場敞口決定的,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人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回報來源,因此也不必多麼眼饞。

不過,值得吐槽的事情倒是有一些。研究者還發現,確實有少數對沖基金的經理人試圖做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高明,或者用報告的話,依靠“非線性系統風險敞口”來獲得回報,但結果卻是,最終的成績往往還不如一支典型對沖基金。換言之,大多數對沖基金本質上給你的,就是標準的市場回報,而那些試圖炫耀自己的經理人們是多麼有料的基金,最終往往回報率更低。這就是對沖基金神話背后的真相。

關於對沖基金的這一理念,其實內行絲毫不會感到吃驚。比如筆者,多年前就開始在《錢》雜誌撰寫對沖基金專欄,指出過對沖基金的各種所謂奇跡,比如許多基金根據風險調整之后令人目眩的表現數字,很可能都只是一種幻象,因為傳統的風險指標並不能準確反映許多對沖基金獲得比傳統投資如股票和債券極端得多的表現的潛力。

對沖基金的成本也是一個問題,這成本從大多數標準看來,都太過裝腔作勢了。許多年間,典型的對沖基金都執行所謂“2+20”的收費規定,即收取2%的資管理費加利潤的20%。報導顯示,有些基金的投資者已經做出了反彈,通過溝通,壓低了一點收費。不過,總體而言,對沖基金的成本依然是高高在上,讓大多數共同基金或者ETF相形見絀,而這本身也對真實回報造成了明顯的拖累。

當然,能夠不斷創造出令人吃驚的表現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再少也是存在的。無論什麼行業,只要能夠集中數以千計的天才,向著一個方向努力,總是會生成功者的。可是,即便這樣,也不足以構成我們高看對沖基金行業整體的理由。這些基金整體而言,根本配不上財經媒體天花亂墜的吹捧,更當不起超人管理的超級投資的盛名。

這一研究帶給我們的財富還不僅僅局限於對沖基金。無論任何時候,只要你看到有某種投資宣稱有獨特的優勢,或者是能夠以低風險換取高回報,你就應該立即對這樣的話提起警惕,如果這投資還收取高昂的費用,趕緊逃開。當你真的曾經滄海,你就會明白越簡單越好的道理。想要擊敗一個多元化、低成本指數基金或者ETF構成的均衡投資組合,其實真的很難。(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