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狂犬病傳播專家看錢鼠病例:不扮演角色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內動物感染狂犬病共83例,以鼬獾為主,儘管錢鼠只佔一例,可是全球首例所扮演的角色,始終令人關心,專家分析,放眼全球流行病學,包含家鼠、錢鼠在內的小型哺乳類動物感染比率低,目前歐美沒有針對鼠類抓咬傷建議進一步治療,國內未來是否會因此調整防疫腳步?疾病管制署表示,會蒐集相關資料提供專家會議。(陳奕華報導)

根據15號最新統計,過去一天國內沒有新增狂犬病動物病例,維持82隻鼬獾、1隻錢鼠確診,疫情發生地點8縣市39鄉鎮市。儘管目前僅一起錢鼠病例,卻也是全球唯一一例,不免讓人憂心跨物種甚至人遭鼠類抓咬傷感染。


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張照勤分析,從目前資料來看,台灣狂犬病主要宿主為鼬獾,有機會感染到其他意外的宿主,就像這起錢鼠病例,從各國文獻觀察,小型哺乳類動物通常不易感染,如果感染後也容易在發病前死亡,不會再次散播病毒。

「以全球現在這些小型哺乳類動物,包含錢鼠以及我們一般家鼠裡面,其實在所有全球世界流行病學當中,感染比率都相當低,而且它無法在任合一個國家的地方,形成一個很有效率的動物當中的流行病學式循環,所以錢鼠我們認為在當中不扮演角色。」

針對鼠、兔及野兔等動物咬傷後,包含歐美、世界衛生組織未建議應接受暴露後狂犬病治療注射。針對鼠類風險,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會繼續蒐集相關資料與監測,並提供給專家會議討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