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旱致有機高粱減產 茅台酒原料缺口或超2萬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謝振宇 貴州仁懷攝影報導
茅台酒之所以成名,與當地獨特的糯高粱分不開。
按照茅台酒2012年3.3萬噸、規劃2015年實現4.5萬噸的產能,對應每年需要有機高粱8萬~11萬噸。然而,就目前來看,仁懷及周邊毗鄰地區,60餘萬畝認證面積有機高粱的總產量也就10萬餘噸。
現在,在遭遇到仍未有效緩解的此次罕見貴州旱情後,當地有機高粱已大幅減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從仁懷市有機農業發展中心主任趙遠航處瞭解到,今年仁懷與茅台集團的訂單量為6萬噸,因旱情影響,實際供應量預計約4萬噸,缺口約2萬噸。8月12日,習水縣農牧局黨委書記趙文彥也表示,該縣供應缺口預計約2000噸。
旱情嚴重影響收成/
剛經歷了1日、3日的兩場喜雨,夏日三伏天的陽光,又開始炙烤著院落外的高粱田地,以及院落平地中正在晾曬的面積約3~4平方米新收穫回來的玉米。
「就收了這麼一點玉米,只有幾十斤,光是買種子都有10多斤。」8月5日中午,指著院落裡正在晾曬的玉米,仁懷市三合鎮八一村的種植大戶張光花(音)說到。
在三合鎮,因為有水庫存在,八一村算是水源相對豐富的村落。但記者也在現場看到,成片的高粱田之下,面積並不大的八一水庫目前蓄水已大幅減少,已部分見底。有村民告訴記者,中間部分的水深也就一米多,而該水庫的另一用處為三合鎮場鎮居民飲水供應地,因此前期並未大量用來灌溉村裡的農作物。
進入8月,仁懷當地雖然已連續有了兩場降雨,但由於降雨量偏小,大旱的影響仍然在持續。對於稍早前的降雨時間,張光花記得尤為清楚,「五月初二,小端午都無雨。」
6月中旬以來,仁懷全市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據相關統計,6月24日至7月23日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該市平均降雨量僅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7%,為近5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降雨量。[NT:PAGE=$]
「由於持續乾旱,赤水河來水量持續減少,全市156條季節性溪流基本斷流。」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仁懷市政府獲悉。對於此次乾旱,很多年長的村民也稱,這是他們數十年少見的旱情。
大旱除了造成了玉米的收成很少,對於張光花這樣的仁懷當地農民來說,更意味著家庭農業收入主要來源——有機高粱種植損失較大。她表示,家裡共種植高粱約20畝,去年,交給鎮上倉庫的高粱有8000多斤,前年這一數值為上萬斤。按照3.6元/斤的最終價格來算,去年僅種高粱一項,收入超過2萬元,今年則恐怕連1000斤的收成都是問題。
在帶記者查看其高粱田的過程中,張光花告訴記者,往年這一時節,高粱已趨於成熟和收穫,今年因大旱,田裡的大部分高粱到目前仍未成熟,幾乎絕收。即使先熟的高粱,也因高粱米較少而大幅減產。
在當地農民以及政府人士看來,之所以此次乾旱實際影響很大,是因為6~7月正是農作物生長、成熟的關鍵環節。因此,仁懷許多有機高粱種植戶都有著像張光花一樣的遭遇,收成將大幅減少。
供應缺口約2.2萬噸/
夏秋交替的8~9月,正逢高粱收穫,也是「酒都」仁懷農村最美的季節,滿山遍野的紅高粱生長成一道壯美的風景。
然而,今年因為乾旱,在仁懷的山上和田野裡,以往應有的大片紅高粱較難看見,取而代之的是青紅分明、倒伏嚴重的高粱地。
據張光花所在的八一村村長尹吉甫介紹,村裡共有1950畝的有機高粱種植,這次海拔較低的農田,因為受乾旱影響以及油葉病的影響,減產較多。而村裡海拔稍高的高粱地相對受影響較小。
三合鎮農服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整個鎮裡今年共種植了26800畝有機高粱,「總體而言,此次受災影響減產在30%~60%」。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臨近的喜頭鎮共和村。該村負責人趙茂才介紹,村裡共種植了5300餘畝有機高粱,其中海拔稍低的1200餘畝幾乎絕收。海拔稍高的高粱地,後期預計能保住約50%的收成。[NT:PAGE=$]
減產比例甚至超過50%的合作社也不在少數。8月2日,仁懷北部鄉鎮某農業合作社的聯繫人即表示,合作社的4000餘畝有機高粱已損失80%左右。旱情較為嚴重的大壩鎮,乾旱已造成90%農作物絕收。
相較前述仁懷北部鄉鎮,位於仁懷南面的魯班鎮及茅壩鎮,整體受旱影響稍輕,但不少農戶表示,自家今年高粱減產不少。一位農戶介紹,家裡10多畝的高粱,去年收成約6000斤左右,今年預計不到千斤。 由於大幅減產已經不可避免,因此對於仁懷許多農民來說,今年供應給茅台酒廠的原定計劃已難以實現。多位高粱種植戶均表示,今年約定的直供量難以完成。
仁懷市農牧局一位人士透露,目前,仁懷市共有有機高粱基地30萬畝,按平均250公斤/畝的平均產量算,應該達到7.5萬噸左右,目前減產比例約30%~40%。
趙遠航則表示,當地有機高粱今年絕收6萬畝,大幅減產。按計劃,今年將供給茅台酒廠6萬噸原料,受旱之後,「實際供應量約4萬噸」,其供應存在缺口。
僅仁懷即有2萬噸的供應缺口,再加上此次同樣受旱的習水、金沙兩地,實際茅台酒廠今年有機高粱供應缺口或更大。
8月12日,習水縣農牧局黨委書記趙文彥在電話中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該縣與茅台集團的訂單供應量為25480噸,由於這些訂單有機高粱地塊位置稍好,此次受災稍輕,但仍然有2000餘噸的供應缺口。而金沙縣農牧局相關人士則表示,「根據專家預測,該縣能夠完成1萬噸的訂單供應」。
由此計算得出,今年茅台酒所需高粱供應缺口預計約22000噸。
或加劇原料爭奪戰/
仁懷等地被稱為茅台酒 「第一生產車間」,足見當地有機高粱的重要性。
「白酒生產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地域性,更何況茅台酒是有機打造,主要依靠當地高粱。」新食品酒業研究院研究員謝驥表示。[NT:PAGE=$]
今年3月,茅台集團也曾對外表示,「目前茅台酒釀造用高粱全部來源於在仁懷市及毗鄰地區建設的有機高粱基地」。
為了保證原料的充足,茅台集團2000年即開始推動有機高粱基地建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三級管理模式。簡而言之,由農戶按訂單每年向茅台集團供應高粱。
趙遠航介紹,每年初,茅台集團根據生產需要,會把對應高粱需求計劃報給市糧油收儲總公司,再根據有機高粱的認證面積下達給各鄉鎮及合作社。目前,仁懷市相應訂單種植面積為24萬畝。實際上,每家種植戶、單個合作社與茅台方面的訂單量又不盡一樣。據記者瞭解,目前,農戶與茅台的合約訂單量普遍在400斤/畝左右。
到了高粱收穫的時節,由市糧油收儲總公司統一收購,先存放於各個鄉鎮的倉庫中,第二年茅台酒「重陽下沙」前,再統一由各地倉庫交予茅台集團用於生產。
頭年收購、次年生產,因此,在趙遠航看來,今年減產導致高粱供應不足,或不會對茅台集團明年的生產造成影響。
「今年有缺口,茅台明年生產的時候,已經收穫了一定的早高粱,到時可以先交予他們進行生產。」趙遠航表示,前幾年也曾遭遇過類似乾旱,但最終沒有對茅台集團的生產造成影響。
也有熟悉該模式的人士坦言,若明年再持續乾旱,或將對茅台酒的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這是否會影響到茅台酒來年的正常生產,目前尚難知曉,但值得注意的是,茅台酒多年來一直面臨的原料供應的地域性或稀缺性,或因旱情而加劇其影響。
茅台酒近年不斷擴產,其對於有機高粱的「渴求」也越加急迫。
數據顯示,茅台酒2012年產能為3.3萬噸,而根據相應規劃,2015年預計產能達到4.5萬噸。按照醬香酒生產法,一斤酒往往需要2.4斤高粱,目前每年需要有機高粱總量約8萬~11萬噸。
今年3月,茅台集團曾披露,2012年仁懷市及毗鄰地區有機高粱基地認證面積達到62萬畝 (其中仁懷市30萬畝,習水縣20萬畝,金沙縣12萬畝),產量達到10萬餘噸。
可見,剩餘空間原本就不充裕,同時,茅台集團還得面臨周邊中小酒廠的「搶食」。有農戶介紹,去年出售高粱的稍晚時候,當地中小酒廠所出的收購價格,甚至高於茅台集團的統一收購價。
雖然目前與農戶有著訂單合約的保障,但遭遇到此次嚴重乾旱,或會加劇茅台集團與當地中小酒廠對於有機高粱的爭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