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保姆”激增 家長“技術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新華社電 近年來,隨iPad等電子品日益普及,不少家庭把這類品當作孩子的“保姆”或早教工具。英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如今,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多數家長採取“技術懲”手段,即剝奪孩子使用電子品的權利。
電子兒童越來越多
網上零售商Pixmania調查2000名家長,了解他們家中電子品的消費情況及孩子使用這些品的時長。八成調查對象家中有14歲或年齡更小的孩子。
調查顯示,如今四分之一英國家庭擁有平板電腦;約一半家長表示會給孩子購買電子設備。調查對象中,46%會給孩子買Xbox或PlayStation游戲機,30%會給孩子買MP3音樂播放器或智能手機。
與此同時,超過70%的家長認為孩子過度依賴電子品。調查顯示,孩子們每天耗費在玩電子品上的時間平均接近兩小時,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每天盯屏幕的時間超過4小時,4歲以下兒童中有超過一成經常玩平板電腦。
“技術懲”后果嚴重
孩子們不僅為電子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可能給家長帶來高額賬單。上個月,5歲男童丹尼·基欽玩iPad上的一款“免費”游戲,從網店購買游戲配 件,10分鐘內讓家長的信用卡上多出1700英鎊(約合2720美元)開銷。所幸經過交涉,蘋果公司退還了這筆錢。但通過iTunes下載音樂帶來高額賬 單的用戶則沒有這麼幸運。
過去,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家長們會以不讓吃飯、不給講床邊故事等作為懲手段。Pixmania的調查顯示,如今,八成家長會採取“技術懲”手段,即沒收孩子的iPad、智能手機、游戲機等。家長們承認,這樣做更為有效,不過,后果很可能是激怒孩子。
專家:iPad當保姆危害讀、交際能力
據新華社電 據美國theiphonemom網站統計,2009年以來,針對低齡人群開發的應用軟件激增,不少家長讓iPad充當孩子“保姆”或早教工具。
心理學家並不贊同家長們的做法,認為至少孩子兩歲前不宜接觸。法國兒童精神病學家塞爾日·蒂斯羅恩說,iPad只能提供色彩豐富的二維面,無法向嬰幼 兒提供複雜的感官信息,存在缺陷。美國心理學家南希·琳達認為,iPad的某些游戲具有一定互動性,但它們無法替代人際交流。
英國去年一項調查顯示,有語言障礙的少年兒童過去6年間增加71%。語言研究專家認為,這與智能手機、游戲機等電子品更多地進入兒童生活有一定關聯;教育專家擔心,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等電子設備可能危害兒童的讀和交際能力。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