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擊收購病死豬 近7千頭豬屍棄河 污染黃浦江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上游漂至上海黃浦江水域的死豬至昨 (13) 日已逾 6600 隻。其實,作為養豬集中地的浙江嘉興養豬農場多年來都是將死豬拋入河,但今年特別嚴重。據上海《新民晚報》稱,往年有許多商販會低價收購死豬,製成臘腸、肉丸等銷往各地,自從去年公安部門加大病死豬市場的打擊力度後,這一現象得到遏制。網傳死豬來源地之一的嘉興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村民透露,由於收購死豬商人減少,所以今年病死豬「拋屍」的現象比往年更嚴重。
香港《文匯報》報導,由浙江過往案例發現,許多不法分子往年低價收購死豬,用死豬肉製成臘腸、肉丸、香腸、午餐肉等,進入消費者口中,成為「舌尖上的危害」。因此網友調侃本次豬屍事件說「有些中國人的素質已在逐漸提高,比如死了幾千頭豬,他們只是習慣性的把死豬扔進了黃浦江,而沒有把死豬加工成香腸火腿等」。
當地經營一家獸藥店的店長孫女士說,最近她確實看見垃圾回收站附近扔出來不少死豬,但認為這些豬是凍死的。據她描述,村政府對死豬都是統一回收,然後放到無害化處理池進行處理。村民也可以把死豬扔到沼氣池發酵。但一些農戶為圖方便,不願意打電話去聯繫回收人。「有些農戶覺得家裡死了豬很丟人,不願意讓鄰居知道,就自己偷偷地扔了。」
孫女士說,這兩年豬價行情不好,可是飼料價格一直在漲。再加上打疫苗、豬欄設施建設、母豬保健、前期飼料和自然的淘汰率等成本,養豬根本不賺錢。
孫女士提到,從前有人出錢收購死豬,所以街上見到的死豬比較少。後來買死豬的違法人員全部被抓。「現在根本不用出錢回收,死豬多的是,垃圾桶隨便撿。」
據悉,關於嘉興大面積死豬的消息最早來自《嘉興日報》。據 3 月 6 日嘉興日報引述竹林村當地治污人員的話,全村死豬總量 1 月份是 10078 頭, 2 月份 8325 頭,這幾天平均每天 300 多頭。但竹林村委書記陳雲華表示,該消息源不實。
陳雲華說,現在全村生豬存欄量在 4.5 萬至 5 萬頭,按照上述說法,全村的豬差不多都死光了。陳雲華承認,今年 1 月到 2 月死豬率確實有所上升,但未給出具體的數據。原因是村裡養豬以散戶為主,大多設施簡陋,保溫措施不佳,加上天氣寒冷潮濕所致。「不排除有個別農戶隨意丟棄死豬的現象。」
之前新聞報導說竹林村生豬曾運往香港。陳雲華表示,這是很多年前一家當地公司的經營範圍,只供應了 1-2 年。現在竹林村已經沒有供港生豬,當地 60% 的豬供給上海。 (接下頁)
[NT:PAGE=$]
陳雲華否認流入上海的死豬來自竹林村。「嘉興各區縣早已成立打撈隊,相比嘉善和平湖地區,新豐鎮距離上海的位置最遠。如果有死豬早已被截留。」新豐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黃軍則表示,本鎮的水流只有流向東面的平湖地區才有大河,而平湖地區有一條嘉興閘,平時是關閉的,只有在漲潮時才能打開。流向上海的都是彎彎曲曲的小河,死豬不可能流過去。就算要流過去至少需要一個月。
嘉興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嘉興全市動物疫情未見異常,嘉興將嚴格落實死豬屬地收集處理責任制度。
另據中新網報導,浙江嘉興市方面透露,今年以來共有 7 萬頭豬因養殖條件等綜合因素死亡,但並無疫情。同時,嘉興市方面還表示,嘉興正積極核查上海方面提供的 14 個死豬耳標,其中 1 個耳標涉及的嘉興養殖戶已承認隨意拋棄死豬,目前已立案。
耳標通常指承載有牲畜個體資訊的動物標識,可證明牲畜身份,常被施用於牲畜耳部。嘉興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蔣皓透露,上海方面提供了 14 個涉及嘉興的耳標。“4個耳標都顯示防疫是在嘉興的,代表豬的疫苗在嘉興打的。但防疫後,豬可能在嘉興繼續飼養,也可能被流動到別的地方了。嘉興正積極核查。
嘉興方面表示,目前該市正加快建設死豬無害化處理工業化設施,完善死豬收集處理機制。對亂棄死豬行為實行「零容忍」,杜絕亂拋死豬入河現象。
上海市水務局 13 日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目前黃浦江上游原水水質總體穩定;加大監測力度,確保出廠水符合國家標準。
上海水務部門表示,自 8 日晚接報後,上海市水務局要求各水廠通過強化常規水處理,加強了消毒工作,出廠水余氯從 1.2-1.5 毫克 / 升,提高至 1.8-2.0 毫克 / 升。下階段各水廠還將把 6 種常見豬病可能攜帶的病毒、 5 種細菌補充入水質監測指標,作為水廠消毒措施的主要針對指標。
上海飲用水水源目前主要依靠長江 (約70%) ,此次死豬漂浮的黃浦江,主要涉及滬郊區縣。上海水務部門發佈的消息顯示,目前,松江、金山、閔行、奉賢等供水企業的出廠水常規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微生物監測指標中心菌落總數為 0-4CFU/ml (國標為100CFU/ml),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為「未檢出」。現有的水質監測數據表明,相關水廠的出廠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水務部門稱,上海各供水企業加大了監測力度。原水主要每天開展渾濁度、色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 CODMn 、氨氮、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性大腸菌群等 9 項指標的監測;出廠水主要在出廠水 9 項指標每天監測一次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了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等微生物指標的檢測,檢測頻率提高至每 4 小時一次,余氯檢測也在實時線上監測的基礎上提高至每 1 小時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