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四大金融手段做強人民幣對沖外貿“負能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13 09:21


編者按:在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之后,進入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已換擋至“中速增長期”,轉型升級主題變得更加突出。中央高層十分重視這一時期金融體系和金融調控的轉型,為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可以說,金融體系升級是經濟升級版的集中體現;如果金融不能升級,則意味著經濟轉型沒有成功。今天的專題試圖為新時期金融體系的特點做出詮釋和描述,找到抑制通脹、穩定物價、促進外貿、實現就業等多重目標的最優平衡。

四大金融手段做強人民幣?可對沖我國外貿?“負能量”

——專訪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受到外需不足、國內生產資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不斷創新高等因素的影響,連續數月為負增長。現在,進出口已經從以往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一駕馬車”淪落為經濟增長的“負能量”。

如何改變這一窘境,讓外貿重新振作起來,為中國經濟升級版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針對於此,金融調控應該做出哪些改變?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

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可提升國際貿易拓展空間

《證券日報》:扶持進出口貿易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魯政委:近幾年,我國的政策性銀行在企業“走出去”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中國海外援建的基礎設施項目方面,並由此帶動了相關勞務、設備等的輸出。此外,今年3月金磚五國決定聯合建立開發銀行,主要用來支援金磚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其中,中國提供建立銀行的資金所占份額較大,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在與基礎設施相關的國際貿易方面將獲得極大的拓展空間。

從我國的綜合國力來看,對一些地區的海外投資權益保護還不能完全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金磚國家聯合建立開發銀行就顯得非常必要。由於金磚國家都屬於國土面積很大的新興經濟體,政局也相對比較穩定,對這些國家的投資更能得到保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美元的反彈,全球將再一次出現經濟增長點的地區轉換,即從新興經濟體到美國的轉換,也就是說新興經濟體未來將面臨更高的風險。

這對我國海外投資提出了警示:一是對新興經濟體的投資要控制好風險。這就需要建立一個預案,與相應的國家達成以該國富裕的資源實物來償還項目貸款的協議;二是把更多的投資放在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比如美國,可以選擇經濟恢復比較好的一些州參與其基礎設施建設,並以獲得營運權作為抵押。

場的投資機構並不多。因此,建議可以停止QFII的審批,只批RQFII。對於RQFII,可以要求在commit申請之前,必須持有足夠的人民幣。國外投資者獲得人民幣有兩個渠道:一是通過貿易結算;二是通過貨幣當局的貨幣互換。通過暫停QFII只批RQFII的方法就很容易讓人民幣進入西方市場。此外,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避免外資到中國股市抄底帶來的人民幣集中結匯的壓力,也能夠避免一旦預期逆轉集中流出的外匯兌付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人民幣單向波動“窘境”:

企業不做避險方案比做損失少

《證券日報》:匯率風險對我國進出口企業的“殺傷力”很大,金融調控應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才能將這種風險降到最低?

魯政委:目前,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行為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並沒有充分形成。目前,企業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提前收匯、延期付匯、遠期結售匯,再加上所謂的“內保外貸”等有限的手段。

二是企業在做匯率避險時存在不對稱性。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企業只規避人民幣升值的風險,潛意識中認為人民幣只升不貶。

三是企業匯率避險成本較高,甚至部分企業選擇單純靠“猜”的形式來避險。在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市場中,金融機構幾乎無法為企業提供高流動性、低成本的避險方案。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企業不做避險方案甚至比做避險方案的損失會更少。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導致企業避險意識到目前為止依然不足的原因。

形成上述三大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人民幣還是一個單邊的市場,“只有人賣,沒有人買”的事實使得所有的風險都由銀行來“扛”著,為了轉嫁一定的風險,銀行的收費自然不會很低,也就造成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成本很高。

這些都源自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雙向波動特征還沒有形成。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特征一旦形成,所有企業對匯率走勢都未知時,為了鎖定匯率,企業會主動采取措施進行避險,此時避險就是雙向的、避險市場規模也會更大,市場的流動性也會更好,企業的避險成本也就被最小化。

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形成雙向波動特征,匯率浮動區間也要足夠,這樣才能促使企業主動進行避險。當然,在此過程中,也要不斷完善人民幣避險金融工具。

培育新的外貿競爭力

需進行全方位金融創新

《證券日報》:培育我國外貿新的競爭力,金融體系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革?

魯政委:首先應該考慮我國怎樣才能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30多年來,我國產業的進步,大多是通過卷入全球一體化進程、通過獲取技術外溢而逐步實現的。從全球產業序列階梯來看,從高到低的大致排序是: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我們需要做的是,下一步如何發展到韓國水平?

今年以來,由於日本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導致日元貶值,韓國為避免日元沖擊而跟隨走弱,但人民幣卻持續強勁升值,導致我國產業升級的道路被韓國阻斷。從地域上看,跟韓國產業最相似的江蘇受影響最大,在1-5月份的新增銀行壞賬中,江蘇占了40%。因為從行業來說,江蘇的光伏、機械、造船、電子與韓國是完全相同的,只不過我國的水平比韓國略低點,只有在價格上存在優勢的情況下,購買者才會購買中國的產品,否則就會選擇韓國產品。但由於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使得江蘇的企業遇到了極大的挑戰。

因此,從提升產業結構的角度看,我國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市場化的金融體系,而當務之急是建立以市場化為基礎、反映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匯率形成機制。

其次,近年來,我國對外出口增速最快的是新興市場。但現實情況則是,我國對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國際支付體系覆蓋不夠全面。因此,我國可考慮建立一個專門為中小企業和第三世界國家進行貿易的收付匯體系。在這方面,僅在國內經營的一些中小銀行會比大銀行更有優勢和發展空間。

第三,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有了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對於一些風險相對較高的

地區,我國企業也可以積極去開拓。從近幾年來看,這些地區都是外貿增長最快的地區。

“發棒棒糖”不能提升人民幣吸引力

建議暫停QFII只批RQFII

《證券日報》:該如何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魯政委:我國一直都在推動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擾是如何提高人民幣的吸引力。過去的做法通常是通過“發棒棒糖”的方式,也就是通過人民幣的升值,提高持有人民幣的收益率來實現的。但是,這其實是把“雙刃劍”。通過這種非市場化的行為來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不能夠被多數國家所持續接受,持有者充其量是一種短期的投機行為,更何況升值對國內經濟還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目前,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發達經濟體並不多;與其相對應的是,來中國投資的QFII則大部分是西方經濟體,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構並不多。因此,建議可以停止QFII的審批,只批RQFII。對於RQFII,可以要求在commit申請之前,必須持有足夠的人民幣。國外投資者獲得人民幣有兩個渠道:一是通過貿易結算;二是通過貨幣當局的貨幣互換。通過暫停QFII只批RQFII的方法就很容易讓人民幣進入西方市場。此外,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避免外資到中國股市抄底帶來的人民幣集中結匯的壓力,也能夠避免一旦預期逆轉集中流出的外匯兌付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記者傅蘇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