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姚余棟:人民幣長期將升值 短期兌美元有貶值壓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姚余棟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姚余棟

  和訊網訊息2016年1月9日,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seec)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改革新動力”暨財經風云榜在北京召開。年會圍繞“改革新動力”的會議主題。和訊網全程直播。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發表演講,他表示人民幣長期依然升值,因為人民幣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都升值。我們短期是兌美元有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我們兌一攬子貨幣是相對穩定的,大家要有信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姚余棟:尊敬的章總,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媒體朋友們,原來的題目是互聯網新生態,后來我更改了一下,最後再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互聯網。這畢竟是和訊的年會,過去一年到頭我都在講互聯網,所以這次想跟大家匯報分享一點粗淺的思考,就是打造金融強國的邏輯。

  我想有很多學者都提出了中國要建設金融強國,其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陳雨露副行長,他很早就說要建設大金融,打造金融強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博士也說要做金融強國,都是非常好的。結合一點全球流動性的想法,分享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做:第一個,建設金融強國的必要性;第二個,中國建設金融強國的地位和建議。

  國際經濟分為三元:

  1.金融強國,比如說美國和英國。英國有一個倫敦交易所,主要是在外匯交易上,量特別大。對人民幣為什么這么熱情呢?很多就指望人民幣在倫敦交易,這樣的話能推動整個交易所在全球繼續延續無可比擬的優勢。

  2.制造業國家,比如說中國。

  3.資源出口國,比如說俄羅斯、中東地區、加拿大、澳大利亞。

  這是大致的分類,這些會有什么風險?我就α、姚余棟:人民幣長期將升值 短期兌美元有貶值壓力

  和訊網訊息2016年1月9日,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seec)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改革新動力”財經中國2015年會暨財經風云榜在北京召開。年會圍繞“改革新動力”的會議主題。和訊網全程直播。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發表演講,他表示人民幣長期依然升值,因為人民幣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都升值。我們短期兌美元是有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我們兌一攬子貨幣是相對穩定的,大家要有信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姚余棟:尊敬的章總,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媒體朋友們,原來的題目是“互聯網新生態”,后來我更改了一下,最後再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互聯網。這畢竟是和訊的年會,過去一年到頭我都在講互聯網,所以這次想跟大家匯報分享一點粗淺的思考,就是打造金融強國的邏輯。

  我想有很多學者都提出了中國要建設金融強國,其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陳雨露副行長,他很早就說要建設大金融,打造金融強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博士也說要做金融強國,都是非常好的。結合一點全球流動性的想法,我分享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做:第一,建設金融強國的必要性;第二,中國建設金融強國的地位和建議。

  國際經濟分為三元:

  1.金融強國,比如說美國和英國。英國有一個倫敦交易所,主要是在外匯交易上,量特別大。對人民幣為什么這么熱情呢?很多就指望人民幣在倫敦交易,這樣的話能推動整個交易所在全球繼續延續無可比擬的優勢;

  2.制造業國家,比如說中國;

  3.資源出口國,比如說俄羅斯、中東地區、加拿大、澳大利亞。

  這是大致的分類,這些會有什么風險?類似的制造業國家,我們所知它有一個薩繆爾森效應,生產率快速提高,工資上漲,就會導致實際有效匯率升值,這個基本上是個鐵律。制造業都升值,除非制造業整個生產力不發達,所以它就是一個鐵率。制造業被侵蝕,比較優勢就會發生變化,第一勞動力不再存在。以后簡單的服務業成本都會是比較高的了,這必然出現。

  部分產業向生產成本低的國家轉移,像我們一些低階制造業已經轉到了越南、馬來西亞等,擋不住。還有被迫轉型升級,提升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你工資水平上不來,你怎么會有收入呢?沒有收入,消費是起不來的。它是向服務業轉型和消費的崛起,是一起的,就是因為效應的推動,所以制造業國家就面臨著薩繆爾森效應。

  那有沒有“天花板”?有的。大家都說德國工業4.0搞的非常好,但是別忘了,德國是在歐元區內的。如果歐元不存在,如果還是西德馬克,會是什么樣?所以德國的工業制造是中國學不來的,它有貨幣的因素在里面。

  我們看看日本的情況,像夏普一些大企業,我們以前非常仰慕的,現在都破產了。你可以說它沒搞好,那我們就搞好了?不要過度自信。成本的上升是擋不住的,我們是努力向中高階做,現在中國也是做高階,做的很好,但是終究會有“天花板”。我們做“中國制造2025”,我本人也是“中國制造2025”專家咨詢會委員之一。整個“中國制造2025”現在進行也是很順利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二三十年后,我們很可能面臨“天花板”,這個效應在推動我們轉移。我們現在周邊的轉移,越南有1億人口,馬來西亞都是非常適合轉移的,何況還有印度制造。所以發達經濟體的制造業占比是不斷降低的,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的制造業都在降低。

  德國制造有多強?它也只占gdp的22.6%,日本是18.5%,這肯定是一個趨勢。這種低階的轉移,一個是我們希望把制造業留在中國,但同時很難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制造業國家有什么局限性呢?它是國際分工的重要參與者,但不是重要的決定者,就是你有訂單你可以制造;是全球的使用者但不是重要的設定者;制造業國家發展受到金融強國流動性制約,我們對內再有薩繆爾森效應,這是不可避免的,是鐵率。對外,全球流動性擴張,資本流入,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生產成本隨之上升。全球流動緊縮時資本流出,金融條件收緊。要分清哪些是大潮,哪些是自己能做的,七分靠自己,三分要靠天運。

  全球流動性周期這是過去反復跟大家匯報、分享的,我們知道長期有商業周期,是4、5年,貨幣政策周期,15年。美元升值8年,貶值6年,都是這樣的。從本世紀初期開始,主要國家的資產負債表,1900—1945年,二戰時候達到頂峰,之后不斷下降。到1971年左右,我正好出生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崩潰。現在歐央行、日央行還在qe,他們加起來相當於美國的qe3總量,還處在“秋天”,但是終究會退出的。以前我們有錯覺,認為信用貨幣是無限的,這是不對的,信用貨幣后面跟著的是資產。它可能在2017年,也可能在2018年會下來,就會進入全球經濟的冬季。可能要到2035年,中國經濟、經常性賬戶出現逆差,跟1971年的美國是一樣的時候才會結束。

  它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宗商品暴跌,跟這個周期相關的,就是全球流動性比較寬鬆的時候,資源類國家受益,石油、大宗商品全都漲,不足的話就全都跌,所以跌是長期的現象。制造業出口國面臨的是“荷蘭病”,主要是跟著大宗商品貿易價格上升。石油漲了這么多年,以后是會持續低迷的。

  制造業國家遇到什么問題?對內有薩繆爾森效應,你很難抗爭。對外一旦全球性流動性緊縮,占優貨幣升值,這里面就有美元。當年的宋代,北宋是窖銀很多,就是反復導致崩潰,北宋經濟非常繁榮,流動性不夠了,那就會出現通縮,白銀和銅比價一定會分開,白銀兌銅一定會升值,所以大家就挖了很多窖子藏白銀。我們即將面臨的就會是美元荒,這不是說是我們的問題,大家不要搞錯了,說中國經濟有什么問題。中國經濟挺好的,是全球經濟流動性不足,是人類的問題。你沒有那么多流動性,那將來怎么補?就是靠人民幣拯救世界。人民幣即將是國際貨幣,今年10月1日以后,我們全球吐流動性。人民幣給全球補充流動性,使未來的冬天不至於那么寒冷,是個暖冬。

  但是我們看到制造業國家依然會出現問題,全球流動性很好的時候,它就會出現你積累、儲備很好,但是一旦金融緊縮的時候,假如貨幣不是國際貨幣,你就會承壓,因為你趕上了周期的下端,這是我想說的主要邏輯,就是它全球流動性的情況下,你如果僅作為制造業國家,你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是制造業國家,往往你的貨幣不是國際貨幣,不是國際貨幣在流動性緊鎖的情況下,你長期就面臨著貶值壓力。而中國不是這樣的,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奮起和改革,去年10月30日人民幣已經被加冕成國際貨幣了,所以我們不光是制造業國家了,也是一部分金融國家,至少從資產上來說是金融大國,只是我們不是金融強國。

  將來設定資產更多的是要金融資產設定,會到什么程度?就是居民資產會大量升值,2004年是103萬億,是整個gdp的4倍,將來會達到280萬億。我們會長期有一個資產設定荒,沒有資產設定荒是心慌,280萬億的中國居民資產到哪里設定?只有在全球。怎么設定?高儲蓄,這也是推動我們的一個力量,我們必須走向全球的設定資產。將金融與實體經濟對立是不對的,金融強國是成為經濟強國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金融強國,在全球流動性緊縮的時候,你終究是玩不轉,會被踹下來的。你能承受長期的貶值壓力嗎?承受不了的,因為都要回流占優貨幣的。實體經濟強勁未必帶動金融繁榮,但金融落后必然拖累實體經濟。

  日本經濟也是基本停滯,安倍經濟學基本失敗,但是日元升值了。就在大量回流的情況下,人類是恐慌的,他不在乎你到底怎么樣,只要是國際流通貨幣就行,所以日元也升值。人民幣長期依然升值,因為人民幣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都升值。我們短期是兌美元有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我們兌一攬子貨幣是相對穩定的,大家要有信心。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森林里突然來了一只老虎,張三馬上就蹲下去系鞋帶,準備要跑,李四說你怎么不跑啊?張三說我跑不過老虎,但是我只要跑的比你快就行,就是這個問題。想想巴西,已經經濟衰退了,南非也就是1%的速度。“金磚”已經不再是“磚”了。我們比全球大部分經濟體,主要經濟體都好,都穩健,所以人民幣兌一攬子貨幣完全有實力相對穩定。而且隨著國際市場越來越適應我們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終將是升值貨幣。

  我們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前也面臨著艱難困苦和挑戰,我們在短暫的艱難困苦之中不要失掉視野,我們要把“中國制造2025”做好,我們不但要做制造業強國,也要做金融強國,謝謝大家!

  的風險跟大家做一個分享,類似的制造業國家,我們所知它有一個薩繆爾森效應,生產率快速提高,工資上漲,就會導致實際有效匯率升值,這個基本上是個鐵律。制造業都升值,除非制造業整個生產力不發達,所以它就是一個鐵率。制造業被侵蝕,比較優勢就會發生變化,第一勞動力不再存在。以后簡單的服務業成本都會是比較高的了,這是它的必然出現。

  部分產業向生產成本低的國家轉移,像我們一些低階制造業已經轉到了越南、馬來西亞等,擋不住。還有被迫轉型升級,提升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你工資水平上不來,你怎么會有收入呢?沒有收入,消費是起不來的。它是向服務業轉型和消費的崛起,是一起的,就是因為效應的推動,所以制造業國家就面臨著薩繆爾森效應。

  那有沒有“天花板”,是有的。大家都說德國工業4.0搞的非常好,但是別忘了,德國是在歐元區內的。如果歐元不存在,如果還是西德馬克,會是什么樣?所以德國的工業制造是中國學不來的,它有貨幣的因素在里面。

  我們看看日本的情況,像夏普一些大企業,我們以前非常仰慕的,現在都破產了。你可以說它沒搞好,那到我們就搞好了?不要過度自信。成本的上升是擋不住的,我們是努力向中高階做,現在中國也是做高階,做的很好,但是終究會有“天花板”。我們做“中國制造2025”,我本人也是“中國制造2025”專家咨詢會委員之一。整個“中國制造2025”現在進行也是很順利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二三十年后,我們很可能面臨“天花板”,這個效應在推動我們轉移。我們現在周邊的轉移,越南有1億人口,馬來西亞都是非常適合轉移的,何況還有印度制造。所以發達經濟體的制造業占比是不斷降低的,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的制造業都在降低。

  德國制造有多強?它也只占gdp的22.6%,日本是18.5%,這肯定是一個趨勢。這種低階的轉移,一個是我們希望把制造業留在中國,同時很難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制造業國家有什么局限性呢?它是國際分工的重要參與者,但不是重要的決定者,就是你有訂單你可以制造;是全球的使用者但不是重要的設定者;制造業國家發展受到金融強國流動性制約,我們對內再有薩繆爾森效應,這是不可避免的,鐵率。對外,全球流動性擴張,資本流入,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生產成本隨之上升。全球流動緊縮時資本流出,金融條件收緊。β發生了變化,你確認為是α,這是錯覺,要分清哪些是大潮,哪些是自己能做的,七分靠自己,三分要靠天運。

  全球流動性周期這是過去反復跟大家匯報、分享的,我們知道長期有商業周期,是4、5年,貨幣政策周期,15年。美元升值8年,貶值6年,都是這樣的。從本世紀初期開始,主要國家的資產負債表,1900—1945年,“二戰”時候達到頂峰,之后不斷下降。到1971年左右,我正好出生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崩潰。現在歐央行、日央行還在qe,他們加起來相當於美國的qe3總量,還處在“秋天”,但是終究會退出的。以前我們有錯覺,認為信用貨幣是無限的,這是不對的,信用貨幣后面跟著的是資產。它可能在2017年,也可能在2018年會下來,就會進入全球經濟的冬季。可能要到2035年,中國經濟,經常性賬戶出現逆差,跟1971年的美國是一樣的時候才會結束。

  它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宗商品暴跌,跟這個周期相關的,就是全球流動性比較寬鬆的時候,資源類國家受益,石油、大宗商品全都漲,不足的話就全都跌,所以跌是長期的現象。制造業出口國面臨的是“荷蘭病”,主要是跟著大宗商品貿易價格上升。石油漲了這么多年,以后是會持續低迷的。

  制造業國家遇到什么問題?對內有薩繆爾森效應,你很難抗爭。對外還有β,一旦全球性流動性緊縮,占優貨幣升值,這里面就有美元。當年的宋代,北宋是窖銀很多,就是反復導致崩潰,北宋經濟非常繁榮,流動性不夠了,那就會出現通縮,白銀和銅比價一定會分開,白銀兌銅一定會升值,所以大家就挖了很多窖子藏白銀。我們即將面臨的就會是美元荒,這不是說是我們的問題,大家不要搞錯了,說中國經濟有什么問題。中國經濟挺好的,是全球經濟流動性不足,是人類的問題。你沒有那么多流動性,那將來怎么補?就是靠人民幣拯救世界。人民幣即將是國際貨幣,今年10月1日以后,我們全球吐流動性。人民幣給全球補充流動性,使未來的冬天不至於那么寒冷,是個暖冬。

  但是我們看到制造業國家依然會出現問題,全球流動性很好的時候,它就會出現你積累、儲備很好,但是一旦金融緊縮的時候,假如貨幣不是國際貨幣,你就會承壓,因為你趕上了周期的下端,這是我想說的主要邏輯,就是它全球流動性的情況下,你如果僅作為制造業國家,你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是制造業國家,往往你的貨幣不是國際貨幣,不是國際貨幣在流動性緊鎖的情況下,你長期就面臨著貶值壓力。而中國不是這樣的,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奮起和改革,去年10月30日人民幣已經被加冕成國際貨幣了,所以我們不光是制造業國家了,也是一部分金融國家,至少從資產上來說是金融大國,只是我們不是金融強國。

  將來設定資產更多的是要金融資產設定,會到什么程度?就是居民資產會大量升值,2004年是103萬億,是整個gdp的4倍,將來會達到280萬億。我們會長期有一個資產設定荒,沒有資產設定荒是心慌,280萬億的中國居民資產到哪里設定?只有在全球。怎么設定?高儲蓄,這也是推動我們的一個力量,我們必須走向全球的設定資產。將金融與實體經濟對立是不對的,金融強國是成為經濟強國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金融強國,在全球流動性緊縮的時候,你終究是玩不轉,會被踹下來的。你能承受長期的貶值壓力嗎?承受不了的,因為都要回流占優貨幣的。實體經濟強勁未必帶動金融繁榮,但金融落后必然拖累實體經濟。

  日本經濟也是基本停滯,安倍經濟學基本失敗,但是日元升值了。就在大量回流的情況下,人類是恐慌的,他不在乎你到底怎么樣,只要是國際流通貨幣就行,所以日元也升值。人民幣長期依然升值,因為人民幣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都升值。我們短期是兌美元有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我們兌一攬子貨幣是相對穩定的,大家要有信心。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森林里突然來了一只老虎,張三馬上就蹲下去系鞋帶,準備要跑,李四說你怎么不跑啊?張三說我跑不過老虎,但是我只要跑的比你快就行,就是這個問題。想想巴西,已經經濟衰退了,南非也就是1%的速度。“金磚”已經不再是“磚”了。我們比全球大部分經濟體,主要經濟體都好,都穩健,所以人民幣兌一攬子貨幣完全有實力相對穩定。而且隨著國際市場越來越適應我們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終將是升值貨幣。

  我們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前也面臨著艱難困苦和挑戰,我們在短暫的艱難困苦之中不要失掉視野,我們要把“中國制造2025”做好,我們不但要做制造業強國,也要做金融強國,謝謝大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