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PC市場已達極限 將淪為替代品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這樣的電腦製造工廠還能存活多久?導語:英國《衛報》網絡版周一發表署名查爾斯·阿瑟(Charles Arthur)的文章稱,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逐漸蠶食PC銷量,加之上網本后繼無人,超極本影響不大,PC銷量已經觸頂,未來幾年將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萎縮。這將導致微軟在未來4年內損失330億美元營收和230億美元利潤。
以下為文章全文:
由於未能按照要求修改代碼,導致數百萬用戶首次登錄Windows時為無法獲得不同的瀏覽器選擇,。你或許認為這次處罰太重。
但倘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上周二發布的報告屬實,微軟將會遭受更沉重的打擊。由此帶來的直接損失是:今后4年損失共計330億美元的直接營收,以及大約230億美元的利潤。
這是因為IDC認為Windows 8未能引發轟動,沒有重新提振PC銷量。除此之外,有跡象顯示,中國、非洲、拉美等新興經濟體對於PC的熱情也不及預期。相反,隨用戶轉向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PC銷量增長將會進一步放緩。
IDC上周大幅下調了PC銷量預期。該公司預計,今年全球PC銷量將連續第二年整體下滑——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在此之前,只在2001年出現過一次年度下滑,但2002年又恢復增長。
螺旋下降
總體而言,IDC在調整后的報告中預測,今后4年的PC出貨量將比2011年6月的預期減少5.96億台。由於微軟以往通過每台PC獲得的Windows授權費為56美元,其中有39美元利潤,因此計算出了上述的營收和利潤損失。
這或許還不是最糟的。三星存儲晶片部門總裁全東守上周在接受《韓國時報》採訪時批評Windows 8。他說:“盡管Windows 8已經發布,但全球PC行業仍在穩步萎縮。我認為。”
全東守還補充說,三星看衰PC行業的前景,並將削減PC RAM晶片量,轉而加大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晶片能,后者的需求仍在增長之中。(奇怪的是,雖然很多網站都將消息來源指向了《韓國時報》,但該報網站后來卻刪除了這篇文章。)
從這一點來看,他與IDC觀點一致。這家市場研究公司通常會對未來5年的PC市場格局和規模進行預測,而最新的報告的確讓微軟及其主要的OEM合作伙伴(戴爾、惠普和聯想)頗感憂慮。[NT:PAGE=$]
雖然該公司只提供了2013年和2017年的預測數據——預計今年出貨量為3.458億台(減少1.6%),2017年為3.82億台(我已經根據這兩個數據對中間年份做了線性插值計算)——但足以反映出IDC的預期變化。我從2011年6月便開始搜集這些數據,之后分別在2011年9月、2012年3月、2012年9月、2012年12月、2013年3月進行過調整。從這一系列調整中不難看出,IDC原本對PC出貨量十分看好,並預計平板電腦出貨量將微不足道,但現在,該公司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逆轉。
在2011年6月的預測中(當時的預測期末為2015年),該公司預計2012年的PC出貨量為3.985億台,2015年為5.415億台。事實上,2012年的PC實際出貨量為3.514億台,比2011年6月的預測少了4710萬台,高估率約為12%。
而按照2011年6月的報告,2015年的PC出貨量預計為5.415億台,但最新報告僅為3.64億台(通過線性插值計算出的數據),與2012年的實際出貨量相當。
難道說未來4年的PC市場會出現零增長?這的確是個嚴肅的問題。這可能表明PC行業正在變成一個“替換品市場”——人們只會在舊PC壞掉后才會買新的。但隨PC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長,加之處理能力轉向雲端,PC的壽命也在延長。
以下是2011年6月以來,IDC的預期變化——對PC的預期不斷下調,對平板電腦的預期則不斷上調。(此圖沒有包含智能手機市場的預測,該公司預計這一市場也將不斷增長,年出貨量上限為16億部。)
那麼,IDC為何下調最新預期呢?源於多種原因的共同作用——有些不受微軟控制,有些則與微軟直接相關。
先來談談不受微軟控制的因素。“新興市場的PC購買量增長潛力正在下滑,逐漸向成熟地區靠攏。”IDC說,“2012年是新興市場首次出現出貨量下滑,2013年則會恢復增長,但增幅預計不足1%。2017年前的增幅也只能保持個位數的增長率。”
IDC表示,成熟市場(北美和歐洲)將在2013年出現下滑,這也是連續第三年下滑。該公司認為,2014年和2015年可能會出現“有限的增長”,但隨后還會萎縮。(我並未在我的插值計算中考慮這一因素。)
這背后的關鍵原因在於:美國和歐洲正在經歷嚴峻的經濟形勢。[NT:PAGE=$]
但還有一些因素是微軟能夠控制的,但卻仍未給該公司帶來任何利益。具體來說,便是Windows 8。
Windows 8增速放緩
很難說Windows是一款熱銷品。微軟發布數據時也很謹慎,只是暗示這款系統賣給OEM廠商的速度與Windows 7一樣快。然而,考慮到目前的PC市場比Windows 7發布時的2007年更大,使得這種比較顯得有些奇怪。
企業用戶顯然不喜歡Windows 8。我之前與一家公司溝通時發現,他們在歐洲共有1.6萬家企業客戶,但只有4家考慮採用Windows 8。當然,Windows 8還處於發展初期,很多企業甚至還沒有部署Windows 7。但緩慢的普及速度和消費市場銷量的緩慢增長對微軟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別忘了,Windows為微軟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利潤。
IDC分析師勞倫·拉夫德(Loren Loverde)在報告中說:“新興地區的增長已經顯著放緩,我們認為,隨消費者偏向其他移動性和便利性更好的設備,PC需求將會繼續萎縮。我們認為,由於平板電腦的存儲空間和檔案系統存在限制,而且對傳統生力軟件的關注度不夠,因此在功能性上仍然無法與PC抗衡。但這類品仍然憑藉移動性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吸引了消費開支。”
換句話說,我們仍要使用PC來運行Photoshop等軟件。但很多人不需要Photoshop,也不需要如此強大的處理能力。台式機沒有移動性。筆記本雖然具備移動性,但卻不夠方便——沒有移動上網連接,且多數都沒有觸摸屏。
超極本:是成是敗?
上網本顯然已是過眼雲煙。所以,OEM PC廠商已經無法獲得安慰。但超極本呢?這是PC行業的重要希望,可以吸引人們花更多的錢。但事實證明,根本不可能讓英特爾披露2012年的超極本銷量數據。
不過,還有其他數據可供參考: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吳家(Jia Wu,音譯)表示,根據他的測算,2012年的超極本總出貨量為1300萬台,僅占所有PC出貨量的3.7%,占全部筆記本銷量的6.4%。
吳家認為,2013年的超極本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台,在所有PC銷量中的占比為8.7%,在筆記本銷量中的占比為14.7%。這顯然可以對筆記本廠商的利潤形成促進,但筆記本的整體出貨量將基本保持不變。
吳家表示,超極本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價格顯然是關鍵障礙。另外,由於等待Windows 8的發布,消費者推遲了PC的購買計劃。在上網本的時代,沒有像今天這麼低價的電腦,平板電腦也尚未誕生,這就使得上網本可以通過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騰飛。”[NT:PAGE=$]
但時代已經變了,他解釋說:“超極本最初瞄準高端PC市場。但由於很多消費者發現他們並不需要那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導致高端PC市場面臨增長壓力。另外,iOS和Android的滲透也推動了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而Windows 8隻是一款應用數量有限的新系統,盡管用戶仍可以使用傳統界面。”
Windows 8的困境
未來4年內損失330億美元的營收和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對很多公司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但由於微軟每個季度的營收約為200億美元,利潤也達到60億至70億美元,因此算不上太大的衝擊。
但這卻會對它未來的創收能力生影響。PC出貨量的下滑意味Office的潛在授權量也會減少,而Windows和Office的授權減少都將對微軟未來的業績生影響。
三星那句“不比Vista好”的評論更是令該公司雪上加霜。科技博客ITwriting的蒂姆·安德森(Tim Anderson)針對微軟的長期前景給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預測:他指出,Vista有很多不錯的創意(用戶賬號控制和硬件加速圖形),但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直到Windows 7推出后才得以解決。但正如他所說,當時的格局非常不同:Windows當時還是一統天下的作業系統。
如今,它只是多主導平台中的一員——與之實力相當的還有Android和iOS,前者的設備總量可能在一年之內超過Windows,后者同樣在蠶食Windows的銷量。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微軟搞清Windows 8的整合問題?企業會給它時間嗎?
PC業務非常龐大——但它已經觸頂,正在遭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蠶食。
問題在於,PC何時才會變成真正的“替代品市場”?等到那時,真正的難題將不再是PC行業的規模能有多大,而是當人們紛紛延長購買周期時,它會變得多小?
這同樣會對英特爾以及PC OEM廠商生影響。現有的一切利益都有一個前提:人們會購買越來越多的新PC。可是,當人們不再購買時,情況又會怎樣?(書聿)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