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365翻譯:中國式“車庫創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27 16:47


蘋果、Google、亞馬遜、惠普、迪士尼……這些充滿光輝的名字,代表創新、科技、成功,堪稱創業典範。除了這些耀眼的共性,它們還有一個不那麼起眼的共同點,就是都起源於車庫。無論是史蒂夫·喬布斯,還是華特·迪士尼,都是從車庫的狹小空間起步,最終走上成功之路。

“我們就是中國的‘車庫創業’”,27歲的劉禹笑說,他的創業之路開始於自己一套破舊的公寓。


這套老舊居民樓裡的60平方米公寓,讓劉禹的“365翻譯”差點招不來應聘者。但短短兩年,“車庫”就成了歷史,劉禹的創業團隊得到了真格天使基金和“中關村”的資助。他們已經搬到了亞運村一套250平方米的商住兩用公寓,不久,他們又將搬進面積更大的寫字樓。

美國的車庫創業屬於硅谷,而中國的車庫創業則在中關村獲得成功。

萌芽

“車庫創業”的傳奇,一直在心中翻滾

所有的傳記作家在總結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一生時,都離不開加州的一個車庫。在美國文化中,車庫似乎一直是屬於男人的空間。從幼年時開始,男孩們就跟父親在車庫裡擺弄各種工具。

1986年生在北京的劉禹,童年是伴北海的游船、鴿子哨和北冰洋汽水度過的,對車庫沒有任何概念。中學畢業后,劉禹前往美國求學,在那裏他聽到了車庫創業的傳奇。

2008年,以榮譽畢業生的身份畢業於美國Vassar學院后,劉禹進入了國際知名企業、美國最大的娛樂經紀公司之一WME,擔任亞洲業務拓展專員,並在短時間內升至主管。2010年,劉禹回國后供職於DMG娛樂傳媒集團,擔任項目開發總監,負責創建、管理項目開發部。

雖然事業小有成就,但“車庫創業”的傳奇,一直在劉禹心中翻滾,打工,並不是他的理想,他想做點自己的事業。

破冰

要像做麥當勞那樣做翻譯,把它標準化、現代化

2011年3月,和朋友一起,在復興門的一個60平方米的破舊公寓裡,劉禹開始了創業。他想做的是借助互聯網的翻譯服務,“365翻譯”是他提供服務的網站。“我們的創業衝動來自對互聯網的熱愛”,成為像喬布斯那樣改變世界的人,是劉禹這樣互聯網一代的共同夢想。

憑藉對互聯網和翻譯的了解,劉禹覺得,翻譯應該也走到了電商時代。“傳統的翻譯公司,就像個小餐館,而我們想像做麥當勞那樣做翻譯,把它標準化、現代化,提供更好的服務。”

遇挫

樓道裡黑漆漆的,應聘者被“小破屋”嚇退

劉禹把自己的事業稱為“服務電商”,“作為提供服務的電商,我們本身並不肩負巨大的商品成本,服務電商的毛利十分健康,是傳統電商1%至3%毛利的數倍;並且,由於我們銷售的是服務,而不是商品,我們既沒有耗資巨大的倉儲系統,也不需要重運營、重人力的物流團隊。隨國內互聯網化進程的越發成熟,越來越多已熟悉網上購物的企業和個人將接受和擁抱在網上採購服務的方式,而我們也將成為這個大趨勢的受益者。”

鑒於“服務電商”的特性,創業初期,劉禹在“小破屋”裡置了兩台電腦、扯了根網,便開工了。業務不錯,人手開始不夠,劉禹准備擴大團隊,招聘。

可很多應聘者,被這個“小破屋”嚇跑了。“我們那兒是老舊小區,樓道裡黑漆漆的,還貼滿了醫療廣告,尤其是女生,都不敢進。”

煎熬

最初幾個月,大家拿到的工資都是0

被逼無奈,劉禹把應聘地點改在咖啡廳、快餐廳,才招到了足夠的人手。於是,6個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人,一起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埋頭接活。累了,趴在電腦桌邊睡一覺,餓了,扒拉兩口盒飯。

即便省吃儉用,“365翻譯”還是遇到了資金問題,最初幾個月,包括劉禹在內,大家拿到的工資都是0。

“不說購置器材,飯錢都要花不少。別看大家都是宅男,可飯量一點也不小啊,每天消耗確實很大。最困難的時候,手裏剩下的錢,不到10萬。”

但“365翻譯”專業、快捷、新穎的服務模式,讓它迅速在死氣沉沉的傳統翻譯市場打出一片天地。當掙到第一個一百萬的時候,劉禹和創業伙伴們,一起到飯館裡,好好撮了一頓。

崛起

對同行形成了衝擊,以致接到恐嚇電話

在網上下單、交費、翻譯、收單——完成翻譯業務,所有的程序不需要面對面交流,只需要借助電商平台。“365翻譯”無論在服務還是價格上,都對傳統翻譯公司形成衝擊,以致劉禹還接到過來自同行的恐嚇電話。但這沒能阻擋“365翻譯”把營業額做到千萬級別。

現在,“365翻譯”為亞洲開發銀行、惠普(中國)有限公司、中影集團等知名企業提供翻譯服務。“365翻譯”的成功,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真格天使基金對劉禹團隊進行了投資,“365翻譯”還入選國家金種子工程和中關村常春藤企業,並得到了中關村移動互聯網業集群專項創新資金的無償資助。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劉禹開了公司、融了資、做出了第一款品、結識了一群能交心的創業伙伴。他說,“感覺像過了半輩子”。

劉禹說:“我們做的不是抄襲任何人的商業模式,而是全新的,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覺得創業,最大的收穫就是成長,不停地犯錯,然后驗證,再接做。我想看看我們能不能在社會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點評

徐小平(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創始人):這樣一種嶄新的形式吸引了我,在創新領域你永遠不知道,它是不是未來。這是一個值得一睹的未來。 本報記者 孫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