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侵華軍艦復活 出雲號規格如航母 廣島原爆68周年下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07 10:28
日本自二戰以來最大軍艦昨趁原爆68周年紀念日下水,命名「出雲」號,與1930年代日本侵華時期的日本一艘海軍旗艦同名。專家普遍視之為準航母級軍艦,料成日本海上防衛力量核心。分析認為,日本特意在敏感日子安排新型軍艦下水,料是營造輿情,為正式建軍鋪路。中國國防部昨稱,對日本不斷擴軍表示關注。
香港《明報》報導,船身編號為183的「出雲」號昨(6)日下午於橫濱市日本海洋聯合有限公司(JMU)的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約千名民眾到場觀禮,出席嘉賓包括副首相麻生太郎及前防衛大臣石破茂。現場演奏日本國歌《君之代》後,「出雲」號隨即在樂聲中緩緩滑入海中。日本政府稱,選擇昨日舉行下海儀式,純是因為潮汐狀合適,而且是吉日,只是碰巧與原爆紀念日重疊。
「出雲」號屬22DDH「日向」級護衛艦,長約248米,寬約38米,排水量達1.95萬噸,船員約470名,較現有同級護衛艦龐大。「出雲」號採用全通甲板設計,可運載9架直升機,包括7架預警機和2架運輸用直升機,並容許5架直升機同時升降。艦上將配備高靈敏度聲納及海對空機關炮,可用以進行警戒監視活動,防衛日本的領土與海域,並參與實戰任務。此外,「出雲」號能夠為艦艇補充燃料,可作為海上自衛隊的中心艦艇。「出雲」號亦可運載50輛陸上自衛隊卡車,可協助運送救災物資。
「出雲」號造價約1200億日元(約95億港元),預計2015年正式服役。有日本傳媒形容,「出雲」號可媲美二戰時期的「赤城」號航母。儘管日方稱「出雲」號為護衛艦,但實際上其規格與準航母無異。此前更有美國傳媒報道,「出雲」號護衛艦甲板經過改造,具有搭載F-35B型隱形戰機的能力,將能大幅提高護衛艦的水面和空中攻擊能力。
資深軍事研究員黃東表示,「出雲」號並非護衛艦,「22DDH」意指「平成22年型號直升機驅逐艦」,雖然無論在排水量、大小和搭載機數量上都不及中國的航母「遼寧艦」,但當日本數年後採購得美方的F-35B隱形戰機後,雙方戰鬥力就不相伯仲,而F-35B比遼寧艦搭載的殲15更是先進一代,更加威脅中俄朝等國。他預期,「出雲」號下水可能會挑動中國,加快採購更先進的殲31戰機,以作抗衡。
分析指出,「出雲」號是日本自二戰後最大型的軍艦,下水對日本意義重大。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被禁不得擁有航母。中國國防部向法新社表示,關注日本持續擴張軍力,認為此趨勢值得亞洲鄰國與國際社會關注,日本應汲取歷史教訓,遵守其自衛政策,堅守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日本選擇原爆日當天讓「準航母」下水,意味深遠,疑安倍利用國民悲情,支持其重整軍備的野心。
另外,日本廣島市和平公園昨舉行儀式,紀念該市遭原子彈轟炸68周年,約有5萬人參加。
《解放軍報》7日報導指出,「出雲」號舷號183,全長248米,寬38米,排水量為1.95萬噸,滿載排水量2.7萬噸,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的艦艇,可搭載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最多可搭載14架直升機,可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許多媒體冠之以「直升機航母」的稱謂。該艦配備了3部「密集陣」武器系統和2部「拉姆」導彈發射裝置。由於擁有艦艏至艦艉全通甲板,外觀與航空母艦相倣,經過改造後,它還具備搭載F-35B型戰機的能力。美國「全球安全」網站指出,22DDH從噸位、佈局到功能都已完全符合輕型航母特徵。(接下頁)
[NT:PAGE=$]
不過,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被限制不得擁有航母。所以,日本防衛省以「出雲」號沒有設計固定翼設施為由,拒絕承認該艦為「攻擊性航母」,而將「出雲」稱為能夠長期執行海上防衛任務的「海上基地」,或稱之為直升機驅逐艦。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出雲」號無疑是全球最大驅逐艦 -- 此前美國最大的驅逐艦為「伯克」級,排水量也不到1萬噸。
軍事專家指出,「出雲」號正式服役後,加上之前以驅逐艦的名義裝備的兩艘「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日本實際上將擁有3艘「準航母」。若搭載F-35戰機,它們將成為真正的航母。
與其噸位和設計相比,「出雲」號的命名與下水時機也引起了各方關注。
歷史上,「出雲」號曾為日本海軍一艘裝甲巡洋艦的名稱,在日俄戰爭和侵華戰爭中執行過任務。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出雲」號是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的旗艦,1945年在吳海軍工廠被美軍擊沉。
軍事科學院日本問題專家袁楊認為,「出雲」是日本島根縣的一個地名,有不少民間傳說從這裡開始流傳,而用以前的艦艇名字命名也是許多國家海軍的習慣性做法。不過,選擇曾參加過日俄戰爭和侵華戰爭的艦艇名字命名,並選擇在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68週年紀念日舉行「出雲」號下水儀式,不可能沒有政治含義。
袁楊說,雖然日本有以此向外界宣示和平的意味,但其對於此舉給周邊國家的影響也應該有所認知。很多時候,日本就像一個賴孩子,不斷用小動作挑戰大人的底線,大人不和他計較,心裏總有點窩火,一和他認真,他又一臉委屈。這種賴兮兮的做法似乎正成為日本的一種戰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日本選擇在廣島遭原子彈轟炸68週年紀念日當天讓「準航母」下水,意味深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利用國民的悲情,支援其重整軍備的軍國主義野心」。金燦榮說,眼下美國財力不濟軍費縮減,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上必須依賴日本,這給了安倍大肆發展軍力的契機。
一段時間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斷以周邊環境惡化為由,加緊步伐大肆鼓吹修改和平憲法。另一方面,日本上月公佈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中期報告更直接指出,為加強對釣魚島「防衛」,決定強化自衛隊的「海軍陸戰隊的機能」,組建專門的「登島奪島」部隊。
由於「出雲」號具備在海上維修直升機和為其他艦艇加油的能力,有媒體分析稱,打造22DDH準航母正是安倍政權企圖追求軍國主義的體現。專家警告說:「安倍政權正在為將自衛隊升格成軍隊、重新掌握一個『正常國家』的發動戰爭權做準備。」
軍事專家宋曉軍認為,推動日本準航母建設的動機之一就是修改集體自衛權。也就是說,一旦日本集體自衛權釋放後,它的許多力量就可以直接通過直升機航母進行快速立體投送,從而成為美國兩棲作戰能力的一個補充。
對此,許多有識人士都表示擔心。日本共同社評論說,與周邊國家海上關係緊張令防衛省急於強化離島防衛能力,大型戰艦此時登場或將刺激周邊國家。(接下頁)
[NT:PAGE=$]
《明報》指出,「出雲」號名稱與中國甚有淵源,可以說是綜合了百多年來中國被日本多次侵掠的恥辱。有日本問題專家表示,中韓等國勢將此解讀為日本的挑釁行為。
「出雲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位置大約為現在島根縣東部。此地常在日本神話中出現,傳說有許多神靈居住於此。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從清政府手中獲得巨額賠款,日政府用這筆錢進行新一波強軍計劃,當中包括向英國訂造「出雲」號裝甲巡洋艦。
「出雲」號於1898年開工,1900年返國服役。其排水量近萬噸,長121.92米,寬20.93米,航速達20海里,擁有近40支槍炮,憑其大噸位、裝甲強與重火力等優勢,在日俄戰爭期間成為日本帝國海軍的作戰主力。
於抗日戰爭期間,身為第三艦隊旗艦的「出雲」號參與侵華,多次炮轟上海的工廠、學校、民房等,掩護日軍進攻,並造成中國人民生命和財產巨大損失,是日艦中最著名的「頭狼」,也因此成為中國部隊各軍種攻擊的主要目標,包括空襲和自殺式襲擊,使「出雲」號遭受重創,要拖回日本做訓練船,一度大大鼓舞了中國人的抗日士氣。它直到1945年7月24日被美軍擊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林泉忠表示,日本在下周四(15日)的日本戰敗日前為日本二戰後最大規模護衛艦舉行下水禮,將令中韓警覺及擔心,令各方關係繼續冰封。至於護衛艦命名為「出雲」號,「顯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軍事能力已回復二戰前的霸主水平,這個令中韓等國猜忌。中韓亦會把日本推出二戰後最大規模護衛艦此舉解讀為挑釁行為,將引發中日軍事競賽」。
「日向」號直升機驅逐艦和「伊勢」號直升機驅逐艦--兩艦為日本最大型驅逐艦「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1號艦和2號艦。「日向」號長197米、寬33米、標準排水量1.35萬噸,不僅遠遠超過日本現有的各種驅逐艦,甚至超過了一些國家的輕型航空母艦,其機庫最多可容納11架直升機。
「大隅」級運輸登陸艦--「大隅」級運輸艦全通甲板長120米,寬23米,標準排水量約9000噸,最多可搭載6架直升機。1998年,首艦「大隅」號正式服役。軍事分析家認為,這是二戰後日本建造航母「零的突破」。「大隅」級共建有三艘。
「近江」號支援艦與「摩周」號支援艦--兩艘艦為同級艦,標準排水量為1.35萬噸,與「大隅」級相比,噸位更大,航母特徵更明顯,航空能力也更強,可搭載8架艦載機,擁有寬大的機庫,可同時起降2架直升機。
資料來源:解放軍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