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PC World:PC銷售滑坡因摩爾定律失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06 17:45


導語:《PC World》網絡版今天刊文稱,近年來,全球PC的銷量增長陷入停滯。一些人認為,移動設備的發展影響了市場對PC的需求,但實際上失效的摩爾定律才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更重要原因。

以下為文章全文:


關於PC正在消亡的說法被過度誇大。2012年,全球PC出貨量超過3.5億台,這樣的行業遠遠稱不上“正在死亡”。但毫無疑問的是,PC的銷售增長沒有以往那麼快。分析師普遍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PC銷量仍將遠遠超過平板電腦,但銷量增長卻几乎陷入停滯。

那麼最大的問題在於,這是為什麼?

根據傳統思維,業內人士列舉了多個理由。大部分人認為,PC銷量增長的停滯與宏觀經濟低迷有關,同時也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興起有關。另一些人認為,這與PC在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定位有關。在這些國家,PC往往被認為是很少替換的奢侈品,因此在最初的銷量增長之后,第二輪銷售增長遲遲沒有出現。

與大部分經濟領域類似,PC市場受到許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以上所說的因素毫無疑問也生了影響。然而一個常見現象是,許多人仍在使用已有10年曆史的奔騰4電腦瀏覽Facebook,收發電子郵件。這透露出了背后更深層的原因。

過去幾年中,對主流用戶來說,CPU性能是否已達到“足夠好”的水平?而已使用多年的計算機是否仍能滿足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導致他們沒有升級電腦的動力?

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Linley Group分析師林利·格文奈普(Linley Gwennap)表示:“以往,每隔幾年你就需要升級PC,否則就會落后。如果不升級,那麼你無法運行最新的軟件。而現在,你可以在5到7年內使用同一台PC,而不會有任何問題。盡管運行速度可能有些慢,但不會在每天的日常使用中體現出來。”

老款處理器仍適合日常使用

對於PC發燒友來說,這樣的情形很難想象。但實際上,普通用戶並不需要編碼視頻,也不會經常去玩《孤島危機3》這種大型游戲。實際上,普通人每天只會做一些“輕量級任務”,主要是基於網絡的任務,例如網上購物,收發電子郵件,與好友和家人社交,收看YouTube視頻(標清而非高清分辨率),以及玩紙牌游戲等。

換句話說,這些應用不會需要能夠超頻、需要水冷、支持超程的酷睿i7處理器。實際上,當前的Ivy Bridge酷睿i3處理器面對這些應用都已綽綽有余。

[NT:PAGE=$]格文奈普表示:“如果你只是瀏覽網頁,使用電子錶格,進行一些文字處理,你不會注意到2.5GHz處理器和3GHz處理器的區別。”盡管奔騰4電腦在使用中已經能讓人感覺到落后,但基本的上網和視頻觀看功能仍表現良好。此外,隨越來越多的計算任務從本地計算機轉向雲計算伺服器,對先進處理器的需求還將進一步下降。Nvidia的GeForce Grid項目,以及越來越多的流媒體視頻服務體現了這一點。正是基於這樣的理由,谷歌Chromebook筆記本獲得了歡迎。

英特爾的酷睿2雙核和四核處理器於2006年推出。如果僅僅使用基於互聯網的應用,那麼這樣的處理器仍可以很好地勝任。在酷睿2處理器電腦上,如果僅僅啟用不高的細節設置和分辨率設置,那麼大部分當代游戲,例如《無主之地2》和《上古捲軸》,仍能夠正常運行。近期的評測顯示,與更新的AMD處理器和中檔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相比,酷睿2處理器的性能仍然更好。而較老的AMD處理器,例如2009年時的3.4GHz AMD羿龍II X4 965黑色版,也可以很好地支持游戲。

格文奈普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其原因:近年來,摩爾定律正逐漸失效。他表示:“自2005年英特爾遇到功耗瓶頸以來,我們就開始落后於摩爾定律。當時,功耗而非晶體管數量,成為了重要的制約因素。”在英特爾2008年底發布Nehalem架構之后,性能提升放慢的問題變得更明顯。

摩爾定律遭遇功耗瓶頸

摩爾定律來源於英特爾前CEO戈登·摩爾(Gordan Moore)。他於1965年預計,整合電路的晶體管整合度每兩年將提升一倍。而隨后這一定律的說法被調整。英特爾高管大衛·豪斯(David House)指出,計算機性能每18個月就會翻番。

然而,格文奈普在去年12月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英特爾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已經放緩。即使考慮最新Sandy Bridge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從2009年至2012年,案頭電腦每年的性能提升只有10%,而筆記本每年的性能提升為16%,遠低於以往的每年60%。”

換句話說,新款處理器無法大幅領先於此前的品。對普通人而言,他們使用電腦主要是為了登錄Facebook,收發電子郵件,以及使用iTunes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老款酷睿2處理器和新款酷睿處理器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計,無論這些處理器的跑分有何不同。

格文奈普表示:“我認為,計算機性能提升的放緩是導致當前PC銷售增長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方面的影響可能比平板電腦的影響更大。如果新電腦的運行速度並不比2至3年前的品快很多,那麼為何你要換自己的電腦?”

[NT:PAGE=$]CPU性能不再重要

“CPU已經足夠好”,這樣的看法沒有異議。英特爾公關經理丹·施奈德(Dan Snyder)表示:“我在這裏已經20年。90年代時,人們說過,Windows 3.1、60MHz奔騰處理器和1MB RAM已經足夠好。”他的說法完全正確,對“足夠好”的看法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

不過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施奈德列舉了英特爾近年來的幾方面技術發展,例如支持平板電腦的片上系統晶片、適合Android系統的處理器、加強的片載圖形處理性能。盡管這些技術各自都很不錯,但沒有一項技術推動了CPU對性能的提升。實際上,由於功耗瓶頸的存在,英特爾已很難在這方面取得突破。

新款CPU目前更多地專注附加功能,從而每年小幅提升計算性能。過去幾年中,片載圖形處理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AMD的APU和英特爾Ivy Bridge處理器中整合的HD Graphics 4000顯示核心。實際上,只要用戶願意下調一些細節的顯示設置,整合顯卡已經能很好地勝任游戲的面顯示。

另一方面,晶片廠商也在關注如何降低能耗,從而延長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的電池續航時間。新款處理器在能耗和圖形性能方面的提升彌補了CPU性能提升的不足。

AMD APU和CPU品公關經理加裡·希爾科特(Gary Silcott)表示:“摩爾定律主要關於晶體管成本,包括晶體管成本對性能提升的影響,以及用戶可以買得起越來越多晶體管。然而由於材料的物理限制,以及工廠成本的增長,這也意味需要從設計本身手,提升性能,延長電池續航時間。這是AMD發展多樣化計算及APU架構的原因。通過在同一塊片上系統晶片上整合不同的計算引擎,你可以處理更多的計算任務,在一小塊矽片上以很低的功耗實現強大的計算性能。”

那麼現實情況是否如此?

對於AMD是否將專注於改善處理器能耗和整合的圖形性能,而非單純提升處理器頻率的問題,希爾科特表示:“對是這樣。這是我們一切討論的核心。”

這似乎已成為處理器未來發展的共識。去年,AMD、高通、ARM、三星和德州儀器等領先的晶片廠商共同組建了“多樣化系統架構基金會(HSA)”,推動統一架構的形成,解決當前CPU和GPU遭遇的限制。HSA試圖繞開功率瓶頸的問題,通過並行計算來提升處理器的計算性能。

[NT:PAGE=$]未來的希望

即使CPU的對性能無法得到足夠的提升,以推動PC銷售的增長,但HSA的工作仍將給普通用戶,以及關注視頻編碼的專業人士帶來美好前景。盡管HSA自身存在問題,例如Nvidia和英特爾並未參加這一組織,但這些行業領先的廠商仍將推動處理器的發展。

AMD和英特爾都在研發方面有大量投資,從而確保技術的領先。僅2013年一年,英特爾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82億美元,並計劃向尺寸更大的晶元和更新的光刻技術轉移,從而能在未來幾年內製造尺寸更小的晶體管。Ivy Bridge處理器採用的22納米工藝僅僅只是開始。

與此同時,英特爾也在發展“無所不在的計算”,包括手勢控制和語音識別等。這不僅僅是改進傳統的界面模型,而計算性能也需要得到提升。

下一步,對CPU性能的關注將逐漸減弱,這毫無疑問將有利於PC行業,但也會令計算機發燒友感到不滿。由於已經面臨功耗瓶頸,英特爾和AMD可以在其他的技術領域自由創新,從而改變我們目前對計算機的概念。

英特爾的斯奈德表示:“移動設備,包括超極本、平板電腦、觸控變形本之間的界線正逐漸模糊。”他的說法是正確的。如果英特爾沒有將關注重點轉向能耗和圖形性能,那麼類似微軟Surface Pro這樣的品永遠不會出現。

英特爾即將推出下一代Haswell處理器。這將帶來類似平板電腦的新一代輕薄筆記本,提供完整的計算性能,以及長達一天的電池續航時間。AMD下一代APU和最新展示的Turbo Dock技術也帶來了同樣的潛力,3D游戲將得到全面支持。

這就是處理器的未來。CPU性能提升的停滯導致許多人堅持使用舊電腦,但如果英特爾和AMD永遠專注於CPU性能,那麼另一些機會將被忽視。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功耗瓶頸和失效的摩爾定律帶來了重新思考的機會,而並非“喪鐘”。(維金)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