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勛:央行外匯管理新政策背后隱含的深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9 08:21
資本外流帶來的風險不能忽視。中國需要通過穩定經濟形勢、加快市場化改革重塑投資者信心。不過,在市場新格局下,判斷外匯儲備減少、資本外流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先得弄清資本外流的原因。我國不僅是FDI流入大國,從去年起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未來在“一帶一路”戰略、人民幣國際化、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諸多因素的推動下,我國對外資本輸出將是長期趨勢。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新階段的需要。
央行近日向多家銀行下發特急通知,決定自10月15日起,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包含財務公司,收取暫定為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央行辦公室下發的檔案解釋說,需繳納20%外匯風險準備金的“代客遠期售匯業務”,范圍包括未來某一時間形成客戶購匯行為的人民幣對外匯衍生產品業務。
當前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匯率變動牽一發而動全身。近期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正是順應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的合理舉措,旨在應對未來外匯擠兌風險,抬升跨境套利的成本,緩解人民幣貶值預期的無序發酵。自8月11日人民幣主動貶值以來,離岸人民幣較在岸人民幣的價差一度擴大至2%,目前價差也達1%。價差的擴大成為“二元悖論”。因此,央行得想辦法縮小這種價差。一種辦法是讓在岸人民幣貶值,向香港離岸人民幣靠攏,但人民幣匯率一直是我國和貿易伙伴之間的爭議焦點。人民幣貶值將給中國出口企業在競爭對手面前更大優勢,勢必將重新引發與貿易伙伴之間爭議。而且,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還會讓資本流出中國市場的速度加快。另一種選擇即拋美元、買人民幣。這能通過穩定在岸人民幣匯率,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最終引導在岸和離岸的價差較小。但這會使人民幣在國內市場變得稀缺,而目前政府正希望貨幣供應充足,以支援經濟增長,穩定股市。
有人這樣描述當下的情景:進口大幅萎縮,經濟增速下滑,人民幣匯率開始主動貶值,資本流出也在不斷加劇。去年,我國實現了貿易與資本項下的雙順差,但今年以來,國內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加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增強,中國跨境資金流動震盪加劇,呈現出一定流出壓力。據央行最新數據,截至8月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5573.81萬億美元,較7月縮水近939億美元,預期值為35800億美元。
由於銀行一般會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來對沖遠期結售匯業務形成的風險敞口,因而遠期結售匯成為影響我國外儲變化的一個因素。為應對經濟放緩的壓力,除了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戰略,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及棚戶區改造、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薄弱項目。政策性銀行是實施這些戰略項目的重要力量。為了支援政策性銀行服務於國家戰略,國務院4月批準了三大政策性銀行深化改革方案。通常,政策性銀行的資本補充可通過利潤自留、發債、財政、社保基金和其他一些體現公共性的投資主體注資。由於政策性銀行從事的業務期限長、利潤微薄,利潤自留顯然難以滿足業務擴張而帶來的資本金補充要求。至於發債,由於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在惡化,再加上大量迫在眉睫的地方債的發行,這條路也難走通。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財政已很難長期支援政策性銀行的資本補充要求。如此一來,國家外匯儲備成了不多的選擇之一。近日,國家外匯儲備通過其投資平臺公司——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注資480億美元、450億美元。鑒於我國積累的巨額外匯儲備因投資效率不高一直備受質疑,以外匯儲備支援政策性銀行資本金補充繼而服務於國家戰略,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央行近日的人事調整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國務院任命外匯儲備“掌門人”殷勇直接升任央行行長助理,折射出國務院欲通過央行來用活外匯儲備的傾向。
央行副行長易綱曾解釋,現在我國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規模很大,FDI(外來直接投資)和ODI(對外直接投資)也很多,去年有超過1億人次的出境人數,人流、物流、資金流、投資流都會造成跨境資金流動。去年我國境內企業和個人涉外收入33000多億美元,涉外支出32000多億美元。我國的銀行每天代客(企業和個人)涉外收入和支出都超過100億美元。此外,還有部分資本流出不在貨幣當局和相關部門的掌握之中,其中相當部分屬違規或未申報的資本流出,可理解為“資本外逃”。
有人說,資本外流未必全是壞事。因為我國不僅是FDI流入大國,從去年起,也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未來在“一帶一路”戰略、人民幣國際化、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諸多因素的推動下,我國對外資本輸出將是長期趨勢。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新階段的需要。中國企業需要拓展全球市場,轉移國內產能。
基於這樣的新格局,判斷外匯儲備減少、資本外流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首先得弄清資本外流的原因。據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分析,外儲下降,一部分是因為過去一年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儲中的非美元資產折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儲的賬面價值下降,但這並非真實損失;另一部分是外儲的實際下降。這是在我國經濟“三期”疊加、國際經濟走勢分化、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背景下,去年二季度以來人民幣匯率由單邊走勢轉為雙向波動,境內機構和個人優化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產、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的必然結果。這也部分體現了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之間資產負債表的置換,符合“藏匯於民”的改革方向。同時,隨著美元升值,境內機構對外債務償還正在有序推進,美元債務減少,償債支出也在消耗外匯。這么看,資本外流是正常的,不足為慮。應該警惕的是,外資流出是否反映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前途的悲觀態度。
資本外流帶來的風險不能忽視。中國需要通過穩定經濟形勢、加快市場化改革重塑投資者信心。依據對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的最新判斷,決策層已提出了應對之策。目前,已經出臺了包括投資、消費、財政、貨幣在內的五項穩增長措施。另據報導,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的通知》,從六個方面部署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為企業卸包袱、增動力,促進外貿增長。而央行此次調控顯然是為了防范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