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未獨享專利 星河生物蟲草專案主導權成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唐強

自2010年上市以來,星河生物(300143,收盤價10.74元)業績增速連連下滑,其傳統主營食用菌業務已是江河日下。目前,星河生物被市場寄予期待的只剩廣東蟲草子實體專案,該産品現已獲批爲新資源食品,這被外界視爲公司的救命稻草。在這一消息刺激之下,星河生物連續四天漲停。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發現,星河生物並未獨家佔有廣東蟲草的知識産權,而是與廣東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所有。另外,廣東蟲草專案一直處於實驗室培植的技術試驗階段,存在市場一定的風險。

傳統主營低迷 業績預虧/

在2010~2012年期間,星河生物淨利潤增長率完成了向下三級跳,已由最初的同比增長107.88%變爲同比下降88.9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星河生物主營業務爲鮮品食用菌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主要産品包括金針菇、真姬菇和白玉菇三種鮮品食用菌。其中金針菇則尤爲重要,該産品占營業總收入的60%以上。

一位券商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星河生物的主要産品僅包含金針菇、真姬菇等,産品品種特別單一。隨著國內食用菌工廠化的發展,同質化競爭嚴重,産品價格遭遇明顯擠壓。資料顯示,金針菇指數曾從2012年初的240最低跌至5月的120,11月起價格有所回升,但指數依舊在180左右。

在此背景下,星河生物的業績一再讓投資者失望。2012年報顯示,雖然公司當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爲2.48億元,比上年增長19.4%,但淨利潤卻只有649.43萬元,同比驟降88.96%。除此之外,星河生物還對2013年一季度的業績進行了預測,預計今年1~3月份將出現300萬~500萬元的虧損。

對於業績連續下滑,星河生物證券部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2012年食用菌行業競爭激烈,行業短期産能供過於求的情況並不能緩解,2013年公司將繼續面臨價格競爭的風險。

[NT:PAGE=$]蟲草專案獲批 股價暴漲/

食用菌産業景氣度一路走低,也反映在星河生物的股價上,自2011年3月24日見頂至今,其股價跌幅超過六成,投資者損失慘重。

面對糟糕的業績,星河生物卻熱衷於製造噱頭,頻繁更改公司名稱。2012年6月份,星河生物曾以公司名稱不能體現經營業務特點爲由,將其更改爲“菇木真生物科技公司”;但距離上次改名不到半年,公司又于當年12月改回原名。對此,上市公司解釋稱,公司發展戰略將以生物技術爲核心,提高食用菌附加值,因此董事會決議將“菇木真”改回“星河生物”。

實際上,在這場改名鬧劇的背後,暗藏著一個巨大的“驚喜”。在星河生物改回原名後的首個交易日(12月31日)中,該股呈“一”字漲停態勢,後一個交易日(1月4日)再度漲停。

時間推移到2013年1月15日,衛生部官方網站發佈了《關於批准茶樹花等7種新資源食品的公告》,並批准廣東蟲草子實體等爲新資源食品。早在2010年上市之初,星河生物就已開啓對廣東蟲草子實體等新品種的研製工作,該産品的研發進度一直備受市場關注,苦等多年後該專案終獲衛生部批文通過。

資料顯示,廣東蟲草子實體是一種具有華南特色的新蟲草品種,其有效成分是蟲草酸,蟲草酸含量優於冬蟲夏草和北蟲草。其外形跟冬蟲夏草相像,且有研究表明,其藥性也接近冬蟲夏草,具有一些類似的活性成分,並已通過權威部門食用安全性的檢測。初步的科學實驗顯示,廣東蟲草具有抗氧化、補腎益肺、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上述券商分析師指出,作爲新資源食品品種,廣東蟲草有望成爲星河生物未來業務增長的潛在爆發點,充滿想象空間。

共用知識産權 主導權不明/

作爲高檔藥材的“蟲草”,其市場價已連續飆漲。據媒體報道,目前每公斤4000條的冬蟲夏草價格是13萬元/公斤,而在2012年6月份的時候,其價格只有9萬元/公斤左右。毫無疑問,蟲草市場是一塊極具誘惑力的大蛋糕,隨著新産品的獲批,星河生物被衆多投資者寄予厚望。

[NT:PAGE=$]蟲草專案看似誘人,但星河生物並非獨家享有廣東蟲草專利權,其合作方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也將分得一杯羹,且雙方都有獨立推廣及生産的能力。

中國産權局網站顯示,廣東蟲草子專案申請人和專利人均爲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發明設計人爲李泰輝、宋斌等研究所教授。鑒於該情況,有投資者擔心,若星河生物不具有廣東蟲草的專利權,其專利權所有人可能禁止公司生産該項産品。

對此,星河生物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廣東蟲草專案是星河生物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聯合研發的,其知識産權由雙方共同擁有,且未經另一方同意不得轉認給第三方,但雙方有能力單獨生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以業務爲由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取得聯繫,據一位核心人士透露,該研究所有獨立生産廣東蟲草的能力。其表示,研究所將對廣東蟲草進行産業化推廣,現在正與一些公司商討此事。但當問及廣東蟲草知識産權歸屬時,該人士卻對此緘口不答。

對於上述研究所人士的說法,星河生物證券部員工表示並不知情,並要求記者聯繫公司董秘黃清華及將相關問題發送至官方郵箱。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能聯繫到黃清華,也沒有得到公司官方回復。

如果蟲草這一高端産品能夠量産,無疑將爲星河生物帶來巨大的發展契機,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能夠憑此立即扭轉業績頹勢。據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內部人士介紹,目前廣東蟲草專案還處於實驗室試生産階段,並未正式進行産業規模化生産。另外,廣東蟲草子實體是新資源食品,以前並未在市場上出現過,該專案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

或許是看到了上述風險,在廣東蟲草獲批等利好事件刺激下,此前跌入深淵的星河生物股價明顯復蘇,但公司股東及高管們卻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紛紛趁勢大幅抛售公司股票。如2月19日、20日,公司第二大股東廣東南峰集團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合計減持公司股票700多萬股;第三大股東禦新軟體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累計減持約270萬股。2月28日,公司副總經理吳漢平因個人資金需求,減持公司股份15.96萬股。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