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控股半年飆漲200% 市場爭議老莊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劉寶強
[ “公司沒什麼業績,市值已經130多億,而且假設各地醫保讓醫院安裝海虹控股的終端,付多少錢,目前都不好說。” ]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重挫,但海虹控股(000503.SZ)卻大漲3.46%,截至收盤報14.95元/股,自去年7月17日的5.34元/股累計上漲近200%,創出五年來新高。然后,公司的業績卻長期低迷,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只有324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039元,對應市盈率達2875倍,總市值達134億元。
雖然公司上市二十年來一直忙於轉型,但几乎從未成功,然而股價卻被一再炒作。這一次,海虹控股再轉型為醫保服務。
老股“第二春”
提到海虹控股,很多2006年以后進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或許並不清楚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但是提到聯游戲,很多人都知道。當年有“國內網游第一股”之稱的海虹控股,曾在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中,因股價狂飆而紅極一時。
從去年中期開始,海虹控股股價有老樹發新芽之勢,從去年7月17日的低點5.34元到昨日收盤的14.95元,累計漲幅近200%。即便如此,目前市場依舊有不少投資者繼續看好海虹控股。有投資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海虹發展的醫藥福利管理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是一片藍海。
知名醫療行業私募投資基金經理姜廣策則對記者稱,海虹控股本是他在招商銀行發的那期醫療基金中的第一重倉股。按照他當時的投資邏輯,政府在降低應付支出,擴大收入方面的動力和幹勁是非常足的,因此凡能幫助政府達到此類目的的業務都是值得關注的。醫藥板塊中目前只有海虹控股在做此類嘗試,即其計劃開展的醫藥福利管理業務將通過改進醫藥業鏈中的低效環節,協助提高醫保管理效率,優化醫療質量,提高醫療安全性並降低醫療成本。
盈利模式為何?
去年12月29日,海虹控股公告稱,公司借鑒吸收戰略合作伙伴——美國ESI集團在北美運營的成熟模式,成功開發了醫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以此為切入點在中國推進醫療福利管理業務。醫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是面向醫療保險基金管理部門設計的智能系統,旨在加強醫保審核效率和客觀性、提高醫保基金管理水平、實現更有效的醫療行為監督和醫保合理控費。[NT:PAGE=$]
去年12月28日公司與廣東省廣州市醫療保險服務管理局正式簽署了《廣州市醫保智能審核管理平台共建協議》,雙方開始通過合作共建方式完成醫保智能審核管理平台的有關項目建設。公司已在全國7個省份的 10 個地市就公司新業務的試點及推進簽署了相關協議。公司認為醫療福利管理業務的推進將對公司的業務架構、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生長遠而積極的影響。
對此,上海一位私募負責人對記者稱,公司本次殺入醫保行業,或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盈利模式。
但是對於海虹的盈利模式目前市場有各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公司提供醫保智能審核管理平台終端,這樣能夠幫助審理大量到醫院報銷數據,查出存在問題的單據,每年醫保涉及金額2萬億,公司能夠掙到其中的萬分之五,也是10個億。
另有私募認為,海虹控股的盈利模式,就是幫醫院審核報銷單據,各地醫保機關可以明確規定,哪家醫院安裝海虹控股的醫保智能審核管理平台終端,就優先審核哪家醫院的報銷單據,醫院早日拿到報銷單據,能夠節省大量利息,會主動安裝,最終是海虹控股這樣從醫院收錢。據悉海虹控股此前跟杭州的試點合作中,從4個億的保險單據中發現6000萬的不合理報銷,因此得到醫保的認可。
不過,截至目前海虹控股具體盈利方式一直沒有公佈。
高市值低收益
2009年~2011年營業收入連續下滑,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只有324萬元,營業收入1.21億元,但截至昨日市值已達到134億元。
“公司沒什麼業績,市值已經130多億,而且假設各地醫保讓醫院安裝海虹控股的終端,付多少錢,目前都不好說。”上述私募人士對記者稱,“公司盈利模式不錯,但是目前股價大高了。”
查近期海虹控股的研究報告,僅有方正證券分析師的一篇。在報告中,分析師預計公司在2013年每股收益達到0.34元,但是記者聯繫報告聯繫人后,聯繫人拒告知該數據的測算邏輯。
海虹控股在過去一直被視為莊股,姜廣策也稱,鑒於海虹控股過去在資本市場的欠佳形象,以及該業務尚處於起步試點階段,投資者應多看少動,密切跟蹤。
有職業投資者認為,海虹控股就是莊股,並沒太多邏輯可講。插圖/蘇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