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QE的效果在遞減 各國央行宜降低規模
鉅亨網編輯劉祥航 綜合外電
《Market Watch》報導,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 周四 (16日) 指出,各國央行近年的寬鬆貨幣政策,確實幫忙穩定了金融體系,但是只要經濟能維持適度成長,央行就需要考慮減低其規模。
美國 Fed 正激烈辯論是否該退出 QE,而 IMF 最新報告的出爐,正好針對這個爭議話題。IMF 注意到寬鬆政策的效益,但也強調,後期寬鬆政策的效果在遞減,各國必須更為小心。
IMF 的報告認為,美國聯準會、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採取的購債計畫,恢復了金融市場功能,在利率趨近零時,提供了融通性。全球資產價格均受益,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報告說:「採取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在一些情況下也許是適當的,但其回報也會漸漸消失,因此需要考慮可能的好處與潛在成本的平衡。」
報告中指出,先進國家的寬鬆政策達成許多國內的目標,但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溢出效應」,則有利有弊,尤其後期政策,對亞洲及拉美新興市場,帶來更大的資金流入風險。
整個寬鬆政策的可能風險,包括會帶來過度冒險的行動,導致金融穩定遭到破壞、改革延誤及潛在不穩定資金的流動。
IMF 及 Fed 均擔心,一旦央行開始銷售資產對市場所帶來的衝擊。IMF 憂心,在緊縮的循環時,有「政治干預」的可能性,可帶來利潤的下跌或減少。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