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理財市場規模穩增 銷售和投向監管需加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年以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息差的大幅降低倒逼商業銀行在經營模式、盈利模式上進行改革與轉型,加大對中間業務的投入。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通過對組織架構的調整,將資源向理財業務傾斜,並積極推進傳統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日前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已達到9.85萬億元人民幣

理財產品發行保持良好態勢

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監管層對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放開,國內理財市場進入了“大資管”時代,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開始面臨來自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的沖擊,競爭壓力日漸加劇。受益於銀行理財產品的低風險、穩定收益以及廣泛的客戶資源,銀行理財市場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至6月,國內商業銀行共發行個人理財產品20678款,較2012年上半年的16059款同比增長28.7%。其中人民幣理財產品19885款,占比進一步升至96.17%,反映出市場對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巨大需求。


今年上半年,尤其是1至5月市場流動性較為寬鬆,標的資產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加之今年3月27日銀監會“8號文”的出臺、4月份開始監管層對債券市場的從嚴整頓,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難以回升。2013年1至6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為4.40%,同比2012年1至6月的4.86%下滑46個基點;人民幣債券類產品平均收益為4.37%,同比下滑37個基點。

從產品期限來看,上半年有17562款產品的投資期限在6個月以內,占比達到84.93%。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期限較短的特點仍然非常明顯,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期限120天,其中人民幣債券類產品平均期限僅96天。

值得關注的是,從各發行主體來看,今年1至6月,股份制商業銀行以7443款的發行數量居各類銀行之首,占比為35.99%;城商行共發行6104款,占比為29.52%,超過國有控股銀行成為第二大發行主體;國有控股銀行的發行量為5531款,占比為26.75%。

產品收益率呈非理性上漲

今年6月,受多方面因素疊加影響,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異常緊張,加之6月25日前央行未出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商業銀行緊急自救。面對突如其來的資金市場異常波動,銀行理財市場在年中表現出了更加特殊的現象。

“一方面是由銀行間市場短期流動性的突然緊張引發的貨幣市場資金利率持續上漲,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高位,促使以貨幣和債券市場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明顯上升;另一方面,在商業銀行的自救行動中,理財產品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商業銀行不斷上調產品收益率大打‘價格戰’,以吸收更多資金緩解自身流動性緊張。”普益財富研究員曾韻佼表示。

曾韻佼介紹說,今年6月的銀行理財市場非常瘋狂,產品收益率出現非理性上漲。這首先表現在產品收益率上升突然且升幅非常大;其次表現在6月份各類銀行都發行了高收益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在預期收益率達到6.00%以上的376款非結構性產品中,有291款在6月發行,6月下旬高收益產品更是大量涌現,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產品數量達到181款。

另外,面對流動性緊張,不同類型的銀行產品差異十分明顯。“在6月15日至6月21日這一周,國有銀行開始發力,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一反常態,發售了預期收益率在6.00%以上的產品;而在接下來的10天內,股份制商業銀行后來居上,高收益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大量上市,其產品平均收益率的上浮幅度達到100個基點左右,5.50%左右的周平均收益率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值。而以往依靠高收益產品搶占市場的城商行反而比較淡定,預期收益率達到6.00%以上的產品發行不多,且產品平均收益的上浮幅度也僅在50個基點左右。”曾韻佼告訴記者。

進入7月份之后,市場流動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銀行間市場主要期限的拆借利率明顯回落,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出現下降。但業內人士認為,近日李克強總理對貨幣政策方向的表態以及央行的市場意圖,預示著三季度市場資金面的情況不太樂觀,資金面要回到一季度的寬鬆狀態可能性不大。

“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如果自身對資金的短期流動性要求不高,應盡量購買期限較長的產品,在較長的時間段內鎖定高投資收益。”理財專家提醒。

監管將進一步加強

在銀行理財市場規模保持增長的同時,記者注意到,近來針對銀行“亂收費”、銀行從業人員“私售”理財產品等詬病不絕於耳,反映出在銀行理財業務急速發展過程中,各銀行在產品銷售、運行、服務、管理等方面出現不少問題。

針對此,銀監會明確要求商業銀行要規範代銷業務,並指出要在未來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要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產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

“這有助於肅清當前銀行理財業務的混亂狀況,敦促銀行建立健全代銷審批以及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曾韻佼認為,銀監會有可能在未來對理財產品的設計及資金投向等方面加強監管,因為目前對於銀行理財產品設計、投向等相關的監管制度存在空白,再加上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資產管理業務上的限制逐漸放開,銀行和這些機構合作很可能呈現爆發性增長的態勢,將使銀行理財資金在運用上除了獲得更加廣泛的空間之外,也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監管層有可能根據實際情況針對銀行理財產品設計與資金投向等環節頒布管理辦法。

此外,業內人士預計,考慮到2013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可能繼續維持振蕩的態勢,各種金融資產的走勢面臨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這使得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時可能繼續傾向於將理財資金投向多種資產,再加上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可能更加緊密,因此組合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會進一步增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