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薑農濫用高毒「神農丹」背後:農科專家稱化肥用量30年增6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14 08:56
編者按
山東濰坊部分農民使用「神農丹」種植生薑的消息,再次觸動了人們關於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雖然各地都已經開始對市場上的生薑進行抽檢,但還是難以平息輿論的強烈質疑。
其實,這已不是劇毒農藥第一次給我們敲響警鐘,但為何屢禁不止?為了探求根源,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山東濰坊,試圖以農戶違規使用「神農丹」為樣本,尋找出一些共性的答案。
每經記者 彭小東 發自山東濰坊
在西波浪泉村的一塊田地上,一壟壟花生掩藏在白色薄膜的下方,陽光射來,遠看像一個湖面。這塊看似平靜的土地,最近卻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央視報導,當地農民在此濫用劇毒農藥「神農丹」。5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的這個偏僻鄉村,發現還有少數幾塊生薑散落在花生地一旁。在央視報導當地農民濫用「神農丹」後,相應地塊已經被翻種成了花生。
「(媒體的報導)誇大了。」西波浪泉村村支書趙懷剛向記者表示,媒體的曝光可能會對今年生薑的行情造成影響,一些未用「神農丹」的薑農也勢必會受到牽連。濰坊市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所長林秀花也認為,那只是一塊地,難以代表面上的問題。
種薑一畝虧上千元 不得不用高毒農藥求穩/
西波浪泉村位於濰坊市峽山區,與山東省第一大水庫峽山水庫相距不遠。5月8日,在村口的一塊蒜地上,村民趙振興(化名)正手提半桶復合肥,彎著腰將肥料撒向幾棵果樹的根部。
「老鄉,在忙呢?」記者走近蒜地向趙振興問道。可能是因為平時鮮有人在村裡說普通話的緣故,他顯得有些謹慎,指著桶裡的肥料,答應一聲「喏」後繼續忙活著。但在聽到「神農丹」這個詞後,這位山東大漢停下腳步,鬆開手中的肥料,對記者說:「正檢測著呢。」
據瞭解,在「毒薑」事件發生後,濰坊市峽山區組織了由公安、農藥、安監等部門組成的調查隊伍,對全區9866畝生薑種植面積進行排查,每戶進行取樣並送到第三方檢測。
「不怕檢測。」趙振興坐下身來,掏出袋裡的煙草,點火後抽了起來。他說自己家種了一畝多生薑,但沒有使用「神農丹」,自己反而希望被檢測。不過他也承認,多年前曾在生薑地裡施過「神農丹」,主要是為了防治根線蟲,生薑一旦染上癩皮病將損失慘重。[NT:PAGE=$]
據瞭解,癩皮病由根線蟲引起,因為土壤酸化及生薑連作的時間增長,這一病害已經成為僅次於薑瘟病的第二大生薑病害。但該藥並非不可代替,長期「研究植物病蟲害發生與防治」的林秀花說,新推廣使用的「阿維菌素」效果其實非常好,但成本較高、藥效週期較短,且施用更加麻煩。
除了節約成本,當地低迷的鮮薑收購價格更是讓村民們擔心癩皮病破壞生薑的賣相。在西波浪泉村村委會,村民趙鵬飛(化名)說:「去年我們還賠了,(每斤)價格四毛多錢,一畝地賠好幾千。」在2011年,當地鮮薑的價格更是跌到了0.35元/斤的低位。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每斤鮮薑0.7元是公認的保本價,當地畝產5000斤左右。這就意味著,當地薑農在前兩年每種一畝薑,就要虧1500元以上。一位熟悉生薑市場的人士認為,連續兩年的大虧本,是驅使村民用藥以降低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村民來說,他們無法決定市場的價格,只能設法提升生薑的產量及品質。
或因過度施肥致根線蟲高發 農民種植陷怪圈/
相關資料顯示,生薑的癩皮病又稱大薑根結線蟲病,容易在砂質土壤及連年耕種生薑的地塊發生,如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則可對其進行有效抑制。當地一位村民說,根線蟲病近幾年來日趨嚴重,「可能是化肥施得太厲害了。」濰坊市農科院的一位高級農藝師認同這種說法,他認為根線蟲病高發與化肥施用過多造成的土壤酸化有一定關聯。
近年來,濰坊市雖然加大了化肥施用的管理,但仍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濰坊農科院土肥研究所所長潘文傑等人在2010年做過的一個統計結果顯示,30年來,濰坊市的化肥施用量增加了6.28倍,大大超過了合理施用量。
「前15年屬於『理性增長期』,基本達到了化肥的合理使用量,無論是從肥料科學還是經濟學、社會學角度,都達到了最佳經濟效益點之上。」
但在後15年,當地的肥料施用進入了「瘋狂增長期」。以「中國蔬菜之鄉」濰坊壽光市為例,當地土肥站對采自21個市鄉鎮289個蔬菜大棚的119個土壤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均處於「極高水平」。
「土壤酸化是線蟲病加重的一個因素。」上述高級農藝師對記者說,這又使得農民加大農藥劑量的使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循環會讓農民掉進一個怪圈,即過度施肥——土壤酸化——線蟲增多——加大農藥使用,與此同時,土壤與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的威脅。
就在兩年前,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幾位專家在濰坊調研後撰文指出,「濰坊市地下水硝酸鹽污染非常嚴重,已經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潛在的威脅。」[NT:PAGE=$]
今年1月,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也發佈報告稱,他們在濰坊市某蔬菜基地和廣州周邊地區做過調查,並認為相關結果反映了 「中國農業集約化地區目前農藥殘留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殘留檢測難以全面覆蓋 農藥監管存漏洞/
與以往食品安全風波不同的是,央視在報導此次「毒薑」事件時稱,薑農「濫用農藥的作物自己不吃、出口不送,全部都只供內銷使用」。
因為部分薑農心裡明白,「這個藥挺厲害的」。而且與出口薑的嚴格管理不同,濰坊峽山等地區生產的內銷薑對農藥殘留實行的是抽查制度,一年抽查不了幾次,無論是做內銷薑生意的商販,還是農戶對這種抽查都不太擔心。
5月6日,當地政府部門展開了全面排查,發現銷售「神農丹」的趙戈果樹(蔬)醫院共購入380公斤「神農丹」,且已向西波浪泉村、董家套村售出375公斤,兩村共有126畝地塊在播種時使用了「神農丹」。
有媒體跟蹤報導說,這批「神農丹」是該農藥店負責人從一位推銷員處購得。據瞭解,濰坊市在2006年就將「神農丹」列入禁止銷售使用的農藥目錄,凡在區域內銷售 「神農丹」的,一律為非法經營。
「為什麼我們這麼大力地宣傳,投入這麼多的精力,他們(指部分薑農)還是不聽?」濰坊市農業監察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楚偉說道。
雖然濰坊市2010年就建立了農藥准入制度,所有品種進入轄區前都必須在農業部門登記,但仍有部分違禁農藥流入市場。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研報告,在濰坊市某蔬菜基地,市場上季節性銷售的農藥種類有80多種,「普遍存在套牌銷售、換牌銷售、劣質農藥銷售的情況」。對於農民來說,確實難以辨別農藥的優劣,只能通過購買「神農丹」這樣的老品牌以求「保險」。
楚偉否認了「套牌」銷售現象,並表示濰坊的農藥監管制度十分嚴格。「經銷商要是敢去推銷違禁農藥,就冒著違法的風險。」不過她也承認農藥監管確實存在很大難題,她打比方說,今天果樹(蔬)醫院的負責人雖然已被刑事拘留,但極有可能今天就有另一家農藥經營公司成立,「它(可能)今天就在賣『神農丹』,我就不知道」。
如果用藥根源未能控制好,那麼「農藥殘留檢測」則是食品安全的最後一道關口。但據央視報導,只有供出口的生薑檢測嚴格,內銷薑則「一年抽查不了幾次」。
據瞭解,農藥殘留檢測有兩個可供選擇的標準,即國標和行標(農業行業標準),前者能檢測出農藥總量是否超標,但無法測出農藥種類;後者可精確到農藥種類及含量,但費用高達數千元。[NT:PAGE=$]
在西波浪泉村,和趙振興一樣,堅稱未使用「神農丹」的部分村民希望自己的大薑能通過「行標」檢測。因為他們期待有了檢測報告後,可以證明他們的大薑是「清白」的。
同步播報
多國叫停「涕滅威」華陽集團再產5年引質疑
每經記者 彭小東 發自山東濰坊
「神農丹」帶來的食品安全風波還在發酵,當地政府展開拉網式檢查,並於5月8日對銷售「神農丹」的農藥店負責人進行刑事拘留。
根據央視畫面展示的包裝袋信息,該高毒農藥的登記證號為「PDN51-97」,有效成分是 「涕滅威」,由山東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陽科技)生產。
但記者在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獲悉,該藥現已登記在山東華陽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華陽集團)名下。濰坊市農業局相關人士也說,上述農藥店所銷售的「神農丹」,最終來源確實是華陽集團。
去年,秘魯、巴西相繼對「涕滅威」的生產、銷售進行全面叫停,美國環保署也撤銷了拜耳公司 「涕滅威」的產品登記。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獲悉,該登記證許可證卻於近期獲得了5年的有效期延長。
多國全面禁產「涕滅威」/
據瞭解,「神農丹」是一種有效成分為「涕滅威」的劇毒農藥,在防治生薑、西紅柿等作物的根線蟲上有顯著效果。但因其毒性很高、殘留較大,也引起一些爭議。
資料顯示,50毫克「涕滅威」就可以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被巴西國家衛生監督機構認定為「該國已批准使用的原藥中毒性最高的」。
「它也是(中國)現有農藥中最毒的,中毒之後不容易解救。」濰坊市農科院的一位高級農藝師說。
中國植保學會農藥委員會主任周志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濫用「神農丹」除了會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外,還可能對地下水造成污染。而這次違規使用「神農丹」種植生薑的一塊薑田,距離山東省第一大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僅百米左右。[NT:PAGE=$]
除了農藥殘留及地下水污染的隱憂,「神農丹」還會對土壤造成傷害——巴西政府將近60%的土壤遭粒化毒害歸咎於這種農藥的使用。正因如此,巴西國家衛生監督機構(ANVISA)在去年中旬取消了「涕滅威」的毒性評估報告,並禁止拜耳公司在該國境內生產銷售、應用任何「涕滅威」農藥。
在巴西的鄰國秘魯,「涕滅威」也被指具有極度危害,農業部門取消了「涕滅威」的登記,並於去年2月下令淘汰「涕滅威」使用,長期撤出農藥市場。
而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美國,國家環保署認為「涕滅威」不符合該機構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並可能帶來無法預計的飲食風險,特別是對嬰幼兒。所以在2009年1月,「涕滅威」就進入了最高管制階段。2010年10月,拜耳公司取消 「涕滅威」在美國登記的申請獲環保局同意,並於去年12月19日被正式撤銷。
華陽集團續產「神農丹」/
儘管「涕滅威」已經在國外遭到多國禁產,但這似乎對中國相關產業並沒有什麼影響。在山東,一家名為華陽集團的企業於近期獲得了相關登記證號的續展。
據瞭解,華陽集團從1991年起就開始生產原藥「涕滅威」,並於1996年將 「5%涕滅威顆粒劑」註冊為 「神農丹」,成為亞洲唯一生產該產品的企業。
記者日前從中國農藥信息網獲悉,其獲得的「涕滅威」5%顆粒劑(即神農丹)的有效期是2013年6月23日~2018年6月23日。這就意味著,若「農藥生產批准證號」等其他手續辦理順利,華陽集團將有可能繼續生產5年「神農丹」。
由於央視曝光濰坊部分農民違規使用「神農丹」的時間是5月,還未到該藥品的 「有效期起始日」6月23日,所以該批「神農丹」被指「早產」,華陽集團被誤解為違規生產。不過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的一位處級幹部向《每日經濟新聞》解釋,這是農藥登記證號的續展,類似於登記有效期的延長。
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華陽集團除「涕滅威5%」外,還有劇毒農藥「涕滅威80%」獲得了登記,有效期是從去年6月28日至2017年6月28日。
據瞭解,華陽科技是一家由華陽集團為主發起人,在1999年成立的股份公司,並於2002年在A股成功上市。在去年12月17日前,其主營業務是農藥銷售、化工原料等。
其中,「5%神農丹」是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華陽科技2011年年報顯示,「5%神農丹」的營業收入達0.789億元,利潤率高達57.43%。[NT:PAGE=$]
但在重大資產重組後,一家名為「淄博宏達」的公司借華陽科技的「殼」上市,華陽科技改名宏達礦業(600532,SH),成為一家對採礦業進行投資、開發、管理的企業。
昨日(5月13日),宏達礦業董秘辦公室的相關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現已剝離農藥業務,不再生產農藥「神農丹」。
據華陽集團相關人士撰寫的論文披露,公司神農丹顆粒劑的年生產能力有2萬噸左右。而且,該產品在國內有著很高的佔有率,40%以上的毛利率更使其成為公司的一棵「搖錢樹」。
為了求證此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一週內多次撥打華陽集團官網留下的電話,並發去採訪郵件,但均未得到回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