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印象:自嘲、武俠與回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發自美國硅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我還沒到那個境界”,48歲的馬雲笑說。5月10日就是他退休的日子,這位中國互聯網的領軍人物將正式辭去阿里巴巴CEO的職位,退出他所熟悉的江湖。雖然阿里巴巴還沒上市,馬雲的事業還沒到真正巔峰,但如今的他已經決定激流而退。
自嘲樂趣
或許是當過老師的緣故,馬雲的口才極好。雖然其貌不揚,說話略帶杭州口音,但只要拿話筒走上舞台,這個小個子就如同一塊磁鐵,牢牢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插科打諢,自嘲調侃,馬雲就像一個樂隊指揮,精準掌控台下受的氣氛與反應。這種神奇的氣場,我只在喬布斯的蘋果發布會上見過。
當然,這種氣場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馬雲所取得的成就。18年前,一個普通的英語老師,敏地察覺到了互聯網經濟大潮的氣息,無所畏懼地辭職開始創業;經歷嘲諷打擊,數載屢敗屢戰,最終締造了一個或價值千億美元的互聯網電商帝國。在崇拜成功、英雄情結嚴重的中國人心中,馬雲早就已經被有意無意的“神化”了,網上的“馬雲語錄”比比皆是。
當一個成功創業者開口說話時,聽總是會事先帶崇拜的心態,或多或少。何況,馬雲又是最草根的英雄。不像一些富貴后就鄙視屌絲的成功者,馬雲總是把自己的心態放得很低,喜歡以自嘲來調節會場氣氛。糟糕的學習成績,高考求職屢屢碰壁,創業初期的艱難,平凡甚至奇怪的長相,這些都是馬雲常用的自嘲題材。
一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一個愛自嘲自黑的普通人,馬雲總是把自己“降格”到與台下受同一個層次,從而獲得大多數人的心靈共鳴。“是啊,馬雲其貌不揚,一路走得磕磕碰碰。他和我們沒什麼不同,甚至比我們還屌絲,但他把握住了機遇,努力奮鬥了,現在終於成功了”。再沒有比馬雲更能打動草根的勵志故事了。
雖然出身草根,但馬雲卻掀起了一場互聯網電商革命。他創辦的阿里巴巴,在B2B、B2C、C2C三個領域都深刻改變了中國互聯網的走勢與格局。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業務都佔據巨大的行業領先優勢。談起電子商務,馬雲比任何人都有底氣和前瞻性。“中國的電商會比美國更加發達,美國電商只是經濟的補充……電子商務會在未來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製造習慣與消費習慣一旦改變,就再也不可能回頭。”馬雲用簡單直接的語言,描繪出了中國電商行業的未來藍圖,讓聽們熱血澎湃。
[NT:PAGE=$]馬雲很謙遜,除了愛翻自己的屌絲往事,他也很懂得低調做人。即便阿里巴巴已經是中國互聯網數一數二的巨無霸,馬雲也總是把功勞歸到國家、時代和團隊上,深藏功與名。“即便把我的財富99.999%都拿走,我也覺得滿足”,“只要國家需要,隨時准備把支付寶送給國家”,雖然這些話聽起來令人驚愕,但馬雲卻總能用最真誠的語氣娓娓道來。如果回到古代,馬雲或許就是春秋時期的范蠡。(注:輔佐越王成就霸業,壯年隱退經商,而后富甲天下,為中國商人典範)
武俠情節
了解馬雲的人都知道,瘦弱的他有濃厚的武俠情節。和很多人一樣,馬雲也痴迷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的作。但和很多人不一樣的是,馬雲會把“大俠夢”帶到自己的生活中。雖然先天條件限制了戰鬥力,但馬雲從小就愛打抱不平,腦袋上因為打架縫了好幾針。面對五六個“偷井蓋”的壯漢,明知不是敵手的馬雲硬頭皮也要大聲制止。1995年的時候,恐怕沒人會想到那個管事的小青年會成為今日的馬雲。
馬雲的武俠情節深刻影響了他創辦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有獨特的“花名”制度。大部分員工會從武俠小說中找一個名字,作為自己在公司的代稱。馬雲給自己取名“風清揚”,《笑傲江湖》中一位看淡江湖的世外高手。他的會議室叫“光明頂”,辦公室又稱“桃花島”,在馬雲的影響下,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也是用“獨孤九劍”、“六脈神劍”這樣的招數來命名。
不僅痴迷武俠,馬雲還真的練武術。他的辦公室有各種刀劍,馬雲會邊比劃刀劍邊思考公司戰略。太極拳是他的最大愛好,為了學好太極拳,馬雲專門去太極拳發源地河南陳家溝學藝。近年來他已經多次在台上公開表演,一手陳氏太極拳打的有模有樣,看起來已有數年功力。創始人影響企業基因的最佳範例,因為馬雲推崇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甚至會在內部開會時邊打太極邊討論,阿里巴巴內部已有數千員工學習太極拳,“讓員工也學會慢下來,靜下來”。
武術的真義不在拳腳,而在背后蘊藏的哲理。常人打太極,強身健骨;馬雲打太極,卻一直在琢磨太極的虛實之道,並運用到阿里的戰略規劃中。“在太極裡,我最欣賞的三個字是定、隨、舍。定,是一種企業的戰略定位與佈局;隨,是在發展中要因勢利導;舍,則是更高的境界,要學會放棄”。他這麼總結自己的太極之道。阿里的結構調整讓很多人看不懂,從一到七劍,七劍又變成25個事業群,或許這也是馬雲在習武中悟出的靈感。
“我從太極裏面懂得了競爭,身體的變化,靈氣,虛實,這才是樂趣”,馬雲這樣對新浪科技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也不忘運用自己從功夫中悟出的道理。代高手過招,在於方寸之間,對方方寸一亂,則勝局可定。去年在談到與京東的價格戰時,馬雲曾說“跟對手競爭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讓對手心情變糟糕…。對手方寸一亂你才有可能贏”。與心急火燎意圖一擊殺敵的對手不同,憑藉著阿里巴巴的強大實力以及太極中悟出的哲理,馬雲在市場競爭上顯得格外的從容淡定。
退而不休
所謂退休,對馬雲而言卻是退而不休。馬雲只是辭去了阿里巴巴CEO的職位,從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脫身;他還是阿里的董事會主席,還要擔任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中國區主席。除了做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馬雲還要想做創業做投資。雖然自封“風清揚”,但馬雲卻做不到身處世外。或許對他來說,5月10日之后只是新工作的開始。
[NT:PAGE=$]企業家退休后,大多都會選擇做慈善。但馬雲卻有不同的看法。“慈善是個人行為,公益是公行為,慈善是個人為主,公益是公為主”。在他看來,捐錢是最容易的,但最難的則是用行動去影響他人,促使社會重新建立起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公益的職責就是喚醒這種精神,然后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我一個人救不了幾畝地,我也沒辦法讓農民停止濫用化肥,但大家都有這個意識的時候,就會一點點的改變”。
促使他開始關注環保的是一次返鄉之旅。六年前,馬雲回到小時候的家鄉,看到自己兒時戲水的湖泊已經乾涸,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種出來的莊稼自己都不吃。他感觸頗深,“事情真的有些不對了”。2010年,馬雲加入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成為首位中國董事。過去的這個冬季,半個中國都籠罩在一層“毒氣”中,馬雲在亞布力等多個論壇上以此為演講主題,呼籲社會更加重視環保。
“我現在的夢想就是有放心的食物、空氣和水。我希望這個社會有更多的人能夠享受今天的技術和社會的進步,享受更好的空氣和環境,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就算你多麼辛苦工作,最后發現買的卻是藥,發現家庭被破壞了,找不到努力工作的價值,所以我走了一圈又回來了。雖然很多年輕人不一點會相信,但這就是生活”。馬雲此前承諾,退休后捐出500萬美元用於大自然保護協會旗下的中國環保基金。
他曾列舉過電影《雲圖》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我們的生命不屬於我們,我們跟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息息相關,昨天和現在無論你任何一場善性和惡性,都會決定我們的未來。”無論是億萬富豪,還是平民百姓,所以人都無法逃避這個社會的空氣、食品與水的問題。
談到公益時,馬雲否認自己是出於責任感,只是出於熱愛。他似乎刻意保持一種低調和謙遜。“我希望以后社會可以忘記我,不該誤導年輕人,對我也不公平。我沒有那麼高大,也不能竊據功勞;是時代、互聯網和團隊造就了我的成功。我覺得蓋茲和巴菲特也是這樣,他們最希望的是回到平凡的自己”。
回到最初的話題,馬雲為什麼要退休?當我帶這個問題詢問馬雲的一位好友時,這位隱居者微笑說了兩個字——“回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