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六零年代為鑒 中國波動可能只是暫時性現象
鉅亨網劉憲杰 綜合報導 2015-09-07 13:18
(圖:AFP)
中國的經濟放緩與市場崩盤的景象,總會讓人想起日本在九零年代遭遇的大衰退。
兩者都是經歷經濟的高速成長,舉債無度加速房產價格攀升與股票市場的泡沫形成,日本最終的結局是遭遇了經濟的硬著陸,直到現在還沒恢復完全,許多人說,中國恐怕就要走上日本的老路。
但標準普爾全球經濟學家 Paul Sheard 表示,以發展的軌跡看來,中國現在的狀況其實與六零年代的日本比較相像。
按照六零年代的歷史來看,只要中國能保持耐心,政府能持續做出正確的協助,中國的經濟與股市還是會迎來一個好結局。
日本在 1964 年東京奧運準備期間,完成了新的高速公路與子彈列車建設,工廠在這波建設熱潮下一間一間的蓋,經濟大幅成長,股票市場在這樣的成長與之後的緩速之下如同坐上雲霄飛車大幅波動,之後在政府緊縮信用後更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1963 年日本股市發生巨大賣壓之後,政府單位在接下來兩年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干預,第一波的資金來自商業銀行團的資助,在股票市場投入了 1936 億日元,在商業銀行也銀根不足之後,央行這時候接手繼續救市,第二波投入 2349 億日元,其中有 95% 由央行一肩扛起。
日本經濟統計局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波干預占了市場 6% 的份額,最終有了效果,股市有了起色,經濟也重新回到成長的態勢。
靜岡大學經濟學教授竹內浩表示,日本躲過了這波金融危機後,經濟又開始迅速成長,只要能夠消弭這些問題,新一波經濟成長就會到來。
這可能會是中國接下來希望達成的目標,上證指數在一年內上漲 150% 之後,六月 12 日開始整個股票市場縮水了 5 兆美元,崩盤導致政府單位一系列救市政策出籠,包括禁止大戶賣股、暫停新上市公司交易以及要求證券商與央行一起參與救市,這些政策當中不乏也有當年日本所用的辦法。
如同五十年前的日本,中國依舊還在經濟發展的中段,繼續向上的空間還是有的。
渣打亞洲經濟學家 David Mann 指出,中國現在的態勢跟 1960 比是比較有意義的,他們的人均資本存量僅是美日兩國的五分之一,這代表投資他們的帶來的生產力成長空間還很大。
當然比起五十年前,現在中國與當初日本最大的不同,是中國面臨到勞動人口嚴重下滑的問題,同時現在的中國也比當初的日本市場開放許多,使得中國比較起來更容易受到資本流出的影響,政策面上就得多考慮一層匯率的問題。
但 HSBC 的經濟學家 Frederic Neumann 還是認為,中國產業快速升級以及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大幅成長,與當初的日本真的如出一轍,按照歷史軌跡,這次中國的崩盤可能也只是下一波繁榮之前的小插曲而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