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不願再依賴iPhone 先卡位電視 等待蘋果TV發光?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如果有人可以獲得「蘋果之友」的扁額,鴻海 (2317-TW) 董事長郭台銘理應排名居首。郭台銘幾乎完成蘋果 (Apple)(AAPL-US) 的各項要求-他製造 iPhone,而且讓它夠便宜。當蘋果被批評「血汗」時,矛頭指向代工的富士康 (2038-HK),出來面對外界批評的主要是郭台銘,而不是蘋果。
不過,當全球化的鴻海及富士康想繼續向前邁進時,他們可能必須採取更讓人意想不到的策略-盡可能遠離蘋果。
《紐約時報》報導,立基台灣、主要工廠設在中國的富士康,希望能進一步擺脫對蘋果的依賴,他們採取的戰略,是朝向生產電視產品,尤其是大尺寸的平板電視。
■ 蘋果失色 拖累鴻海
研究公司 Gartner 分析師 Jamie Wang 認為,富士康了解到蘋果的光環正在消褪,他們需要除蘋果以外的其他產品,來支援成長。
富士康代工蘋果等眾多美國電子大廠的產品,為了使命必達,也使內部出現多項爭議,包括工時過長、員工跳樓、工安意外,以及種種對工作環境及勞工條件的抱怨。富士康也和代工的大客戶合作,努力改善工作條件、提高薪資並提高員工的水準。
4 月時,郭台銘發起,讓山西關公來台繞境,駕臨土城的鴻海總部。雖然迎來關公,但似乎未帶給鴻海營業上的神蹟。鴻海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下跌 19.2%,主因就是蘋果 iPhone 及 iPad 訂單減少。(接下頁)
[NT:PAGE=$]
分析師估算,富士康營收中,蘋果貢獻了 4 成以上。如果想跳過蘋果衝業績,以現階段看來,電視產品恐怕很難幫忙賺錢,看看日本電子廠就知道了。根據鴻海發言人指出,富士康 60 吋電視在台灣目前只賣了 2 萬台,並不算多。
■ 無意朝自有品牌發展
富士康的困境映射出台灣代工廠的困境,在於過於仰賴客戶。部分工廠開發自有品牌,如 HTC (2498-TW) 及華碩,然而,一旦他們出來於客戶競爭,意味著客戶也不再提供生意給他們。
2 項統計足以說明現在的時機。根據 NPD DisplaySearch 資料,2012 年 LCD 電視需求較前 1 年下滑 1%,整體電視需求下滑 6%。而 IDC 研究也顯示,全球電腦銷售在 2013 年首季大跌 13.9%。如此一來,製造商利潤下挫並不令人意外。
台灣電電公會副祕書長羅懷家認為,台灣廠商過於依賴代工,現在必須開展原創設計的製造,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需求。鴻海消費電子部門副總裁 Kay Chiu 則在回覆 e-mail 詢問時指出,鴻海仍需善用合作夥伴的優勢,生產更具吸引力及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由去年開始,可以看見郭台銘策略上的轉向。郭台銘個人投資 8.4 億美元到夏普的 LCD 面板堺工廠,取得 37.6% 股權。隨即富士康力推 60 吋的大電視,其中 90% 的元件,如 LCD 面板、背光及機械組件,都是自家生產。
■ 先卡位押寶蘋果TV
根據發言人 Simon Hsing 說法,營收衰退是因合作夥伴如蘋果及 Nokia 訂單減少,鴻海不想坐等訂單,希望主動出擊,和更多客戶接洽,以求完全利用產能。(接下頁)
[NT:PAGE=$]
過去 6 個月,鴻海積極發展,和中國及台灣數家有線電視及網路電視業者合作,壓低大尺寸電視價格,像是和中華電信合作的 60 吋電視低價銷售方案,來炒熱市場。
鴻海希望實現 2 大目標,首先,不要和現有客戶形成面對面的競爭關係,因為他們現在還接受 Sony、 Sharp 及 Toshiba 的電視組裝訂單。同時,他們仍需消化堺工廠的 LCD 面板產品。因此,他們願意以低於成本的價格,來銷售電視。
有分析師認為,富士康需要更大的電視客戶,畢竟目前電視業務只占約 5%,遠遠低於他們幫蘋果代工的營收。另有分析師相信,富士康現在只是先卡位,等蘋果發展出革命性的電視產品時,整個需求就會被帶動起來。
瑞信分析師 Thompson Wu 說:「他們的盤算就是,如果現在蘋果推出電視產品,他們會比全球所有其他人更了解。他們押寶這樣會成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