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卸任財長蓋特納乃庸才中之英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2-08 08:28
導讀:MarketWatch撰稿人巴塔什(Jeffry Bartash)認為,業已卸任的財長蓋特納雖然飽受批評,但是他在任上表現其實可圈可點,為幫助美國應對金融和經濟危機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美國曆史上大多數財長相比已經算是出色了。
以下即巴塔什的評論文章全文:
我們應該向蓋特納致以雙重祝賀。
可是,說點什麼好呢?很多人都認為,前財政部長是華爾街的仆人,而不是大的朋友。周三,在蓋特納進入美國外交學會的新聞傳出之后,推特和其他網站一時間再度掀起了痛批蓋特納的高潮。
自由主義者感到憤怒,因為他並沒有因為銀行家們所犯下的金融錯誤去懲這些人,也沒有採取更多必需的措施來幫助普通人,比如那些房屋價值已經跌到抵押貸款價值之下的房奴們。與此同時,保守主義者也不喜歡他,認定他的監管嚴格過了頭,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太多了。
誰又能夠忘記2009年差點毀掉蓋特納財長任命的稅務醜聞呢?
從歷史角度看來,所有這些批評或許是正當的,可是,這些批評卻又錯過了非常重要的關鍵之處。蓋特納和聯儲主席伯南克一起,在2008年至2009年期間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是他們防止了美國經濟墜入又一場大蕭條。
他們一起支撐住了搖搖欲墜的銀行系統,讓華爾街重新平靜下來,同時頂住了來自左派和右派的壓力,要不是他們,哪怕那蒼白乏力的復甦恐怕也保不住。
簡而言之,交到蓋特納手裏的,是一個萬矚目的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就將摧毀整個經濟。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以政府能夠掌握的有限工具拆除了危機的引信。
蓋特納因為這一切得到了什麼獎賞呢?並沒有多少感謝的聲音。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聽到的是太多批評的聲音。
“蓋特納同時受到左派和右派的攻擊,而兩派攻擊者眼中的事實都因為自己的立場而扭曲了。”南達科他奧古斯塔那學院歷史學家賴特撰寫了大量關於美國經濟史的作,他指出,“可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他是在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出任財長的,當很多人都相信又一次衝擊會讓我們的金融系統和經濟分崩離析的時候,他卻保住了前者的周全,這是他的功績。”
[NT:PAGE=$]
如果沒有蓋特納,局面完全可能糟糕得多,而他的繼任者,預算專家、奧巴馬長期智囊盧是否會蕭規曹隨,延續蓋特納高度小心謹慎的風格,目前還不得而知。
蓋特納當然也不是天生就是合適的財長。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時間當中,几乎每一位財長都是成功的商人、超級金融家,或者是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大多數人商人的時候都比蓋特納年長,后者得到提名時才只有四十八歲。
蓋特納一直都在公共部門任職,在國內和國外出任過各種各樣的金融相關職務。他並不是大多數前任那樣不斷在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跳來跳去,在出任公職的間隙去賺大錢。
因此,當奧巴馬總統2009年提名他擔任財長的時候,蓋特納几乎沒有什麼全國性的名聲,甚至一些批評家還質疑他是否壓得住檯面。
蓋特納自己的個性也沒有幫到他什麼。有些時候,他表現得缺乏自信,言談缺乏力度,可是另外一些時候他又太過粗暴和咄咄逼人,尤其是在任期的早期。他得罪了一些不該得罪的人,尤其是議員們。
哪怕是名義上的同盟者,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也說蓋特納“有一點令人不快”。他的低調也讓自己付出了代價。蓋特納被提名為財長的時候,有消息爆出,他十年前在國際貨幣基金工作的時候未能按照規矩繳納一些聯邦稅款。蓋特納是個小氣的人——對於財長而言這其實不是個缺點——當初是使用軟件來做報稅准備工作。
這一新聞使得蓋特納歷史成為晚間談話節目當中的笑柄,但是總統並沒有因此放棄他。他的任命在參議院以60比34的票數通過。蓋特納長期在政府財政部門工作的背景使得他成為了財長工作的一個很好的候選人,尤其是民主黨夾袋中的人才原本也不多。2003年至2008年,他曾經領導紐約聯儲,在布什政府時期,他就曾經參加華爾街和美國經濟的救援工作,與伯南克和布什的財長鮑爾森合作。
許多批評者都說,蓋特納對2008年秋季的恐慌應該負有責任,因為作為紐約聯儲總裁,他對於華爾街太過仁慈大度。或許這樣的指責有其道理,但是在政府當中,按理應該預見到后面的結果卻沒有採取措施的,原本也不止他一個人。事實上,我們指責的名單可以一直追溯到1990年代,將數十位政治和經濟的英才都納入其中。
事實是,沒有誰真正預見到了后來的事情。
[NT:PAGE=$]
無論怎樣,蓋特納的位置使得他可以比几乎任何其他民主黨人都更加近距離地看清華爾街和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奧巴馬選擇他無疑是正確的。他可以迅速接過鮑爾森留下的工作,在布什和奧巴馬兩任政府交接的當口提供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這一點至關重要。當年的大蕭條第一階段之所以會那麼可怕,原因之一就在於1932年11月大選至1933年3月羅斯福就職之間,胡佛政府和羅斯福政府的交接出現了一個空白期。在這四個月當中,由於政策方向闕如,經濟遭受了慘重損失。
蓋特納几乎一開始就明確了方向。他策劃了一系列高調的“壓力測試”,以度量美國銀行的可靠程度,這其實也是重拾羅斯福政府1933年採取過的措施。1933年,羅斯福在所謂的銀行假期當中關閉了銀行,只有那些可以證明自己商譽的才可以重新開業。
就像當年一樣,2009年的壓力測試顯示大多數銀行都沒有問題。至於那些存在問題的,則被要求籌措資本,來支持自己的資負債表。
這樣的做法重建了人們對美國銀行系統的信心,讓華爾街走上了復甦之路。歐洲留心到了美國的經驗,在幾年后他們自己的危機期間採用了類似的做法。
“我不能完全接受反蓋特納的情緒。”密安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夫斯周三發推表示,“我們有多少人敢拍胸口說自己會做得更好?我們是會和他不同,但是會更好嗎?”
几乎同樣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蓋特納平靜和溫和的聲音,奧巴馬政府完全可能採取平民主義色彩更加濃厚的政策。
比如說,在恐慌的最嚴重時期,一些著名的自由派經濟學家,比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格曼等人,都呼籲政府對出現問題的銀行採取國有化措施,或者其他更為激進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做法很可能會導致巨大的災難,蓋特納對總統發出了警告,奧巴馬相信了自己的新財長,決定採取更加傳統的策略。
這就是蓋特納的成就。我們是沿蓋特納繪製的路線圖穩步走出了七十多年時間當中最嚴重的衰退,他(以及前任鮑爾森)所面對的挑戰是現代歷史上很多其他財長都無法想象的。
“他可以理解一切運行的原理,知道任務該如何去完成,在這方面他很出色。”ITG Investment Research資深經濟學家布裡茨指出,“他是非常勝任的。”
[NT:PAGE=$]
當然,蓋特納重整經濟的措施並不是都那麼成功,比如他沒能遏制美國巨大的預算赤字,也沒能幫助房市更迅速復甦。可是,這些原本就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憑藉一個財長所掌握的資源和權力,任何人也不可能獨立解決。
在白宮制定富有爭議的2009年刺激計劃和其他經濟政策時,奧巴馬是會採納其他人的意見的。蓋特納有很大的發言權,但是有發言權的不止他一個人。這並不是因為他不夠信任自己的財長,奧巴馬的管理風格就是如此。
對蓋特納的指責還有一部分與《多德-弗蘭克法案》有關。這一獲得蓋特納支持的華爾街改革法案長達848頁,涵蓋了金融行業几乎所有的領域,但是本質上說來,這其實是民主黨議會小家子氣的品,他們更看重自己的權力不會受到財政部的制約。
金融行業和政治右翼的反對者稱法案會損害就業機會,讓銀行更難放款,而且一旦大金融機構破,政府依然要去救援。
這最后一條,即銀行依然大而不倒,其實也是自由派批評家對蓋特納不滿的理由之一。
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約翰遜在自己的彭博資訊專欄當中寫道:“他在過去四年當中的所謂‘壓倒性力量’原則,用簡單明了的話說其實就是‘無條件救援大銀行’”。
這些批評家的言論是否正中要害,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經濟最終可能會再度迎來高度繁榮,以事實為蓋特納說話。或者,華爾街會再度失足,使得美國再也無法重覆美國人熟悉的那種增長。
歷史學家賴特認為,如果兩種極端的結果都沒有出現,蓋特納最終或許會像這個國家之前的七十五位財長中的大多數一樣,以一個並不怎麼清晰的形象被記錄在歷史當中。
這就有點對不住他了。誠然,蓋特納還不足以和漢密爾頓或者蓋拉丁這樣的巨人比肩而立,后兩位美國開國之初的財長確實是難得的人傑,幫助建立了為這個國家未來經濟成功奠定基礎的財政體系。可是,在曾經擔任過財長的那些平常人當中,蓋特納確實算得上優秀了。(子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