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編輯勒索英數百商家名人 維基百科封殺381個帳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3 15:51
英國《獨立報》揭露,數以百計的小企業和名人被「魔鬼編輯」勒索,要求他們付出數百英鎊去「保護」或更新他們的維基百科網頁。騙案主要發生在英國,但愛爾蘭和遠至塞浦路斯也有公司受騙。有「網上百科全書」之稱的維基百科已封殺了381個相關帳號,以及210個條目。
《星島日報》報導,受害者包括多塞特郡一名婚禮攝影師、電視選秀節目《全英一叮》(Britain"s Got Talent)一名前參賽者、倫敦東部肖爾迪奇區一家高級珠寶店,愛爾蘭和塞浦路斯也有公司受騙。維基百科形容這個行騙團體是「有協調的組織」。調查發現,控制維基百科這些帳號的「魔鬼編輯」,收取金錢為公司和個人提供更改條目的服務。在部分個案中,這些費用涉及勒索。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英國伯克姆斯特德的旅行社Quality Villas是受害者之一,總經理湯普森透露,今年較早時為公司創建條目,數日後有人主動聯絡,稱條目不符合維基要求,但願意為他重寫,並運用「權力」發佈。
湯普森信以為真,不久後更發現條目成功上架,但對方隨即索取400美元(約3,100港元),湯普森拒絕付款,條目此後便消失,回想時只覺自己「太天真」。亦有受害者付款後發現受騙,形容「像被搶劫」。
維基百科今年較早時確認第一個可疑帳戶後,展開歷時兩個月、稱為「Orangemoody」的調查,懷疑許多有嫌疑的帳號是由同一個人控制的「襪子木偶」。行騙者的真實身分仍然未明。
騙徒針對努力想在維基百科開設頁面的企業,它們被告知條目因為有過量推廣內容而被拒,但有些時候是騙徒本身導致條目被移除。一名維基百科圈內人表示,在這個階段,騙徒會要求企業付款,最多達數百英鎊,去讓條目成功地「重新出現」,有些個案會要求持續每月付費去「保護」這些條目。騙徒通常自稱是維基百科的編輯或管理員。
當受害者付了錢,該條目會被另一名維基百科用戶「審查」,但實際上此用戶是騙徒的另一個分身的帳號。然後條目會被移到維基百科的「條目空間」準備發表。
《獨立報》於2011年的調查曾揭露,有公關公司負責「整理」客戶在維基百科上的負面內容,導致維基百科共同創辦人威爾斯抨擊這些公司「道德盲目」。
在2013年,維基百科無先例下封殺了約250名受薪說客和「襪子木偶」的帳號後,網站遭受批評。一名維基百科發言人當時曾表示「中立是確保維基百科質素的關鍵。」
維基百科並不明確禁止人們更新關於他們自己和他們所屬機構的維基百科頁面,特別是在更正資料的方面。不過網站有道德指引用阻止人們濫用。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