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回收:正規軍“不敵”黑作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7-04 13:52
本報記者 王靜宇
近日聯合國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大約70%的電子品最終變成垃圾併流向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此外,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國,每年生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於美國的300萬噸。
中國的電子垃圾現狀到底怎麼樣?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正規企業憂愁:稅收高利潤少,補貼難到位
電子垃圾是指廢舊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電腦、手機等電子品及其零部件。電子信息時代的日益更新縮短了電子品的淘汰周期,隨人們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電子垃圾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也成為環境整治的難點。本報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了解到,由於目前國內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缺乏嚴格執法環境,導致大多數廢舊電器被隨意丟棄,或進入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手工作坊,通過簡單方式處置,實現稀貴金屬的回收。
其余大量重金屬和劇毒有機物質在未經任何環保處理的情況下,被肆意填埋或直接丟棄、排放到自然環境中,造成嚴重的重金屬和劇毒有機物等污染;同時,其中大量可供回收利用的稀散金屬和工程塑料等資源,也被隨之浪費。
本報記者帶種種疑問,近日來到河南一家專門做電子垃圾回收清理的專業工廠。在車間的流水,記者目睹了拆卸電視機的整個流程:工人們先將螺絲全部拆掉,然后取下電視機的塑料后蓋,掏齣電視機裏面的路線板,並剪掉所有的電路線,敲碎電視后座錐形玻璃罩,電視機的偏轉線圈被拆下。不到半個小時,這台電視機就被“肢解”了,塑料后蓋、電路線板、喇叭、調節器、變壓器等等都被有序地放進了所屬的回收容器裡。只帶有一個顯示器的電視機被送到下一個流水線上進行進一步的拆解。(下轉10版)
(上接1版)
工廠負責人張勝利告訴本報記者,顯示器是電視機拆解裏面最為複雜的部分,“由於顯示屏含有熒光粉和含鉛玻璃等有害物質,不能隨意把它單獨堆放,還需要進一步的特殊處理。”
當記者問及“拆解下來的電子廢件怎麼處理時”,張勝利說,“不同的廢件,處理的情況也不一樣,比如我們把塑料廢品賣給專業的加工廠,經過加工廠的再加工,賣給生塑料品的企業或者塑料製品企業;把含鉛玻璃和線路板出售給能處理廢棄電子資質的企業,他們會最終將被粉碎分離,再將其中的銅、鋅、鋁、聚氨酯分類收集。”[NT:PAGE=$]
張勝利告訴記者,一台27英寸的電視機,被拆解后可回收4公斤塑料、1公斤玻璃、8公斤鐵、0.6公斤銅。除了上述電視機關鍵部位被拆解回收再次利用外,“喇叭、調節器、變壓器、音箱筒燈部件可以直接被製造零件的廠家回收。我們也會做些簡單的再利用,像有些塑料經過分類后粉碎,可以再次循環利用,賣給廠家,製成塑料製品。”張勝利說。
然而談及電子廢品的拆解處理的利潤時,張勝利卻苦苦笑說,“看上去每天拆解量大,其實不怎麼賺錢,另外我們還交增值稅。”
張勝利給本報記者算了筆帳。例如一台27英寸的電視回收價在80元左右,算上物流費就超過90元,拆解和廢料加工花費50元,這樣生成本差不多是220元。拆解提煉后,在不計稅收的情況下,新的品賣給上游廠家是240元左右,再算上國家補貼的85元左右,利潤僅百十元。
除此之外,張勝利所在的工廠還繳納17%的增值稅。“17%的增值稅對於我們來說太高了。另外,還有國家補貼很難及時到位的問題,按照相關規定,每個月的補貼應該是在當月的5日到我們賬上,可是有時會拖上很長時間,比如半個多月、將近一個月等等。”
不光是張勝利的一家工廠,整個行業的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困難:國家補貼很難及時到位,讓企業的資金流不夠順暢;拆解利潤較少;繳納的17%增值稅過多,企業身上所扛的包袱較重。
拆解“黑作坊”: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與張勝利這些專業的拆解回收機構相比,一些零散的回收拆解小作坊或者個人的日子過得舒服得多。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的中關村電子市場,在一家電子電器設備回收門店前,記者拿出一款老式的手機,對方看了看給出了20元的價格。當記者問及收購后的去向時,該店員說道:“我們自然有去處,賣給一些想要收購其中配件的企業。”至於記者問到“賣給什麼地方”的時候,該店員說“哪裏都有”。
本報記者了解到,像這類“電子電器設備回收”門店基本都是這樣的模式:幾十元甚至十幾元回收一個報廢的手機、百十元回收一個淘汰的冰箱、一百多元或者一兩百元回收的破舊電腦等電子廢品,這些人員先進行簡單的拆解分類,然后再把這些東西集中銷售給回收企業。
除此之外,本報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到居民小區或者社區上門回收報廢電子品的個人,也都會把回收到的廢舊電子品賣給一些小的黑作坊。
這種拆解“黑作坊”在生過程中隨意排放的廢氣、廢液、廢渣,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等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從而危害人類健康。除了對環境的危害外,廢舊家電也是長期以來假冒劣電器的最大來源。尤其是通過回收的廢舊電器,被一些不法商家簡單拆解后重新拼裝,甚至直接翻新后再度進行二次銷售。[NT:PAGE=$]
張勝利向本報記者透露,黑作坊通常會把舊電器粗暴拆解,將能夠正常利用的零部件二次流通到市場,為翻新品提供造假的原材料。在從電子垃圾中提煉出貴金屬后,他們便把剩餘部分全部用濃硫酸中和,最后將這些廢液直接排放。
“對於拆解小作坊來說,他們則採用最原始的人工敲打辦法,把拆下的價值較高的零件集中賣掉,其余的按廢鐵、塑料等廢品出售;對完全不能用的廢棄物,他們就會進行焚燒或者隨意丟棄,這對生態環境是最大的污染。”張勝利說。
“還有就是,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避開稅額,假設從居民處收購一台電視機100元,但居民不可能問他們要100元的發票,他們多數會直接現金交易;再有就是人工成本低,是按數量來獲取提成或者回扣的。數量少掙的錢少,數量多就掙得多點。”張勝利說。
亟須規範行業規則,健全回收處理體系
正規企業投入大利潤少,小作坊、黑作坊投入少利潤大,這是目前電子垃圾市場的現狀。
據記者調查了解,現在的廢舊電器電子品,市民要麼賣給收廢品的小販,要麼乾脆直接扔掉,而這些廢舊電器中,成色較好的將會被小販改裝之后再賣到農村,剩下的就會流到一些拆解小作坊裡,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流入到正規的拆解企業裡。
如何破解回收難的困境,如何確保回收再生資源材料的質量,如何讓企業有利可圖等問題都亟待一一破解。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述難題几乎困擾每一個電子垃圾循環利用企業。
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規範電子垃圾回收是規範行業規則最關鍵的一步,“回收現狀直接關係著下一步垃圾的處理和再利用,如果回收漏洞不堵嚴的話,處理和再利用會生事倍功半的情況,從源頭抓緊電子垃圾回收,才會讓整個電子垃圾業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家建議,可以以單位、生活社區配合專門的回收機構來規範垃圾的回收,同時設立綠色分類回收、環保流動回收等模式,以定點、定時、定位為基礎,以集散交易市場為載體的回收網絡體系,可採取上門回收、流動回收、固定地點回收等方式,集中收集廢舊電池、報廢手機、電腦等小型電子垃圾,定期送到專業的電子垃圾拆解機構。
另外,應大力提倡居民規範有序處理電子垃圾的生活理念,“促進日常電子垃圾流入到正規的拆解機構,從源頭上堵截那些小作坊、黑作坊的垃圾流通。”
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企業,除了贏利外,其在很大程度上還具有強烈的社會公益性。國家在政策上應當給予回收處理企業以優惠和補助,給予大力的支持。
此外,我們還應借鑒國外經驗,家電及電子品的生商和進口商負責生和銷售的同時,負責回收利用和回收處理,並承擔家庭電子垃圾的回收費用,讓家電生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共同承擔起家電回收再利用的責任和義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