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射間諜衛星緊盯中朝 專家:擴諜網謀軍事大國野心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朝鮮威脅進行第 3 次核試之際,日本昨 (27) 日在鹿兒島以 H2A 火箭,成功發射情報收集衛星「雷達 4」號和一枚光學實驗衛星,增強蒐集諜報能力。中國分析認為,衛星計劃緊盯中朝,揭示日本躋身世界軍事大國的野心。
香港《明報》報導,首相安倍晉三昨稱,當局將盡量善用衛星系統,提升國家安全及緊急應變能力。日本新聞網稱,有別於只能在晴天拍攝的光學衛星,造價逾 20 億港元的「雷達 4」號可利用電波,不分晝夜陰雨等惡劣天氣,於數百公里的高空,分辨地面 1 平方米大小的物體。
至於同時發射的光學實驗衛星,則用以驗證對地觀測的分辨技術,其分辨率高於「雷達4」號,可辨別地面約 40 厘米大小的物體,效能超越日本目前運行的「光學 3」和「光學 4」衛星,與美國商用衛星水平相若,但仍遠低於可分辨地面約 15 厘米大小物體的美國間諜衛星。中國國防大學李莉教授指出,只要 60 厘米的基本分辨率,就足以辨別所有重要的軍事目標,包括導彈發射架等。
新衛星將與目前使用的「雷達 3」及另外 3 枚日本光學衛星組成諜網,每 24 小時對地球任何角落,進行一次掃描拍攝。為應對朝鮮 1998 年試射長程導彈,日本當時規劃了間諜衛星計劃,目標是 2003 年建立至少由 2 枚雷達衛星和兩枚光學衛星組成的「 4 星間諜體系」,在離地約 400 至 600 公里的位置,每天對地球所有地點拍攝 1 次以上,惟發射失敗、衛星故障等事故,計劃推遲 10 年。
但日本當局認為,一旦日本發生安全緊急事故,單憑 4 星系統仍不足以在 1 天內掌握所需情況。《產經新聞》報導,日本將在今年起 5 至 10 年內,發射 6 枚影像分辨率更高的間諜衛星,強化衛星諜網。
李莉指出,日本未來可用於監視地面的偵察衛星將達 10 枚,意味日本正加強包括東海、南海甚至全球範圍的軍事監控能力。當一枚衛星掠過後,即有另一枚衛星補上,衛星監察同一地點的密度將大幅增加,可對比某些設施是否發生變化,效果幾乎就像實時偵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亦稱,日本謀求對全球各角落進行實時監控,實際上只有大國才有資源、能力、意願進行,反映日本要做真正世界軍事大國的野心。
日本國會 1969 年曾決議,太空開發必須以「非軍事」為原則,但日本 2008 年制定《宇宙基本法》規定,太空開發「要有助於我國的安全保障」,擺脫「非軍事」限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