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安居關店潮升級:武漢再關門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1-22 08:44
本報記者 陳紅霞
實習記者 聶根鵬 武漢報導
全球家居零售巨頭百安居(B&Q)似乎並未走完“厄運”:1月8日,其位於武漢市礄口區宗關附近的門店正式關門歇業,其門口剛張貼的《告顧客書》顯示:門店將於2月9日正式關閉。
“公司計劃對門店進行升級調整,所以將其關閉。”百安居中國總部有關負責人對本報透露,不過,目前,升級后的門店選址何處暫無計劃。
2009年,百安居曾提出全新的“T計劃”,用以扭轉其在中國市場盛極而衰的窘境,但此番漢口店的關閉,卻表明這一計劃實施似乎並無太大效果。
“加入的中國元素,並未改變百安居在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正略鈞策合伙人、副總裁程鵬指出,中國中階級相對較少的現狀,讓百安居這類家居大賣場的商業模式仍然顯得超前。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百安居利用“免費諮詢+大部分品店內購買”這一捆綁,來帶動建材銷售,效果未達預期。
悄然關門
經歷關店潮、業務轉型之后,百安居再次關店。
百安居漢口分店位於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201號。1月17日上午11點左右,常理中的賣場正常營業時間,然而,門店進出口鮮亮橙紅色門框上,卻被幾根白色木條交叉圍住,顯得格外突兀。玻璃門上由內而外貼出了兩張白紙黑字的告示,顯示因物業方面需要進行整體改建。
入口處的自動門已被封死,旁邊的安全門也被鏈條鎖住。少量出入的員工,正在進行歇業后的整理工作。
“目前,漢口店的訂單將轉往武昌店。”記者致電百安居總部,對方表示漢口店將於2月9日正式完全關閉,而公司將擇機在它處選址進行整體升級改造,但選址何處,目前尚無計劃。
百安居隸屬於英國翠豐集團(Kingfisher Group),1999年正式踏入中國市場,第一家門店開在上海的滬太路。彼時的中國市場,尚無類似大賣場的家居連鎖企業,新穎的商業模式,加上房地市場的欣欣向榮,百安居一路順風順水。[NT:PAGE=$]
2005年,百安居收購世界第四大建材連鎖歐倍德在華業務。高峰期時,其在華門店達63家,百安居甚至一度選擇在南京棲霞自購土地建立賣場。
但自建模式后勁不足。“其引進諸多生企業,自己還做運營,賺取其中的差價,而其與消費者的對接,還通過依靠消費者DIY的方式贏取銷售成績。”程鵬認為,這種模式與其他模式不同,且運營成本頗高,而其消費者大都面向中國的中階級。
換句話說,初期百安居的商業模式,基本是本土模式的完全克隆。“但中國的中階級相對較少。”程鵬表示。國外消費需求呈現橄欖球式結構,而中國則存在兩極分化,加之抵擋不住經濟大環境的走低,因此百安居開始連年虧損。
2009年5月起,百安居開始大範圍撤離,陸續關停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青島等地共計22家門店,門店總數則縮減至40家。
同年,百安居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Transformation”計劃,簡稱“T計劃”。具體措施是,通過“門店形象、佈局設計、品陳列”等環節的升級改造,以開設“新一代中國零售門店”。
不過,這種轉變似乎並未達到最初的預期。2012年初,南京百安居一家門店關閉,至今,武漢店再度關閉。
水土不服
百安居中國持續虧損,中國元素無法融入經營
令人遺憾的是,“T計劃”也並未徹底改善百安居在華業績。
翠豐集團2011年年報顯示,百安居中國的虧損額度已由上年的6000多萬英鎊降為300萬英鎊,但虧損的局面並未改變。翠豐集團半年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百安居在中國的銷售下降了5.5%,銷售額為1.68億歐元,虧損600萬英鎊。
去年下半年,其在各大賣場加大打折促銷力度后,截至2012年10月29日,百安居的銷售額增加了2.6%,達9600萬英鎊,但總虧損額仍然達到約450萬英鎊。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總結T計劃,其目的是在百安居原有商業模式的基礎上,加設百安居裝潢中心,為顧客提供設計諮詢服務。但這種模式規定,消費者必須在百安居超市內購買所需材料。實際上是借諮詢帶動建材銷售。”[NT:PAGE=$]
但精明的中國消費者並不太願意為這一模式買單。而且最近幾年,家裝市場中諸多建材生企業陸續直接與家裝公司對接,許多建材企業陸續通過渠道下沉,甚至利用網絡平台,開始加大直銷力度。“家居賣場類企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
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裝修方面的特點,百安居的裝潢中心還引入裝修環節,“但從實際運作中,這部分業務卻又被外包出去。”上述人士指出,符合國情的元素再度被分拆出去了,模式也回到原點。
外包帶來的后遺症還陸續拖了百安居后腿。近幾年來,百安居與消費者的糾紛頻頻訴諸報端。“大多是裝修質量、服務方面的問題。”
家裝市場的整體不景氣,又加劇了百安居這類外資企業在華的慘淡。程鵬認為,在零售領域,外資還未把準中國消費者的脈,包括百思買、家得寶等外資企業,百安居也難以擺脫這種局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